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06年第四期  > 正文

传承中华文化 激起乡情共鸣

日期:2008-05-19 16:36 来源: 作者:台湾 陈孝忠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北京京剧院在台公益演出纪实

  京剧在中华传统文化淬炼的过程中,可说是历久而弥新。每一时期京剧都能将历史上忠孝节义 的典故以戏曲的方式呈现给大众,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我们的国粹。基于对中华传统 文化的坚持与热爱,由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与台湾传统伦理文化发展协会共同举办的2006年北京京 剧院公益演出,5月18日在台湾南部正式拉开了序幕。

  5 月18日,此次公益活动在高雄市义守大学学生活动中心举行首演,当日观众有八成是大学生 ,其余为邻近地区之民众。在筹备过程中,对于大学生是否能够接受京剧表演的形式,领会京剧表 演的意涵,很多人持保留态度。因此,筹备单位尽可能地与学生社团及学生代表沟通,希望能多组 织一些观众来观看。演出正式开始后,看到台下千人座位竟无虚席,主办单位信心倍增。主办单位 认为,若在年轻人和大学生中京剧能够被接受,那么其余场次的观众就应该没有问题了。此次演出 的北京京剧院将现代舞台剧的表演方式融入传统京剧,使演出更易让观众接受。这次演出选择的剧 目都是精品,蕴涵民间习俗等传统文化的精髓,能够引起台湾观众的共鸣。

  5 月19日,在高雄市楠梓赡养中心礼堂的第二场演出,同样面对当地民众,同样高朋满座。观 众有祖国大陆早年来台湾的人士,也有当地原住民。在过去几十年中,台湾南部从未有过京剧演出 ,更不曾接待过祖国大陆的知名剧团,因此,观众大都认为这是一个最崇高的心灵文化飨宴,为彼 此之间搭起了沟通的桥梁。

  5 月20日,北京京剧院一行马不停蹄赶到彰化市。京剧在这里是从来没有过的戏曲表演形式, 民众对此非常陌生,所以筹备过程中发放宣传材料及入场券时,给人的感觉并不是很受欢迎。很多 人对于这次公益演出抱着观望态度,认为可能看不懂、听不懂。但是演出之后,由观众的反应以及 上座数量来看,京剧蕴涵的深厚中华文化,能够沟通彼此,台湾民众很容易理解戏剧中传递的信息。

  5 月21日,演出继续在二林及员林进行。二林镇的演出,同样由于当地民众对京剧的陌生感, 望之却步,观众并不如想象中踊跃参与。而另一场在员林演艺厅的演出则观众爆棚,给工作人员及 剧团的演员带来莫大的振奋和鼓舞,这也间接表明了前面几场演出是受观众肯定的。笔者认为,对 于一个文化推介者而言,一种艺术类型的推广必须有长期计划,才能有成效。

  透过这次活动,笔者看到了两岸在心灵上文化的共通交汇点,也感觉到了长期疏于交流而产生 的陌生感。笔者认为,文化的疏离可能使彼此的距离更加远了。京剧在整个中华传统伦理文化上自 有其传承历史的作用,这次到台湾中南部做公益展演,就好像风吹蒲公英的种子一样,将京剧的种 子播撒到了台湾中南部,这次演出在台湾中南部具有承前启后、传承文化的作用。这是一个开始, 以后的路很长,文化的传承必须是长期的、有计划的、不停止的,需要精心耕耘、灌溉,才能激起 民众的喜好,才能藉由文化艺术的表演,去寻找彼此内心深处的共鸣。展望未来,京剧的种子已播 撒,更赖文化推动工作者,长期深耕施肥。期其有成,能推动两岸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期待这次京 剧公益演出能为未来的两岸文化交流激起更大的涟漪。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