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民进党从创党初期就形成了自己一系列的政治诉求,并以此为号召与国民党进行竞争,获得了岛内一部分民众的认同,形成了一批忠实的追随者。2000年,随着陈水扁上台,民众曾热切希望民进党能带着全新的执政理念,给台湾带来新的气象,然而陈水扁两个任期即将过去,人们不仅没有看到期望的愿景,反而看到的是在陈水扁的强力操弄下,民进党政治理念的扭曲。
民进党一贯声称要“追求实行美国式的民主自由政治体制”,然而陈水扁七年执政却与民主无关与民粹有缘
早在党外运动时期,民进党骨干分子就把反对国民党高压统治,“建立美国式的民主自由政治体制”作为政治诉求,为此展开了长期的抗争,在筹组政党时还特意以“民主进步”命名。然而,随着民进党2000年上台,台湾的“民主政治”不仅没有进步,反而遭受严重的挫伤。陈水扁的执政理念不仅体现不出民主政治领导人应有的政治度量,反而表现出法西斯政治“族群至上”、“崇尚暴力”、“制造迷信”和“挑动民粹”四大特点。
首先,陈水扁执政的价值观呈现出浓厚的“族群至上”论,以血统、出身来区分族群,通过挑起族群对立,巩固自身统治。陈水扁把自己包装成“台湾之子”,时时祭起“爱台湾”的旗号,并凭着血统和出身垄断了“爱台湾”解释权。陈水扁多次声称“本地人天生爱台湾”,“外来人天生卖台湾”,从而在台湾岛内挑起严重的省籍矛盾和族群对立。当民进党人沈富雄呼吁不要以“爱台湾”等族群议题造成对立与分裂时,民进党内竟然有人高叫着要“叫人帮他超度”!
其次,以“民主进步”标榜自己的陈水扁当局却对暴力情有独钟。执政以来的陈水扁为了讨好激进“台独”势力,不惜拿2300万人的福祉作赌注,频频向祖国大陆发出挑衅。上任七年多,他处心积虑想做的不是要怎样缓和两岸关系,改善岛内民生,而是顽固坚持“台独”主张,阴谋分裂祖国。为了达到分裂祖国的目的,陈水扁大肆购买军备,试图以此来增加“以武拒统”的实力。陈水扁任内一再加大军演力度,不断炫耀武力,并提出了“决战境外”、“先制作战”等种种构想,甚至提出攻击祖国大陆重要城市及三峡大坝的军事挑衅。
第三,陈水扁执政以来热衷制造迷信,大搞“自我神化”。陈水扁上台后,其巨幅画像遍布台湾,还到处兜售其《台湾之子》一书,还鼓动舆论将其吹捧为“全世界公认最年轻、有活力、最用功、最有政治智慧和魅力的领袖人物”。在2004年大选中,面对着极度不利的选情,选举前夕,突然出现了神秘的“枪击事件”,导致了整个选举结果的翻盘。面对国际社会及岛内民众的普遍质疑,陈水扁却以“天佑阿扁”、“天佑台湾”来应对,似乎他陈水扁不仅是“台湾之子”,更是受上天眷顾的“真命天子”!
最后,陈水扁把煽动民粹作为巩固权位的重要手段。陈水扁为了掩盖自己的执政无能,转移民众视线,不惜恶意煽动岛内民众对祖国大陆的仇视。2003年,两岸暴发了严重的“非典”疫情,面对岛内迅速蔓延的疫情,陈水扁当局防治不力,却恶意宣称“大陆刻意隐瞒疫情以及台湾未能加入WHO是疫情扩大的主因”。当台湾谋求加入主权国家才能加入的国际组织的图谋一再被国际社会拒绝后,陈水扁把一切归于祖国大陆“霸道、跋扈”,到处宣扬祖国大陆“打压台湾”,制造“悲情意识”以获得廉价的支持和同情。
民进党声称追求建立“以多数人的自由意志、自由决定为基础的法政秩序”,陈水扁任内却意识形态先行坚持少数执政
民进党在街头政治时期,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民众的支持,时时打起“民意牌”,陈水扁上台之初也一再宣称“尊重民意”,甚至在面对朝小野大、权力基础不稳时,还一度以“全民政府,清流共治”为号召。但回顾陈水扁七年多以来的执政,除了因应选举的需要,民意从来都在陈水扁的视野之外,不仅如此,陈水扁还带头破坏了岛内应有的“法政秩序”。
民进党上台后,集结在陈水扁周围的一批权贵早已形成了一个利益集合体,“总统府”成为岛内民众眼中的“黑金中心”。为了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早已把起码的“民主、自由、进步”等口号扔到了一边,执政后的陈水扁和民进党权贵千方百计追求的是如何利用手中的权力去谋取更多的个人和集团利益。民进党在陈水扁的强势主导下,一步一步地陷入帮派性的泥潭,民进党内形成了一股跟人不跟党,认党不认是非的政治风气。
