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07年第三期  > 正文

国共两党构建稳固对话平台 凝聚智慧关注两岸同胞切身利益

日期:2008-05-16 13:57 来源: 作者:陈键兴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第三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纪实

  2007年4月28日至29日,由中共中央台办海研中心与中国国民党国政研究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北京举行,这是依据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会谈新闻公报中关于“建立党对党定期沟通平台”的共识,继之前的两岸经贸论坛和两岸农业合作论坛系列活动后,国共两党再次进行高规格、大范围的对话和交流。

  此次论坛与往届一样,得到了两岸各界人士和舆论的高度关注。约有500名两岸各界人士与会,其中台湾代表近300人。据了解,与会的台湾企业家超过70人,其中不乏知名企业家;国民党籍“立委”因报名者过多,最终只能由抽签决定30个名额的归属。

  论坛开幕前,众多媒体均对国共两党构建的这一平台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予以高度评价,并热烈期许这届论坛将达致的效应。有学者评论认为,“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正式定名,表明国共两党希望使论坛这一平台更加稳定,持之以恒地为推动两岸交流与合作发挥影响力。


两党凝聚两岸智慧

积极破解攸关两岸同胞福祉的最急迫问题


  在前两届论坛的基础上,本届论坛紧扣当前两岸同胞关注的直航、旅游、教育问题深入探讨,集思广益,这充分体现出国共两党对于两岸同胞切身利益的关注。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开幕式前会见与会代表时即指出,论坛的主题反映了两岸同胞对扩大交往、加强合作的迫切愿望,符合两岸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现实需要,体现了国共两党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共同心愿。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则强调,这次论坛具有历史的重要性,让我们凝聚共识,共同为两岸同胞尤其是台湾民众的福祉来“请命”。

  开幕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演讲中明确指出,这届论坛的主题正是切入了当前促进两岸交流和台湾民众关心的重要问题,他还围绕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看法,包括:应本着方便两岸人员往来、促进两岸经济发展、符合两岸航运企业利益的原则,继续采取两岸民间行业组织协商的办法,务实解决问题,积极推进两岸空中、海上直航进程;大陆同胞赴台旅游不是“国与国之间的旅游”,只要台湾当局真心支持两岸旅游民间组织通过协商达成共识,大陆同胞赴台旅游即可实现。

  本着增进两岸同胞福祉、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真诚愿望,国共两党有关方面和两岸各界有识之士两年来付出了巨大努力,从去年4月举办的两岸经贸论坛和10月举办的两岸农业合作论坛及其系列活动,到如今的第三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国共两党捐华务实,注重实效,贴近民生,促成解决了一系列台湾民众关心的问题,嘉惠了两岸同胞特别是台湾民众,受益的不仅是台湾工商企业,还包括农民、学生,以及医生等专业人士,受到两岸同胞的欢迎和国际舆论的好评。

  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参加本届论坛的一些专家、学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普遍认为,对于一个积极有为的政党来说,为促进两岸的共同发展与繁荣,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两岸人民的托付。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没有辜负时代和人民的重托。台湾问题专家徐博东表示,第三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举办,使国共两党的这一对话平台更加稳定;基于对当前两岸关系发展和台海局势变化的体认,两党在求同存异的交流与对话中,共同展现出凝聚两岸智慧,积极破解攸关两岸同胞福祉的最急迫问题的信念。


祖国大陆再推13项惠台措施

落实前景牵动人心


     为促进两岸直航和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早日实现,提升两岸教育交流水平,密切两岸同胞交流与往来,厚植共同利益,增进文化认同,融合同胞亲情,本届论坛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共同建议,具体包括:促进两岸空中直航与航空业交流合作,推动两岸海上通航和救援合作,继续拓展福建沿海与金门、马祖、澎湖直接往来的范围和层次,积极促进两岸教育交流与合作,继续推动实现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论坛闭幕之际,教育部、公安部、人事部、交通部、民航总局和国家旅游局负责人一共宣布了13项进一步促进两岸交流交往与合作的政策措施,展现出祖国大陆释放惠台善意更加深入、细密,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利好”包括:欢迎台湾地区高等院校招收祖国大陆学生;今年向台湾居民再开放会计、卫生、计算机技术与软件等15类(项)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鼓励台湾相关企业直接投资参与祖国大陆的码头、公路建设和经营,台湾相关航运和道路运输企业可直接在祖国大陆设立独资船务、集装箱运输服务、货物仓储、集装箱场站,等等。

