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到过台湾的游客如果留意,一定会发现,台湾大大小小的古建筑物都有剪瓷雕的缀饰。剪瓷雕在建筑物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是民间建筑雕塑工艺一萃,台湾剪瓷雕艺术的源头在祖国大陆。
何为剪瓷雕?剪瓷雕乃选取颜色鲜艳的彩釉瓷碗瓷盘,或利用残损价廉的彩瓷为材料,按照需要,用钳子、木锤、砂轮等工具剪、敲、磨成形状大小不等的瓷片,用来贴雕人物、动物、花卉、山水,装饰寺庙宫观等建筑物的屋脊翘角、壁画,它具有色彩鲜艳、造型生动、主体感强,久不褪色的特点。其塑像造型的精妙、精巧、精湛更是令人耳目一新,令人叹为观止。据载,这门独特的工艺就是古代福建东山岛建筑师被聘请到隔海相望的台湾建庙宇而留传下来的。
剪瓷雕艺术在福建东山岛流传之广,在古建筑上运用之多,比比皆是,而东山又是去台湾人数最多的地方。从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岛上明代关帝庙,到东明寺、石庙山寺、天后宫、南正院、西山岩寺院等古代文物保护单位,以及民宅的匾额、对联等等,都有剪瓷雕艺术的倩影。值得一提的是,台湾关帝庙的香缘祖庙——东山岛铜陵关帝庙的檐脊和门楼顶端的“龙亭”,那上面的剪瓷雕更是不同凡响:凌空飞舞的双凤朝阳,腾空盘旋的二龙抢珠,惟妙惟肖的戏剧人物,生趣盎然的珍禽异兽,无一不令人赏心悦目。海峡两岸的建筑师观赏后有的啧啧称赞:“建筑物上出好戏!”“剪瓷雕精妙处非此莫属!”甚至,邮电部门发行的明信片也给了剪瓷雕一席之地。
993年7月13日,中央电视台曾在《神州风采》中专题介绍东山岛关帝庙的剪瓷雕艺术。东山岛古建筑屋脊、门楼上的剪瓷雕作为一门独特的建筑艺术,犹如人的发型和帽冠,既是文化的标志、品格的象征,也是时代的印记、历史的见证。东山岛对岸的台湾,寺庙宫观星罗棋布,这些古建筑物风格与东山岛如出一辙,都少不了剪瓷雕的缀饰。
剪瓷雕分为平雕、立雕、叠雕、半浮雕。平雕着重于构图,一般用于近景;叠雕则多用于高处屋顶的龙凤走兽、水族飞禽和花卉树木,用片片彩瓷表现凤毛麟角、红花绿叶,无不栩栩如生;立体雕难度最大,雕塑古装戏曲人物,如武将的盔甲、文官的蟒袍、才子佳人的宽衣窄袖,采用立体雕效果最好。立体雕须先用硬度强的铁丝或竹篾做骨架,敷上用黄麻茸或稻草茸和着红糖浆拌成的粘性泥灰,打好泥塑坯型。尔后,再粘贴一块块色彩斑斓的剪瓷片,仅一个指头就需要制作半天,真是典型的“慢工出细活”。一个个形神兼备的人物、动物就是在这耐心细致的工夫中呼之欲出,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剪瓷雕的戏剧人物题材多选取《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封神演义》等人们耳熟能详的古典文学故事。剪瓷雕艺术融合了泥塑、绘画、雕刻之所长,色彩艳丽,不易剥蚀。每一组作品既有绘画的色泽感,又有雕塑的立体感,无论人物的神情笑貌、花开的枝叶质感、飞禽的活跃姿态、走兽的矫健动作都能层次分明、形态逼真地表现出来。无怪乎,到台湾和东山岛旅游观光的中外游客,不吝把照相机的镜头对着剪瓷雕“咔嚓”连连。
现代东山岛的剪瓷雕名匠就是已故著名画家林少丹先生,他早年跟随父兄学成一手好手艺,至今闽南地区修葺的许多古建筑物都留有他的佳作,后来又涌现出孙齐家等艺匠。这两大家的手艺,互映光辉,各有声色。他们独运匠心雕塑的一组组剪瓷雕艺术品,为“三胞”重点祖居地东山岛的古建筑群体增辉添彩。多少陈迹往事都灰飞烟灭了,但是,剪瓷雕依然风采不减,它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几多情思与挽留。
相关新闻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