所谓“尊重民意”早已被陈水扁弃若敝屣,七年多来,面对岛内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岛内多数民众强烈呼吁执政当局改善、发展两岸关系,尽速实现两岸“三通”,以促进岛内经济的发展,陈水扁当局却对此横加阻拦,导致台湾经济走向边缘化危机。对于真正关系到岛内民生与台湾未来的议题同样受到陈水扁当局的冷落。这两年,祖国大陆一片诚意出台一系列深化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的措施,为台湾农产品销往祖国大陆开放“绿色通道”,对此,陈水扁当局不仅百般阻拦,还抛出“两岸农业交流会害死台湾农民”,“两岸农业交流是中共的统战阴谋”的论调,并得出“长此以往,台湾农民会变成大陆的农奴”的奇谈怪论,上述种种足以表明意识形态挂帅的陈水扁当局根本就不曾顾及岛内的民生与民意。
台湾社会南北为界,泛蓝与泛绿逐步形成了壁垒分明的两大阵营,陈水扁当局不仅没有想办法弥合这种分歧,相反,出于巩固自身权位的需要还时时有意挑起这种对立,使两大阵营的分野加深了,整个台湾社会被生生地割裂开来。陈水扁当局对岛内民众还以意识形态划界,非蓝即绿,台湾政界、商界、教育界甚至媒体、文艺界,都必须选边站,标明自己的立场。一个成熟的社会应该把团结、和谐当作追求的目标,而陈水扁为了维护少数人利益却不惜割裂族群的做法,必将遭到岛内人民的唾弃。
民进党长期以“权力分立与制衡、责任政府、依法行政、司法独立”相号召,陈水扁却执意强化个人权力时时用行政干预司法
“权力分立与制衡、责任政府、依法行政、司法独立”是民进党提出的执政主张,陈水扁上台后却不断强化个人的权力基础,成为一个失去制衡的超级独裁者。尽管陈水扁也常常把“民主”挂在嘴边,却不懂得民主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讲究权力制衡,失去制衡的民主是不存在的。而当前的台湾岛内权力运作中最缺少的恰恰就是对陈水扁这位超级独裁者权力的制衡机制。
陈水扁任内总是一个劲儿叫嚷着要“修宪”,其实,这些年台湾地区已经经过多次所谓的“修宪”,而“修宪”带来的结果不是人民民主权力的扩大,而是当权者集权的加强。通过“修宪”,台湾地区打破了长期实行的双首长制,最高统治者不但掌控了行政部门负责人的任免,还掌控着下辖的“八部六会”及最高情治单位的人事任免权,一人把持了全部的行政权力;同样通过“修宪”,破坏了孙中山创制的“五权宪法”,“五院”对最高统治者不再拥有监督与制衡的职能,因为他不仅拥有对“五院院长”的提名权,同时还是三军统帅,掌控着军队。陈水扁口口声声谈“民主”,却不知有哪个民主体制的领导人拥有这样至高无上的权力?
陈水扁上台之初,一会儿提出要搭建“全民政府”,一会儿声称要实现“政党和解”,甚至还装模作样的提出要“缓和两岸关系”,然而,随着陈水扁权力的日益膨胀,其执政趋于专横、独裁,七年时间,陈水扁换了六个“行政院长”,各“部会”首长只要稍不合他的心意,更走马灯似的予以更换。
如今的民进党成为陈水扁的“一人党”,顺扁者昌,逆扁者亡!党的形象,领导人的诚信,全不见了,翻云覆雨成为他的惯常表演。一些看不惯民进党如此堕落沉沦的民进党大佬,只能痛心地选择离去。由于党内有人抨击陈水扁贪渎弊案,民进党中执会竟然作出决定:党内不得再有人批评陈水扁,违背决议者“处停权两年”。对国亲两党提出的“罢免陈水扁案”,民进党作出对于胆敢入场投票的民进党籍“立委”将给予党纪处分的决定。对一个贪腐的领导人,党内竟容不得批评,敢于批评的人就要受到党纪处分;对稍有不同的声音,就大肆围攻,真不知道这是哪门子的“法政秩序”!
至于陈水扁不尊重“司法”,早已人尽皆知。“三一九枪击案”指使当局机关全力抵制“真调会”调查真相;“公务机要费案”想尽办法拖延法院审理。许多重大案件还未做出判决前,就对外放话透露侦办内情,无一不显示陈水扁根本目无法纪。近来,针对高雄市长选举官司一审判决,陈水扁不仅抨击法官的判决是开台湾民主、“司法”、地方自治及高雄市民的玩笑,更质疑“这是甚么判决?这是甚么世界?”还宣称法院判决当选无效“是民主法治的悲哀”,陈水扁眼里哪里有什么“司法的尊严”!
相关新闻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