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06年第二期  > 正文

精心策划的“台独”冒险—评陈水扁“废统事件”

日期:2008-06-11 10:32 来源: 作者:徐博东 李振广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徐博东 李振广

  2006年1月29日,陈水扁提出要“认真考虑”废除“国统会”和“国统纲领”。2月27日,陈水 扁不顾岛内外各方的普遍反对,强行宣布终止“国统会”运作并终止“国统纲领”适用。陈水扁执 意“废统”,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台独”冒险,已经并正在对岛内政局及两岸关系产生极其恶劣的 影响。

                  陈水扁公然“毁诺”

  2000年 5月,台湾地区领导人换届后,新上台的陈水扁在就职典礼中明确宣示,在其任期内“ 不会宣布独立,不会更改国号,不会推动‘两国论’入宪,不会推动改变现状的‘统独公投’,也 没有废除‘国统纲领’与‘国统会’的问题”,此即陈水扁所谓的“四不一没有”承诺。2004年, 连任后的陈水扁再次重申了“四不一没有”。

  “国统会”(全称为国家统一委员会)是1990年李登辉主政初期台湾方面成立的追求中国统一 的机构;“国统纲领”(全称为《国家统一纲领》)则是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以和平方式追求 中国统一的基本规划。

  陈水扁多次重申“四不一没有”,这不仅是对台湾和大陆人民的公开承诺,而且也是对包括美 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承诺。2005年3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四点意见”中指出:希望台 湾当局领导人切实履行“四不一没有”的承诺,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表明这不是一句可以随 便废弃的空话。这说明大陆方面很严肃地看待陈水扁的这一承诺。应该说,陈水扁的这一承诺,是 大陆方面对其实行“听其言,观其行”的政策依据,同时也是近几年来两岸关系虽然始终处在僵持 状态,但毕竟还能维持一种相对平静局面的基础之一。

  而今,陈水扁竟然违背自己一再信誓旦旦的“四不一没有”承诺,以所谓“终止运作”、“终 止适用”的方式,强行废除了“国统会”和“国统纲领”。

               陈水扁“废统”只为一己之私

  担任台湾地区领导人近六年来,陈水扁毫无政绩可言。尽管连续换掉了四任“行政院长”,但 在陈水扁“‘独’统放中间、民生问题放两边”的意识形态挂帅下,台湾经济成长退居“亚洲四小 龙”之末,弊案连连,贪污腐败层出不穷,人民生活水平及经济、社会安全感急剧下降。民进党在 2004年的岛内“立法院”选举和2005年12月 3日的“三合一”选举中一败再败,民进党内部对陈水 扁的作为也颇有微词,陈水扁的民众满意度已降到只有10%左右的历史最低点。而在两岸关系方面, 自2005年春连、宋访问大陆、大陆方面接连送出多项大礼以来,两岸关系的密切发展和岛内民意主 流不利于“台独”的变化,使陈水扁在驾驭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发展方面感到越来越力不从心。岛 内政治生态及两岸关系的这一发展态势,严重威胁着陈水扁个人权力的稳定。

  在内外交困、危及陈水扁权力基础的情况下,陈水扁经过精心谋划,不顾大陆方面的警告、国 际舆论和台湾岛内主流民意的反对,执意“废统”。其主要意图有三:

  其一,借“废统”进而“制宪”,确立其在“台独”历史上的地位。

  2004年陈水扁连任后已经没有了选举的压力,他开始谋求确立自己的历史地位。然而,陈水扁 执政几年来不仅毫无建树,反而成为了岛内经济发展、社会族群和谐及两岸关系稳定的麻烦制造者 ,而贪腐问题更败坏了他和他的执政团队的道德形象,欲谋求历史地位,唯一的办法是在两岸问题 上做文章。于是,陈水扁最终把谋求历史地位的希望寄托在推动“台独”上,企图通过“废统”, 然后再进一步推动“宪政改革”,制定出一部所谓“合时、合身、合用的新宪法”,从而完成所谓 “台湾之父”李登辉当年未能完成的志业,以此来确立自己的历史地位。

  其二,投靠“急独”势力,寻找保护伞,避免下台后被清算。

  李登辉在其执政末期抛出“两国论”,下台之后更变本加厉地鼓吹“台独”,成为以台联党为 代表的“急独派”的精神领袖。而这些“急独”分子又成为李登辉的“禁卫军”和保护伞。在台联 党这批“急独”分子的保护下,再加上陈水扁的蓄意包庇袒护,李登辉在任时期所犯下的各种贪腐 弊案无人敢查,无人敢管。陈水扁一如当年的李登辉。陈水扁在任这几年,他的家人、亲信利用陈 水扁的权力搞了多少贪腐弊案,例如高捷案、“总统府炒股案”等等,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在台 湾的这种政治生态下,陈水扁卸任后,如果没有一股政治力量作靠山,难保不被后任者依法追究。 而今,一方面,李登辉已是日薄西山、来日无多,岛内“急独派”亟需像陈水扁这样的人来继承李 登辉的衣钵,以便继续在岛内兴风作浪;另一方面,陈水扁要平安度过所剩下的两年任期,以及下 台后不被清算,也必须找到一个保护伞,以避免下台后被绳之以法。