  这是一届进一步表达两岸合作双赢共识的论坛,这是一届进一步凝聚两岸和平发展呼声的论坛。

  在论坛闭幕式上,中共中央台办主任陈云林指出,论坛取得的成果必将促进两岸经贸文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扩大和深化,惠利民生,造福于两岸同胞。

  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表示,论坛议题都是未来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可具体推动与实现的方向,论坛建议与共识及大陆有关部门宣布的各项利好措施,将是国民党持续推动两岸政策与工作的重要参考。

  亲民党秘书长秦金生说,论坛三大主题对两岸所有人都是切身重要的议题,我们有着高度的共识。

  在论坛落幕之际,走出会场的代表们立即被两岸众多的媒体所包围,他们表达着同一个观点:规模不断扩大的论坛发出了更加强大的声音,祖国大陆再次释放善意,如今就看台湾当局的反应了。

  “两岸交流要尽快实现双向开放!”这是新党主席郁慕明在论坛闭幕式上的诚挚呼吁,而这也代表了全体与会代表对于尽快落实论坛成果、推进两岸交流全面深入发展的心声。

  国民党籍民意代表雷倩对记者说,目前两岸交流所遭逢的一些滞碍,其症结都在民进党当局。如果当局继续以意识形态锁岛,大陆方面释放的利好再多,台湾民众恐怕都不能享受到,结果只能是让台湾边缘化。这次论坛就是要让民进党当局听到比以往更加强烈的民意和呼声。

  台湾淡江大学教授潘锡堂说,此次论坛的议题都是台湾民众非常关心的,取得的共识是符合台湾主流民意的。两岸人民的眼睛看得很清楚,谁真正在为两岸人民谋福祉,谁又是在设置障碍。

       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常务副会长叶惠德说,共同建议和大陆有关部门宣布的新措施都非常实在、具体,在过去的基础上更前进了一步。

  中国国民党国政研究基金会政策委员高孔廉表示,有关交通和民航方面的新措施令人振奋,相信对于台湾业者来说帮助很大。而在教育方面,欢迎台湾高校到大陆招生至少具有3层积极意义:使两岸的教育交流有望成为双向;有助于促进两岸年轻人相互了解、消除隔阂,使两岸关系的长远发展趋向良性;帮助解决台湾高校生源不足的问题。


岛内各界积极评价论坛 

呼吁台湾当局勿再意识形态作祟罔顾民利


  第三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闭幕后,祖国大陆再次释放惠台“利好”,立即得到岛内众多有关人士的积极评价。

  岛内有舆论认为,大陆方面此次宣布开放台湾高校招收大陆学生,是13项新举措中对未来两岸关系发展极具深远影响的一项。尽管预估民进党当局不会“放任”台湾高校延揽大陆生源,但相关方面仍会对这些“利好”表示欢迎并向当局强烈呼吁。作为这一政策的直接利益关系者,岛内不少公、私立大学在获悉消息后纷纷表示,面对岛内生源不足的现状,吸收大陆优秀学生是可行之道,民进党当局应尽快采取开放政策。而招生危机感最强的高等职业学校,更是把到大陆招生视为“起死回生的及时雨”。

  金门技术学院院长李金振表示,受“少子化”影响,台湾大专院校招生缺口每年高达约10万人,严重冲击了台湾高等教育的生存与发展。去年岛内技术专科大学校长会议时,许多学校就共同呼吁当局开放招收大陆学生,认为开放招收大陆学生可“以大陆之有余补台湾之不足”,是早晚要面对的问题,“不能再观望、空想了”。台湾大学有关行政管理人员表示,岛内公立及私立大学的相关协会都曾讨论并建议当局开放岛内高校赴大陆招生。如能开放,除了能解决招生问题,也可增加校园的多元化。

