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06年第三期  > 正文

传承少林文化 弘扬少林精神

日期:2008-05-21 10:44 来源: 作者:布朗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2006年2月8日,来自祖国大陆的舞台剧《风中少林》在台北上演。这台集舞蹈和武术于一身的 大型舞台剧,一上演就令人耳目一新。五天七场的演出几乎场场爆满,每场演出都能感受到台湾民 众喜爱少林的热度。在紧凑的演出行程中,剧团还应邀与台北的民间团体、机构交流。舞剧中的武 术指导和来自河南中国功夫团的多位武术演员专门应邀到台北东森电视台,通过节目向民众演示并 介绍螳螂拳、醉拳等闻名遐迩的少林功夫。精湛的武术吸引着台湾的观众,让他们赞不绝口。多年 前,电影《少林寺》曾经迷倒数不清的男女老少。如今,《风中少林》再度引起各界人士对少林寺 和少林功夫的关注。

  提起少林寺和少林功夫,大约有1500多年历史。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 495), 孝文帝为安顿印僧跋陀依山劈基创建寺院,因其位于嵩山少室山密林之中而得名少林,而少林武术 亦因发源于此而得名。北魏孝昌三年(公元 527年),又一印僧菩提达摩一苇渡江来到少林,九年 面壁,创立禅宗。禅宗的修练方法以壁观坐禅为主,时间一长肢体容易麻木,精神萎靡不振,加之 少林寺地处深山密林之中,毒蛇猛兽经常出没,匪寇骚扰。出于强身健体、护身自卫的需要,达摩 创立了含十八个动作的健身操供僧徒们演练,称为“达摩十八式”,此即今天“八段锦”的雏形。 经过历代武僧的演练、充实和发展,博采众长,融会贯通,于北宋时形成武术体系。

  对于少林文化,更多人的认识只局限于少林功夫。但是少林文化包罗万象,涉及面极广。少林 学包括少林禅学、少林功夫、少林医学、少林艺术等。就文献资料而言,除了历代史部、子部和集 部书中大量散存的少林资料外,仅少林寺所藏一千多通历代碑刻塔铭文字就是一笔非常珍贵的资料 。此外,还有《大藏》内外的佛教资料、传存民间的各种武术稿本抄本,以及作为武术重要表现形 式的各种口传谱诀和套路之类,都是各具价值的研究资料。对各种资料的综合应用和参照比证,特 别是在古今少林武艺渊源异同的探究考索,构成了“少林学”特有的魅力。历史和文化积淀所形成 的多元文化于一体的少林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少林功夫作为文化使者,让更多的外国人认识了中国 并开始了解中国文化。中国的演员、电影挤进国际影坛,大部分与功夫分不开。又有多少武术爱好 者,通过功夫开始被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吸引。功夫使中国充满神秘色彩。

  今年 3月22日下午,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访问中国时,专程前往河南嵩山少林寺参观。他饶有兴 趣地观看了少林武僧的训练和表演,离开后,对少林之行给与了很高的评价。

  普京的访问,进一步促进了少林武术和少林文化的传播,引发了少林热潮。

  文化更容易让人沟通。连外国人都易于接受的少林文化,台湾人民有更强烈的认同感。这种更 易于让台湾人民接受的文化交流方式,在促进民族情感,增强民族认同感方面,发挥的作用也许更 直接。

  早在1993年 6月,中国嵩山少林寺佛学文化访问团被邀前往位于台湾省西部的北港朝天宫,和 台湾九大高僧一起举行“海峡两岸祈福大法会”,那是海峡两岸佛教界时隔40多年来的第一次共同 祈福。 在这之后,两岸佛教界的交流更加频繁。

  国学大师季羡林说,“在少林寺中,无论是建筑与壁画、塔林与碑刻,都体现了一种‘和为贵 ’的精神”,“这是中华文化最根本的东西,是中华精神的精髓”。从古至今,中华民族这个热爱 和平的民族,一直遵循着儒家“和为贵”的思想,在调节各种关系过程中,力图使结果都圆满和谐 。在台湾问题上,祖国大陆一直都在争取和平解决的方式。只要有一线希望,都要以最大的诚意, 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和为贵”精神的继承与发扬,对于两岸从对立到和解,从分离到统 一,将发挥重要作用。

  十一年前,江泽民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中华各 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 基础。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今天,在陈水扁大搞“文化台独”、“ 法理台独”的时候,加强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让台湾人民增加文化认同感,拆穿陈水扁的骗局, 两岸统一水到渠成。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