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07年第三期  > 正文

谢长廷出线冲击民进党的政治生态

日期:2008-05-16 14:07 来源: 作者:王治国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5月,民进党内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党内的所谓“四大天王”经过激烈的厮杀,正式确定由前主席谢长廷代表民进党参加2008年大选;二是陈水扁为了强化个人权力,任命前海基会董事长张俊雄接替苏贞昌“组阁”。民进党正在从“陈水扁时代”逐渐进入“谢长廷时代”,而陈水扁影响力的下降与谢长廷实力的上涨,不仅使民进党面临着新一轮的权力重组,而且对岛内政坛和两岸关系的未来发展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民进党面临新的权力重组



  陈水扁自当选台北市长起,就一直是民进党的权力中心,但是谢长廷在党内初选中获胜,打乱了陈水扁“传位”苏贞昌的安排,使得陈水扁不得不强化对行政资源的掌控,借此减缓其“跛脚”速度。

  首先,陈水扁的权力地位受到挑战,对民进党的影响力下降。

  尽管陈水扁宣示“自己没有跛脚”,然而,他所支持的苏贞昌的惨败,已经表明陈水扁对民进党的影响力正不断下降。在民进党执政的7年中,党内权力核心由陈水扁与“新潮流系”把握,“谢系”等其他派系均处于权力边陲。而在5月6日党员投票中,谢长廷成功将选举操作成“新潮流系”与“反新潮流系”的对决,使骁勇善战的“新潮流系”成为党内其他派系的共同敌人,而陈水扁的贪腐形象已经使其在党内的支持率急速下跌,其“总统牌”不仅无法唤起党员的认同,而且成为苏贞昌选战的包袱。最后谢长廷以绝对优势打败选前呼声较高的苏贞昌而顺利出线。而此次投票结果也被看作是谢长廷、“福利国联线”等权力边陲势力对陈水扁、“新潮流系”等执政核心的一次大反扑。随着民进党大选准备工作的全面展开,党内各势力将不断向谢长廷靠拢,谢长廷将逐渐成为民进党新的核心。在民进党内,“陈水扁时代”将逐步终结,“谢长廷时代”即将来临。

       其次,陈水扁任命新“阁揆”,意图减缓“跛脚”速度。

  谢长廷胜选打乱了陈水扁企图通过苏贞昌继续影响民进党的权力布局。同时,由于“扁长情结”由来已久,谢长廷声势的上涨直接对陈水扁的权力地位形成挑战,陈水扁迫切需要加强对权力的控制。为此,陈水扁任命了对其“忠心耿耿”的张俊雄“组阁”,强化对行政资源的掌控,进而牵制谢长廷及党内“立委”参选人,减缓自己“跛脚”的速度。而张俊雄公布的“阁员”名单也确实带有明显的“扁系”色彩,深得陈水扁信任的邱义仁以及属于陈水扁嫡系“正义连线”的陈景峻分任张俊雄的副手及“秘书长”。张俊雄“组阁”后,陈水扁已在最大程度上掌握了岛内的行政部门。同时,一直“媚扁”的游锡堃以民进党主席的身份掌控着党的机器,陈水扁几乎掌握了“府”“院”党的全部大权。未来陈水扁仍会利用手中的权力对“立委”选举及大选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岛内政坛与两岸关系

将受到一定影响



  一方面谢长廷的声势不断上涨,另一方面陈水扁加紧巩固权力,民进党内已形成了“双核心”的权力格局。但由于二人“利益正不断趋于一致”,因此他们之间存有合作的动力,而这种“既斗争又合作”的关系也将对未来岛内政局及两岸关系产生一定影响。

