站内搜索
陈水扁 2月27日召开台湾“国安会”,正式宣告终止“国统会”运作和“国统纲领”适用。什 么是“国统会”和“国统纲领”?陈水扁为什么在此时“终统”,以及如何应对?笔者想围绕上述 问题谈谈个人浅见。
何谓“国统纲领”?“国统纲领”就是“国家统一纲领”的简称,它是1991年 2月,由台湾当 时的执政党—中国国民党汇集朝野的智慧制定的,其目的是“用以凝聚全民的共识,迈开统一的步 伐”。
“国统纲领”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愿望:中国的统一是海内外中国人共同的愿望;
2.目标:建立自由、民主、均富的中国;
3.原则:大陆与台湾均是中国的领土,促成国家的统一应是中国人共同的责任。中国的统一, 其时机与方式应尊重台湾地区人民的权益,并维护其安全与福祉,分阶段逐步达成。此外还分有近 程、中程、长程三阶段,最后达至统一。
1994年 7月,“国统纲领”正式由台湾“陆委会”编印发行,在接下来的一二年内,台湾“侨 委会”还邀请海外一些侨团代表、华文作家及专业人士前往台湾参加研讨会。
至于“国统会”,即是“国家统一委员会”的简称,他是制定和研究“国统纲领”的机构。
可以说,1991年出炉的“国统纲领”虽然与1979年叶剑英提出的“九条和平统一主张”,以及 1995年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有不同之处,但确有交集,而且最重要的共识是“大陆与台湾均 是中国的领土,促成国家的统一,应是中国人共同的责任”。
很可惜,当时的台湾地区领导人李登辉逐步偏离“国统”的精神,1999年抛出的“两国论”及 所谓的“七块论”,更彻底暴露他分裂中国、大搞“台独”的狼子野心。
陈水扁为什么在此时终止(实际就是废除)“国统”?陈水扁上台后,继承了李登辉的衣钵,为 其个人利益,为了当“台独之父”,他大搞意识形态斗争,扩大省籍矛盾。执政 5年多,一直无法 交出一张合格的成绩单。2005年底,台湾的“三合一”选举中民进党落败后,陈水扁的民调支持度 跌入谷底,降至 15%左右。为了得到“台独基本教义派”的支持;为了转移岛内民众的视线,掩盖 人民对他在经济上无所作为的不满,特别是他本人及亲信有可能涉及的“高捷弊案”、“ETC弊案” 等;为了避免个人权力被削弱,并为2008年台湾大选主动出击、定调,使国民党候选人不自觉地落 入他的圈套,并使部分选民失去辨别方向的能力,进而误导民心。陈水扁在经过十多天“闭门思过 ”后,想到了一条毒计,就是把他曾经信誓旦旦承诺要遵守的“四不一没有”中的“一没有”除去 。因为“四不”非同小可,暂时不能动,动了就触及《反分裂国家法》的“红线”。终止“一没有 ”,即拿掉“国统”,仍可与美国与大陆方面讨价还价,不会立即惹来灾祸。虽然陈水扁执政后早 已将“国统”束之高阁,但这“一没有”仍像眼中之钉、肉中之刺和头上的“紧箍咒”,必欲除之 而后快。唯有这样,才能逐步走向“法理台独”,分裂中国也才能实现上面提到的各种具体目标。
此外,陈水扁还大玩文字游戏,将原来的“废除”改为“终止”。在英文中,“废除”是abolish (或terminate),最后用cease,即中文“终止”之意。据说cease含有停止(stop)与保持(hold)的意 思,也就是没有“拿掉”。这种玩弄文字的游戏实际上是自欺欺人。
如何应对“终统”的行径?笔者认为:
1.陈水扁“终统”之举凸显其执政困境,他不愿改变顽固的“台独”观点,企图绝地反攻,铤 而走险,逐步走上“法理台独”。此举乃逆潮流之举,绝不会得逞!
2.区别对待民进党内的各派势力,团结台湾泛蓝的力量,最大限度地抑制陈水扁的所为,使其 在接下来的“制宪”或所谓“新宪”计划“胎死腹中”。
3.加强两岸文化、经贸等领域的交流交往,大陆方面应继续处理好业已形成的良性互动局面, 加大保护台胞在大陆的合法权益。
4.要让亚太地区及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人民充分认识“台独”的危害性,让国际社会了解陈水 扁是两岸关系、亚太安宁、世界和平的麻烦制造者,进而获得世界各国对我们统一大业的谅解与支 持。
笔者重申:反对陈水扁的“终统”行径与逐步“法理台独”,支持中国政府正义的“反台独” 、反分裂斗争,用自己的力量粉碎一切“台独”阴谋,争取早日平复百年国耻“最后一块伤痕”, 收回中国最后一片金瓯——台湾。
(作者为澳大利亚维州越棉寮华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副会长)
相关新闻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