  陈水扁这次公然“废统”,事先与“急独派”密谋,事后得到“急独派”的力挺,不管最后结 局如何,陈水扁都已经和“急独派”的利益结合在一起,成了货真价实的“命运共同体”。从此, 陈水扁的政治生命获得新的基础,势将逐步取代李登辉,成为“急独派”的新教主。

  其三,挑拨统“独”之争,转移民众视线,保住民进党的执政地位。

  陈水扁深知,要避免下台后不被清算,除了要有“急独派”对他的护卫之外,还需要有另一个 充分条件,即保住民进党的执政地位。而在目前民进党执政满意度空前低迷的困境下,无论绿营哪 一位出战,都难与人气正旺的蓝营新共主马英九争锋。于是陈水扁在去年底“三合一”选举惨败后 ,经过闭门长考,决定祭出险招——强行“废统”、推动“宪改”。其险恶用心,就在于要刺激大 陆,挑起剧烈的统“独”之争,企图以此转移岛内民众的视线,主导选战议题,混水摸鱼,乱中取 胜,保住民进党的执政地位。

                美国为陈水扁“废统”放水

  此次陈水扁“废统”图谋闯关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开始表示“严重关切”,但最终却选 择了给陈水扁背书、放水的美国。

  1 月29日,陈水扁公然提出“废统”并要“以台湾的名义加入联合国”之后,美国方面非常重 视,很快就对陈水扁的讲话作出强烈反应。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史无前例地主动发表声明,重申美国 的一个中国政策,表示对陈水扁制造“废统”议题“严重关切”,直指陈水扁欲“以台湾名义推动 加入联合国”是意图“片面改变台海现状”。随着事态的发展,美国还通过一些媒体、专家学者甚 至政府官员发表强硬讲话,甚至放出“台湾还要不要美国保护”这样的重话,以表达美国的强烈不 满。应该说,在事件的起始阶段,美国对陈水扁“废统”问题的态度是相当强硬的,反应比大陆还 要快。

  然而,经过美台之间近一个月的密集沟通,美国最终同意为陈水扁“废统”开绿灯。陈水扁以 终止“国统会”运作、终止“国统纲领”适用的方式完成了他蓄谋已久的“废统”计划。而美国则 发表声明,认为陈水扁“没有片面改变两岸现状”,甚至掩耳盗铃,认为“国统会”和“国统纲领 ”只是被“冻结”,而不是被“废除”,而且还反过来要求大陆与陈水扁恢复对话。美国在关键时 刻“放水”,再次向“台独”势力发出错误信号。虽然事后由于大陆方面强力反弹,加之岛内和国 际舆论大哗,美国发现情况不妙,态度转趋强硬,要求台湾当局“澄清”立场,但木已成舟,“废 统”的事实和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已不可挽回了。

  美国给陈水扁的“台独”挑衅“放水”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远的不说,2002年 8月陈水扁抛出 “一边一国”论,2004年陈水扁执意要“公投绑大选”挑战两岸关系底线,在陈水扁这两次“台独 ”冒险过程中,美国政府的应对之策都是循着:反对——妥协——放水这一顺序来进行的。这次围 绕“废统”问题,美国如出一辙。

  面对陈水扁的“台独”挑衅,美国屡屡“放水”是有其原因的。

  首先,美国对陈水扁“台独”分裂活动的冒险性、危险性认识不足。美国过于自信,总认为它 有能力控制陈水扁,陈水扁不敢真的搞“法理台独”。这实际上是低估了陈水扁的能量和赌徒性格 。须知,对于陈水扁这样一个执政无能、贪腐成性、形象全毁的无赖政客而言,为了巩固自己的权 力地位,避免当“台湾的卢泰愚和全斗焕”,绝对是敢于不顾一切上演最后的疯狂、制造台海危机 的。

  其次,保住了美国“山姆大叔”的颜面。陈水扁上台执政六年来,一再信誓旦旦地承诺“四不 一没有”,而美国也多次在重要关节点上要求陈水扁信守这一承诺。为了表示美国对陈水扁这一承 诺的重视程度,白宫发言人甚至好几次在记者会上把陈水扁的“四不一没有”逐字逐句地念一遍。 然而,这一次面临困境的陈水扁竟公然表示要“废统”,等于公开在世人面前打了“山姆大叔”一 记响亮的耳光,使美国的颜面扫地。美国起初放出重话,向扁发飚,在相当程度上也有维护自己尊 严的因素在里面。于是陈水扁开始“以退为进”,不再谈“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并且在“废 统”问题上大玩文字游戏,把“废统”改为“终统”,向白宫作出表面上的“妥协”。通过这一文 字游戏,双方“一终各表”、各取所需,陈水扁达到了“废统”的目的,而美国也找回了点面子, 并顺势放水。

