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台湾风俗
台湾现有2300万人口,其分布特点是西密东疏,多集中在西部平原。西部平原一共17个县市(台北、高雄、基隆、台中、新竹、嘉义、台南7个市和台北、桃园、新竹、苗栗、台中、彰化、云林、嘉义、台南、高雄10个县),面积为18710平方公里,占全岛面积的52%;而人口则占全岛总人口的86.1%。中部和东部多是丘陵和山地,共有5个县(南投、屏东、台东、花莲、宜兰),面积17063平方公里,约占全岛面积的48%,人口只占全岛人口的13.9%。
台湾同胞绝大部分为汉族,约占全省人口的98%。1946年以前,他们中的80%左右祖籍福建,其中以漳(州)、泉(州)人为最多;约20%祖籍广东,以梅(县)、潮(州)人为最多,故台湾通行闽南话。1949年前后自祖国大陆去台湾的人则各省都有。少数民族占人口的2%,约40万人左右。
台湾原住民分为平埔族和高山族。平埔族又分为蛤仔难、凯达格兰、道卡斯、拍则海、巴拔埔拉、巴布萨、洪雅、西拉雅等8族,分布于北部和西部平原及沿海。高山族分泰雅、赛夏、布农、曹、排湾、鲁凯、卑南、阿美、雅美等9族,主要居住在中部山脉地带和台东纵谷地带及兰屿岛。
台湾居民信奉宗教相当普遍,其中佛教、道教的信徒最多,约占台湾人口的1/3,天主教、基督教居次,约占3%,另外还有部分居民信奉回教、天理教、轩辕教、大同教、理教等。台湾各类教堂和寺庙甚多,平均每4.5平方公里就有1座,将近各类学校总数的1倍。
台湾的普通话很普及,它不仅是官方语言,在社会上也成为通用语言。但在民间,广泛应用的是“福佬话”即台湾的闽南话。
台湾的民俗技艺很丰富,有南管戏与南管乐、北管戏与北管乐、山地民歌、福佬系民歌、客家系民歌、皮影戏、布袋戏、悬丝傀儡戏、宋江阵、工艺等。
台湾的民间节庆与祖国大陆一脉相承,包括春节、元宵灯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即使在日本统治时期,也从未中断过,仍保持着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国民党迁台又有大批大陆人员来到台湾,所以台湾汉族同胞的生活习惯和社会风俗许多与祖国大陆基本相同,一般保持着闽、粤地区的特征。
作为一个移民社会,祖先崇拜、叶落归根的观念是台湾人所共有的,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台湾,家家户户供奉着祖先的灵堂牌位,凡有重大事件或节日,都必须先祭祖问安。而续族谱和传统的祭祖仪式等,仍在台湾民间一代一代地传继着。
台湾民间在岁时节庆一般都要举行各种祭典活动,数目之多实在惊人。据不完全统计,每月各种祭典都在15种以上,农历正月多达47种。台湾民俗中的祭典活动主要有孔子、妈祖诞辰祭典,上白礁谒祖祭典,城隍爷出巡祭典,中元节普渡祭典以及郑成功祭典等。
相关新闻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