  祖国大陆此次向台湾居民一次性再开放了15类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受到岛内专业人士和产经界的积极评价。有分析指出,这将有助于岛内专业人士跟随赴祖国大陆发展的台商拓展新的职业空间。“永庆房屋”副总经理陈史霖表示,将鼓励员工赴大陆相关热点地区参加房地产经纪人资格考试;“信义房屋”企研室主任苏启荣表示,大陆商机庞大,房地产相关专业资格考试开放后,将吸引不少台湾从业人员和学生,目标主要将是北京、上海、重庆、深圳等热点城市。还有分析认为,岛内由此将出现一股赴祖国大陆的“考证热”。据了解,岛内有证券业者已计划安排员工分批到大陆参加与证券相关的经济、金融类专业资格考试。

  祖国大陆最新宣布的13项惠台新政策措施中,有关新增包机航点、开放台湾企业在祖国大陆设立独资船务企业、允许两岸企业合组航空公司等航空航运概念“利好”,受到了岛内业界和民众的关切和欢迎。对于包机航点增加的“利好”消息,常居大陆的台胞特别是经常往来两岸的台商们纷纷表示欢迎。深圳台商协会辅导会长郑荣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机场能覆盖深圳、东莞、惠州等地,新增深圳航点将给这三个区块的数十万台商带来很大便利。同时,岛内航空公司也已开始为拓展包机业务“摩拳擦掌”。“华航”驻大陆首席代表刘乃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两岸共有12家航空公司经营两岸包机业务,若长期局限在首批的北京、上海、广州、厦门4个航点上分配航线,市场竞争太激烈。现在新增成都、杭州等6个航点,可以让民航主管部门依照航空公司的规模、机队运量,妥善分配各公司的航线和班次,既有利于各公司更好地开拓市场,形成良性竞争,也可为各地乘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从5月1日起,台湾所有执行两岸包机的航空公司将可在所有开放的祖国大陆包机地点设立办事机构或代表处。对此,一位台湾航空公司驻大陆代表表示,这将使台湾航空业者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往来两岸的台商,更好地拓展两岸之间的未来市场。

  祖国大陆此次在海运、道路运输和民航等领域加大了台湾企业的准入空间,也使岛内业界倍感振奋。长荣集团副总裁林省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用“非常好”表达对这一政策的欢迎。他在表示长荣将就此进行详细研究的同时,也强调:作为业者还是最希望能早日实现两岸直航。岛内海运业者则认为,台资企业过去多是以迂回方式间接在大陆投资船务等企业,此次大陆开放直接独资,将有助于企业对大陆业务的布局。

  面对第三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闭幕后岛内各界对促进两岸交流的呼声再度高涨,台湾当局不但未以积极态度正面回应,反而恶意诋毁祖国大陆。这激起了岛内舆论的声讨,直批台湾当局又是意识形态作祟,根本不顾民众福祉。

  台湾《联合报》刊登评论文章说,民进党的“锁台”政策愈来愈严重,赠台熊猫不准来,奥运圣火不准来,现在是大陆学生不准来,两岸开放政策在民进党当局手里是寸步难行。两岸交流能否真正使台湾受惠,民进党当局应该去问一问阿里山和日月潭焦急等待大陆观光客的商家们。

  有评论指出,对于大陆最新推出的种种“利好”措施,民进党当局所有的操作,都充满了选举的考虑。至于台湾民众的权益,民进党从未认真估算。还有文章说,明明是台湾大专院校多如牛毛,希望招收大陆学生以缓解生源不足的危机,民进党当局却强词夺理地说成是大陆学生来台会排挤台湾学生的教育资源;明明是台湾经济长期衰退,会计师等专业人员收入顿减,必须寻找更大的就业市场,民进党当局却强词夺理地说是大陆企图对这些人进行“政治洗脑”。

  《中央日报》网络版的一篇文章直言:“民进党意识形态作祟的结果是,两岸关系始终难以正常化,台湾民众的出路也就受阻。”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