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07年第三期  > 正文

祖国大陆举办纪念程懋筠逝世50周年学术活动

日期:2008-05-16 13:49 来源: 作者:程浔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2007年6月15日至16日,由中央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家协会理论委员会、江西省新建县人民政府主办,中央音乐学院萧友梅音乐教育促进会、音乐教育系、校友会、院长办公室承办的纪念音乐教育家、作曲家、指挥家、歌唱家程懋筠(1900-1957)逝世50周年学术活动在中央音乐学院隆重举行。

  程懋筠,江西新建县大塘乡人,出身具有深厚中国传统文化氛围的汪山土库程氏家族,青年时期在江西第一师范读书。1918年赴日本留学,主修声乐兼习作曲。1926年学成归国,先后在江西省的几所中学任教。1928年起,历任中央大学艺术专修科主任兼声乐副教授、浙江省立湘湖师范学校音乐科主任、江西国立中正大学音乐教授、上海国立幼师和上海美术专科学校音乐系声乐教授等职。1928年,在中央大学任教期间,适逢国民党中央以孙中山“黄埔训词”为歌词,在全国征选“党歌”。程懋筠在本人并非国民党党员的情况下,所谱之曲在匿名编号的征曲活动中入选。1930年决定以“党歌”代“国歌”,1937年正式定为中华民国(1912-1949)国歌,从此声名鹊起。此歌至今仍在海峡对岸的台湾岛上回响,在坚定不移地反对一小撮“台独”分子妄图分裂祖国的今天,这首歌的存在,更有了特殊意义。

  程懋筠作为我国现代音乐史上一位重要的爱国音乐教育家、作曲家、指挥家及声乐家,对上世纪30至40年代的音乐界及社会生活产生过相当的影响,在多个领域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就作品而言,他曾创作了各种类型、多种体裁的歌曲近百首,尤其是抗日爱国救亡歌曲,重要作品有《我们的祖国》、《打游击去》、《再牺牲再向前》、《救国是我们大家的事》、《锄奸谣》等。他多次带队在江西巡回演出,激发人民的爱国热忱和抗战必胜的信念。

  1949年5月,上海解放,程懋筠带病与广大市民群众一起冒雨上街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城。1949年10月1日,在《义勇军进行曲》的伴奏下,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亲历了新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程懋筠兴奋不已,情不自禁地自撰歌词,谱写了一首四部合唱《新中国颂》。这首颂歌,标志着程懋筠的音乐人生,自觉地健步跨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并继续致力于人民的音乐教育事业。程懋筠加入九三学社,1952年应聘去兰州师范学院任艺术系主任,途径西安突患脑溢血;后返南京疗养,1957年7月逝世,结束了他的音乐人生。

  此次学术活动由中央音乐学院党委书记郭淑兰主持。15日下午在演奏厅举办《程懋筠的音乐人生》首发式,首播DVD“历史不会忘记——还音乐家程懋筠的人生真面目”和“程懋筠故居——汪山土库”。15日晚举办程懋筠作品音乐会。16日举办程懋筠学术研讨会。

  在《程懋筠的音乐人生》首发式上,中央音乐学院党委书记郭淑兰,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炤,中共江西省新建县大塘乡党委书记傅长庚,台湾嘉宾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台北市党部副主任委员吕丽莉,台湾音乐家协会主席、著名作曲家、程懋筠先生的学生李中和等分别致词和发言。

  在程懋筠学术研讨会上,陕西省文联主席、省音乐家协会主席、著名作曲家赵季平、西安音乐学院副院长罗艺峰、中央音乐学院萧友梅音乐教育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黄旭东等作了学术报告。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