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世界上任何一个伟大的民族的背后都有一种优秀的民族文化作为支撑。没有一种优秀的民族文化,一个民族就没有灵魂,就没有凝聚力、创造力和生命力。五千年中华民族文明史,创造了丰富多彩、气势恢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凝结着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民族精神。
“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写照。刚健、自强不息的思想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努力向上的拼搏精神。正是凭籍这种精神,富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引以为自豪的龙文化、长城文化和黄河文化。即使到了近代,在众多中华儿女救亡图存的斗争中,它仍然起着精神动员的伟大作用。
“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宽容仁厚的精神,要求合理地对待人际之间、民族之间和思想文化之间的协调关系,它使人们可以在大千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产生很强的认同感、归属感、满足感和自豪感。中华传统文化所提倡的和睦、和为贵、和气生财、和衷共济、政通人和、和而不同、家和万事兴等和谐共生理想,在追求和谐的今天仍具有重要价值。
“兼收并蓄”的开放精神。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海纳百川的兼容、开放精神,是中国各地域、各民族文化文明长期发展的结晶,在不断吸收和融合世界其他民族文化中得以发展;同时,它还源源不断地输出自身的文化能量,给异质文化以影响。中华文化形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从古到今中国各民族在文化上互相吸纳与回馈、对西方文化学习与借鉴的过程。
“关心社稷”的爱国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崇高的思想境界,激励着中华儿女为理想、信仰、国家、民族而前赴后继。
“追求统一”的历史意识。对于中华民族来说,统一并非一般的政治选择和一时的政治诉求,而是在华夏历史长河的积淀中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历史意识,是牢牢植根于中华五千年沃土之中的民族情感,是中华民族世代相承的基本社会理念和普遍的价值观。
正是包括这些精神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心灵支撑和强大的内在动力,对海内外所有中华儿女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祖国统一,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区域文化对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产生重要影响
闽南文化、河洛文化、三晋文化、齐鲁文化、客家文化、徽文化、荆楚文化等区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区域文化的发展有着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成因,是一种深层次的历史积淀,反映了特定文化区域中的人们普遍性的、稳定的传统,构成了该群体区别于其他文化群体的鲜明特征。中华文化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为数众多特色鲜明、自成系统的区域文化,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相互吸纳、渗透、融合、发展,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而伟大的民族精神也在不同的区域文化中得到具体体现。
区域文化对本区域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具有很强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不仅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和引以为骄傲、自豪的文化之本,而且使他们在心理上形成对祖先强烈的归依心理和对民族文化之根热切的追溯之情。区域文化在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天的台湾文化,与河洛文化、闽南文化等区域文化保持着紧密的渊源关系,同根、同宗、同源的区域文化使台湾客家人面对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仍能保持客家文化的独特品格。
保护和发展区域文化,有助于丰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播区域文化,使其成为华侨华人的文化品牌,一方面可以提高海外华侨华人的社会地位,使其更容易在异国他乡落地生根,为侨居国、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另一方面,以此为契机可以加强与海外华侨华人及港澳台同胞的联系交流,团结他们更加热爱祖籍国,热爱家乡,自觉为祖国统一贡献力量。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密切海内外同胞关系意义重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的情感基础、思想基础和精神基础,是维系全世界炎黄子孙的精神纽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密切海内外同胞关系意义重大。
促进祖国统一。民族的认同、国家的统一,离不开文化的支撑。蕴含在中华文化中的亲情、乡情、民族感情和爱国主义精神,已超越时空,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代代相传,为祖国的完全统一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近几年来,台湾岛内涌起了一股“文化台独”的逆流与浊浪,有一小部分人企图把台湾文化与中华文化割裂开来,通过推动“文化台独”来实现所谓的台湾“主权独立”。然而,台湾与祖国大陆在文化上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架起两岸人民的精神桥梁,维系和加深两岸人民的情谊,破除“台湾文化自成一体”的谎言,增强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对祖国统一的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使他们积极发挥民间使者的作用,促进祖国早日统一。
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接上传统的血脉,推动爱好和平、讲信修睦、协和万邦的中华民族的复兴,加强国际交往,促进和谐世界的构建。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必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历史智慧和现实参照,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在文化日趋多样化的当今世界,通过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促进各种文化的相互融合,可以将一个发展、开放、文明、民主、和谐的中国展示给世界,使世界人民对中国增加了解、增强互信、增进友谊,推动世界的和谐发展。
促进侨务资源可持续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在海外侨胞,尤其是他们的子女中世代传承,对于维护和促进侨务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海外侨胞是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独特资源和优势,他们具有中华传统文化背景及爱国、爱乡的民族情感,拥有学习、了解中华文化的要求和愿望。但是,新时期的侨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前讲究“落叶归根”,现在强调“落地生根”。一些海外华侨华人的后代为摆脱所在地“少数民族”的身份,表示出对居住国主流文化的亲和,逐渐远离中国文化。对此,既要鼓励帮助海外华侨华人融入当地的主流社会,又要使他们保持民族特征与根的意识不会改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具有更为重要与紧迫的时代意义。
以文化为纽带密切海内外同胞关系需要做好几方面工作
以文化为纽带密切海内外同胞关系,要加强与海外华侨华人的交流,特别是加强与海外华文学校、华文报刊和华人社团组织的联系,凝聚侨心、涵养侨力,促进侨务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增强海外华侨华人新生代对祖籍国的认同。在海外华侨华人中传播和传承中医文化、中华饮食文化、中华根文化,加强对地域文化的宣传和推介,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吸引海外华侨华人新生代回国回乡,使他们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增进与祖籍国的联系和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加强对外文化交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交流,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中华文化在海外的影响,增强中华文化的辐射作用,体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所具有的强大吸引力和向心力。
发展海外华文教育。大力发展海外华文教育,在海外侨胞中传承中华文化,以使海外华侨华人保持民族特性,提高他们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自身竞争力,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加强与海外华文媒体的联系。要探索与海外华文媒体交流接触的有效途径,促进其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桥梁和纽带作用的发挥。
相关新闻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