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07年第六期  > 正文

全球曾氏一家人 两岸曾姓一家亲

日期:2008-05-14 08:38 来源: 作者:香港 曾文仲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我是一个多身份的香港永久居民,祖籍福建省惠安县,出生在缅甸。12岁从缅甸到英国读书,大学毕业后又到美国留学,青少年时代在英美两国学习居住了十八年,之后回到香港定居,夫人老家台湾,岳父是台湾的老“立法委员”,我感觉两岸侨联我都有份,参加这次由中国侨联召开的和平与发展论坛对我特别有意义。 

       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孔子,是一位世界公认的“圣人”。近年来,世界各国相继设立“孔子学院”,足以证明孔子在世界的影响力之巨大。孔子七十二位学生中有两个最出类拔萃的弟子,就是颜子和曾子。颜子和孔子的儿子,都中年早逝,孔子就让他九岁的孙子拜曾子为师。孔子的孙子后来做了孟子的老师。孟子发扬光大以“仁”为中心的儒家思想。孟子没有见过孔子,不曾亲受孔子的教诲,他与孔子整整差了一百多年。儒家正统思想能顺利传达到孟子这里,就是依靠我的老祖宗曾子;曾子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儒家思想最重要的传承人。可以说,孔子、孟子、颜子、曾子都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人物和奠基者。我作为曾子的后裔,为有曾子这样一个伟大的思想家而感觉我们的老祖宗不仅是曾家之宝,又是中华民族之宝,更是世界人类之宝。所以,我作为曾子的后裔,感到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重大。现在,全国上下都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它集中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基本价值观。我们要在不同岗位上努力工作,和谐相处,和谐发展。这种在不同岗位上的和谐,使我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是推动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走向更加灿烂辉煌的巨大动力。 

       中国曾氏的先祖在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而孔子、孟子在二千五百年前也都住在山东济宁,所以说,山东是几千年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后来,曾氏又从山东南迁河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曾氏的一大重要支脉为“龙山衍派”,是曾氏家族最早开拓福建等地的一个衍派。曾延世公是福建曾氏一世祖,是从曾子传下来的三十六世祖,曾延世公是从河南迁移而来的,他的夫人是闽王的妹妹。我们曾氏在中国的百家姓中虽然不是大姓,只排在百家姓中第36位,但台湾的曾氏已排在第16位。据考证,台湾曾氏族人大部分来自福建闽南地区,其渊源就在福建泉州和漳州两地。现在中国大陆曾氏大约八百万至一千万人,在台湾也约有一百万人,居住在世界各地的也约有一百万人。曾氏世界总人口大约在一千万至一千二百万人之间。 

       我作为设在台湾的世界曾氏宗亲总会副理事长,为了继承先父曾纪华任该会永远名誉理事长的遗志,致力于世界曾氏宗亲联谊、交流、合作、共赢的工作。设在山东省嘉祥县的曾氏宗亲联谊总会,在曾宪梓名誉会长极力推荐下,我荣幸当选为会长兼理事长。同时,我又担任了福建省泉州市龙山曾氏大宗祠重建委员会主任。我们这个重建委员会在菲律宾、台湾、新加坡、香港和祖国大陆各地的曾氏宗亲的大力支持下,为重建龙山曾氏大宗祠共捐款700多万元人民币,使重建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我们在2004年5月完成重建工作,2005年3月24日举行了隆重的开光典礼,曾宪梓博士与200多位来自东南亚、菲律宾、台湾、香港、澳门等地的海外宗亲和2000多位国内宗亲到泉州龙山曾氏大宗祠参加开光典礼。这个大宗祠已成为全国曾氏新建的最大宗祠。我们这个大宗祠不仅是个传统的大宗祠,而且,还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让世界各地的曾氏宗亲寻根祭祖提供了一个一流的环境。为此,我们决定将它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特别应该指出的是,我们龙山衍派曾氏族人在宋朝出了4位宰相,还有多位状元和其它文武官员,为国家为民族做出过巨大贡献。所以,我们要把它建成一个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在这里认知我们祖先曾子的伟大思想和曾氏族人在中华民族灿烂历史上所做出的贡献。泉州龙山曾氏大宗祠开光以来,祖国各地的曾氏宗亲先后来这里祭祖,菲律宾、新加坡、台湾、香港、澳门等许多地方的曾氏宗亲也组团来寻根祭祖。 

       2006年9月9日,世界曾氏宗亲总会回到泉州祭祖,再到湖南曾国藩的故居参观访问。当时,我曾拟了一副对联:全球曾氏一家人,两岸曾姓一家亲。2006年11月26日台湾出版的曾氏宗祠第51期会刊上刊登了这副对联,表达了两岸曾氏宗亲的大团结,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之中,促进两岸曾氏宗亲的共同繁荣和进步。我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曾子的后裔,在推动两岸侨联、侨社的交流与互动中责无旁货,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我认为,中华文明与世界其它文明最大的区别在于我们所提倡的儒家思想和孝道。我们所提倡的孝道是一个大孝道,不仅是孝敬父母长辈,更要敬老尊贤,照顾妇女、儿童。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为整个人类的和谐与进步所提倡的大孝道。曾子思想的精髓体现了以孝为本、和谐共处的理念。因此,我感觉自己更有弘扬曾子思想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曾子的伟大思想在现代社会中发扬光大,代代传承下去。 

       (作者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本文系作者在“两岸携手共创和谐侨社——2007两岸侨联和平与发展论坛”上的发言)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