  以上两点并非最主要的原因,美国之所以对陈水扁的“台独”行径一再“放水”,采取极不负 责任的“绥靖”政策,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其一,美国原本从内心就不愿意看到中国的统一。 2006年初美国发表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 称:“作为一个主要的和新兴的大国,中国最具有和美国进行军事竞争的潜力。”更需记住的是, 中美两国的意识形态是不同的。台湾问题一旦解决,一个统一富强的新中国崛起于东方,对于美国 而言,绝对不是“福音”。所以,陈水扁悍然“废统”,美国表面不悦,实则内心窃喜也。明白了 这一点,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每一次美国人“打扁”,都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放陈水扁一 码了!

  其二,在美国看来,一个少数人支持的、脆弱的“台独”政权,更需要依赖美国,更宜于美国 控制。人们都还记得,2004年 3月19日,岛内“大选”中的两颗不明子弹扭转选举结果,引发岛内 局势动荡,甚至有失控的危险,值此关键时刻,美国坚定地站在陈水扁一边,力压连、宋放弃街头 抗争。实际上,美国并不愿意看到甚至担心一个由多数民意支持而又主张两岸统一的政权出现在台 湾。因为,一旦两岸政治上实现了和解,并加快统一步伐,美国将会丧失控制台海局势的主导权。

  其三,美国需要维持台海地区的“适度紧张”,以便攫取自己的最大利益。在台湾问题上,美 国的操作手法向来是搞“两个平衡”:台湾岛内的蓝绿平衡和海峡两岸的统“独”平衡,不允许任 何一方占据过大的优势。故此,陈水扁“台独”冒进,美国就向扁施压,使其知所节制。随后就反 过来向大陆施压,要求大陆方面向扁妥协。美国的如意算盘是:保留一个不时在两岸问题上制造麻 烦但最终受美国控制的“台独”政权,维持台海地区的“适度紧张”,唯有如此,美国才能在与中 国的交往中打“台湾牌”,才能从对台军售中捞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战略利益,而台海局势发展的 主导权,则最终由美国来操控。

  美国的台海政策行之多年,自私且极不负责任,这正是“台独”势力今天如此猖獗的最主要的 外部原因。说白了,“台独”势力的嚣张,是美国一手扶植、纵容、姑息的结果。

                “废统事件”的影响

  陈水扁制造“废统事件”,绝对是一项损人利己的自私行为,它不仅影响两岸关系、美台关系 ,而且还对台湾社会及民进党的政治前途都将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首先,对于陈水扁个人而言,“废统事件”使陈水扁摆脱了“三合一选举”失败以来民进党内 部的指责与围剿,更使他暂时推迟了“跛脚危机”,重新夺回了在岛内重大政治议题上的“话语权 ”。与此同时,陈水扁确立了其在岛内“台独基本教义派”中的“教主”地位。

  其次,陈水扁“废统”深深影响着岛内政治生态。陈水扁执政六年来只热心于挑起政治斗争、 制造意识形态对立,对岛内民生疾苦无动于衷。面对民怨日甚,陈水扁还在操弄“废统”这样的意 识形态冒险,意味着在陈水扁的剩余两年任期中,经济民生问题仍将被搁置一边。

  陈水扁“废统”意在主导选战议题,维护民进党的执政地位,但实际上是饮鸩止渴。众所周知 ,当前,岛内蓝绿两大政治板块已基本稳定,陈水扁的“急独”诉求只会把越来越多的中间选民推 向泛蓝一边。在这种情况下,民进党要么抛弃陈水扁、在新的起点上与国民党展开竞争,要么任由 陈水扁绑架民进党,葬送民进党的前途。

  陈水扁“废统”对于泛蓝尤其是国民党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面对陈水扁制造统“独”对 立,国民党缺乏果断有力的反制措施,使人们不能不对国民党的领导能力产生疑问;另一方面,陈 水扁和民进党一步步堕落,民众的不满和失望必然与日俱增,这势必在今后的选举中使国民党处于 有利的地位。

  第三,“废统事件”重创美台互信。虽然这次陈水扁“废统”得逞是美国姑息、纵容的结果, 但是自私、权谋、没有诚信的陈水扁也给美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防止下一步给美国制造更大的 麻烦,在未来两年内美国必定会加紧看管陈水扁,以避免发生更多的“意外”,给美国的利益造成 更大的伤害。

  第四,陈水扁“废统”对两岸关系造成的伤害是不言而喻的。可以预见,在未来两年内陈水扁 还会不断制造事端,挑衅大陆,阻挠两岸交流,破坏两岸关系的顺利发展。但两岸同胞的携手努力 ,必定能够挫败陈水扁的任何图谋。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