  首先,争取2008年胜选成为陈水扁、谢长廷的共同目标。面对谢长廷出线的“意外”局面,陈水扁尽管并不喜欢谢长廷,但是为了延续自己的政治生命,同时避免家族在自己卸任后因弊案而受到清算,陈水扁仍然希望谢长廷在大选中获胜,使得民进党的所谓“本土政权”得以延续。而谢长廷虽然取得民进党参加大选的候选人资格,但是要想在大选中获胜,就不得不依靠陈水扁手中丰沛的党政资源,借以稳住行政体系与党内各派系。因此谢长廷在“出线”后就一直奉行“尊扁”路线,二人的利益不断趋于一致,为双方合作提供了空间。5月21日,谢长廷宣布其竞选总部已初步成形,张俊雄出任总部主委,游锡堃担任总指挥,邱义仁与前“证交所董事长”吴乃仁拟负责选战策略。张俊雄还宣示新“内阁”的最大任务就是协助民进党赢得2008年大选。这表明陈水扁、谢长廷为取得2008年胜选,已达成共同协议并展开了新的权力布局。

  其次,马英九2008大选之路难度增大。对于谢长廷出线,马英九表示“意外”,国民党高层更指出2008年选举将“不好选,更难赢”。一是谢长廷“选举能力很强”。无论是台北市长选举还是2008之党内初选,谢长廷都表现出强劲的战斗能力。未来民进党完成整合,谢长廷将具有得天独厚的行政资源,其选战能力将更加强劲。二是谢长廷的部分政策主张有利于拓展中间选票。谢长廷早先曾提出的“和解共生”、“宪法一中”、“一国两市”等主张,对中间选民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三是谢长廷处理司法案件的手法老练。从“宋七力宗教诈财案”的声名狼藉,到“高捷弊案”的全身而退,再到“公文泄密案”的转败为胜,谢长廷面对司法案件的抗压能力不断增长,而其阵营处理司法案件的手法也越发成熟。四是“打马”将不择手段。民进党内初选已然如此激烈,可想而知未来“打马”更会“竭尽全力、不择手段”。五是国民党仍需加速整合。民进党内初选前夕,吕秀莲、游锡堃、苏贞昌、谢长廷火力全开,六亲不认,相互厮杀,尤其是苏贞昌、谢长廷之间更不惜撕破脸皮隔空对骂。但选后“四大天王”却能共同召开记者会,宣示:大选要胜利、“立委”拼过半,营造民进党“团结一致、共同对外”的形象。与民进党的快速整合相比,国民党的整合之路显得相对滞缓,泛蓝选民的投票意愿也同时受到影响。民进党初选结束后,《中国时报》做的民调显示,马英九的支持度为33%,谢长廷为24%,双方的差距只剩下9%。另外还有44%的民众认为,民进党在大选中会比国民党更团结,而认为国民党比较团结的民众则只有20%。

   再其次,民进党的两岸政策可能采取“软硬两手”。原因有两点:一是谢长廷自称是“从现实出发的理想主义者”,曾提出“宪法一中”、“一国两市”等主张,在担任行政部门负责人任内,曾宣布要与大陆协商观光、货运包机及农产品出口等议题。在游锡堃与苏贞昌相继转向“台独基本教义派”,推行“急独”路线后,谢长廷仍以“台湾前途决议文”的有关论述作为自己的底线。因此,谢长廷的出线使人们对两岸关系的缓和似乎产生了某些想象空间。二是陈水扁仍然掌握着民进党两岸政策的主导权。谢长廷目前已确定了竞选初期的三大主轴,其中一项就是两岸事务尊重陈水扁的主导权。虽然二人达成共识,“将以温和的两岸政策为基调,呼应谢长廷的两岸务实主张,抢攻中间选民”,但是苏贞昌的败选说明民进党内已然出现了要求“去扁化”的声浪,陈水扁也只有继续诉求“台独基本教义派”才能在卸任后延续自己的政治生命。因此,民进党未来可能会采取“政经分离、软硬两手”的策略,由陈水扁主导“制宪”、“正名”、“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等“急独”活动,由谢长廷提出某些缓和两岸关系的开放政策,争取中间选民。

  谢长廷的出线,不论在2008年的大选中的结果如何,这件事情本身是对陈水扁急“独”路线的打击,冲击着民进党内政治生态。谢长廷的出线,虽然有可能使之与陈水扁的明争暗斗继续下去,但是二人的勾结及民进党的基本政治立场对两岸关系的影响是严重的,两岸人民反分裂、反“台独”的斗争一刻也不能停止。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