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毕生为中国的统一和独立而奋斗,其对中国伟大 变革和对世界文明进步的影响,不仅被国人景仰,而且得到世界的认同。中山先生生前多次强调“ 中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统一是全体国民的希望”。许多年过去了,中山先生的上述观点却成 为海峡两岸民众的共识。在当前的反“独”促统斗争中,我们应当为实现中山先生“和平、统一、 救中国”的遗愿做出不懈努力。
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和新党主席郁慕明先后访问大陆,在他们的大陆 行程中无一例外地都拜谒了中山陵。由此可见,改善、缓和和发展两岸关系,从缅怀孙中山先生和 他的伟大事业起步,一切都显得自然,顺理成章。孙中山,对两岸来说,有太多的共同回忆,太多 的共同话题,太多的共同语言。
笔者认为,孙中山先生是结束中国长达2000多年封建帝制的历史伟人。他的思想主张,他的革 命精神和爱国精神,他的丰功伟绩,是海峡两岸全体中国人共同景仰的,也为两岸各个政党所认同 。中山先生的政治遗产是中华民族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今天的中国来说,最重要、最宝贵 、最具现实意义的有两点:一是追求国家统一,二是提倡政党合作。
中山先生的爱国精神和革命精神,集中表现在他毕生追求建立统一富强伟大国家的奋斗目标上 。中山先生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们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 识,才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他又说:“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统一, 全国便幸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中山先生在他大量的演说和论著中一再告诫国人,国家统一 的重要性、必然性以及统一之利和分裂之害。今天两岸关系的现状,可以说是中山先生未了的心愿 和未竟的事业。两岸各政党,不管政见和意识形态如何不同,在国家和民族认同上,都应该牢记中 山先生的伟大遗训,把维护国家统一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决不应该做损害国家和民族根本利益的 事情。
中国共产党把孙中山与毛泽东、邓小平并列称为二十世纪站在历史潮头引领中国前进的三位历 史伟人和民族英雄。至于中国国民党对中山先生的敬仰,更不待言,尊崇为创党总理。中山先生给 国共两党关系留下的记忆是积极的、美好的、意义深远和令人怀念的。所以,中山先生另一不朽的 政治遗产,是倡导政党合作。他在总结一生奋斗的经验教训和审视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提出 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并身体力行进行了伟大实践,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从而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加速军阀割据局面的结束。国共两党永远忘不了中山先生的这一特 殊贡献。正是因为中山先生开创了国共合作的先河,才有第二次国共合作、联合抗日的可能。历史 事实证明,他的政党合作思想,是化解国家内部政治矛盾和有效执政的正确和可行之路。中山先生 树立的榜样,值得今天两岸各政党学习和继承。要使两岸避免兵戎相见的悲剧,要使两岸关系走出 目前的困境,除了两岸政党抱着对两岸人民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走合作之路外,别无它途。
列宁说过:“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这句话用来形容“台独”势力,再准确不过。“台独 ”势力“去中国化”的种种伎俩中,最恶毒的莫过于“去中国化”,否认两岸有过的共同历史,这 一伎俩产生的后果是台湾年轻一代的盲目哈日,对中华民族认同感的逐渐疏离。更为严重的是以李 登辉为首的“台独”分裂势力竟然认贼做父,以出卖祖国为荣。长此下去,失去了共同的历史,未 来两岸哪来统一的理由与基础?
回到中山先生的旗帜下,也是台湾执政的民进党的根本出路所在。尽管民进党中有些人大肆篡 改教科书,把中山先生说成“外国人”,但在岛内外一片抗议声中,民进党当局还是不得不出来解 释:不能说中山先生是外国人。这说明他们还不能公开否定中山先生,甚至还需要中山先生。民进 党应该利用纪念中山先生诞辰的机会,调整自己的政治立场,放弃“台独”主张,回归一个中国原 则,这是民进党和台湾当局摆脱被动困局,转圜立场的难得机会。这样做对他们来说行动最自然, 不丢面子,毫无损失,还为两岸和解贡献一份力量。
令人欢欣鼓舞的是,正是有了中共第四代领导人的崭新思维,宽阔胸怀与坚定自信,才有了2005 年春天连、宋的大陆行。为开启两岸和解展现出一缕曙光。
继承中山先生的遗志,站在民族利益高度,凝聚中华民族认同感,焕发民族全体力量,做到激 励和动员全国各族人民和全体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促进祖国完全统一,推 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努力奋斗。
(作者为俄罗斯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
相关新闻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