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07年第二期  > 正文

“去中国化”是陈水扁的迷梦

日期:2008-05-16 15:13 来源: 作者:[加拿大] 刘徽焘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前一阵为了“去中国化”,台湾当局先行修改历史教科书,把“台独”教育变成了“台独”思想教育。除了将高中第二册历史原来的“本国史”改称为“中国史”,过去惯用的“我国”、“本国”、“大陆”等用词全部改为“中国”,清末具革命正当性意涵的“起义”一律改为中性用语“起事”,甚至“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史迹也消失了。汉代“征发”或“征讨”匈奴,也被改为“攻击”,“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中的“统一天下”竟然也删除了。同时将“日治”和“日据”原来的两词并陈都改为“日治”。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70周年,海内外许多导演都打算把它拍成影视作品,但这段历史在刚出炉的翰林版高一历史课本中却不见了,其他版本也只有短短三、四行。今日的海峡两岸,都保存有许许多多与南京大屠杀有关的史料。当年日军侵华烧杀掳掠的暴行,是一页不容抹去的血泪史,是不容忘却与忽略的。修改历史教科书内容完全是配合台湾教育主管杜正胜的“同心圆理论”,要以台湾为中心做出发点,不符合“台独”意识形态的教科书立刻就面临技术性封杀,这就是今日台湾岛内教育的变态,十分可悲。

  台湾新历史教科书“去中国化”后,“正名”紧随其后,首当其冲的是“中华邮政”。2月9日,不顾工会游行反对,不按照“公司法”处理更名事宜,“中华邮政”已改为“台湾邮政”。这是民进党和陈水扁的专制作风。“中油公司”已改名为“台湾中油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造船公司”改为“台湾国际造船股份公司”,“中央银行”和“中华航空公司”为下一拨目标。台湾行政主管苏贞昌为了力倡 “正名”,还高歌“母亲的名字叫台湾”,真是一批兴风作浪的无耻政客。

  推动企业“正名”、“本土化”、其实就是矮化台湾。美国国务院表明态度:不支持“台独”,反对两岸任何一方片面改变现状,不支持会改变现状或走向“台独”的举措,不支持台湾当局所属事业或所辖实体更改名称。美国对陈水扁几近羞辱。“正名运动”把招牌换了,“去中国化”想为台湾“正名”,这些小动作改变不了铁的事实,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陈水扁应从“台独”迷梦中醒来。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