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07年第五期  > 正文

建立联动机制 开创反“独”促统新局面

日期:2008-05-16 09:34 来源: 作者:[美国] 花俊雄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参加中国统促会七届二次理事大会和第六届海外统促会会长会议心得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七届二次理事大会和第六届海外统促会会长会议于9月24日至25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在国庆58周年和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即将召开之际举行,具有特别的重要意义。短短两天的会议,安排十分紧凑,让与会者收获颇丰。

   我认为,贾庆林主席会见全体代表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刘延东部长的工作报告、梁金泉秘书长的讲话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对与会代表提高认识、明确任务、扩展工作将起到巨大的引导作用。建立联动机制,开创反“独”促统运动新局面将成为今后工作的重点之一。

   周恩来总理在上世纪70年代初接见海外保钓运动代表时就指出,解决台湾问题不外乎三个因素:国际因素、国内因素和岛内因素。中国统促会的理事和海外统促会的会长作为促进两岸关系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重要力量,作为反“独”促统运动的尖兵,有必要了解国际大环境,尤其是中国在国际社会所处的位置,中国大陆的综合实力、治国理政的大政方针,对台方针政策,台湾岛内的形势,尤其是反“独”促统有生力量的成长状况等。这次会议中,几位领导的讲话在以上几个方面都做了全面、详尽的解读,打开了与会代表的眼界。我们有必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认识。海协副会长王在希对台湾政局的点评,清华大学台研所所长殷存毅对台湾经济情况深入细致的分析,进一步加强了与会代表的纵深认识。通过这次会议,与会代表进一步认清了形势,坚定了信心。

   这次会议特别指出,今明两年是台海形势高危期,而首要任务则是坚决反对和遏制陈水扁当局旨在谋求台湾“法理独立”的所谓“入联公投”。各地统促会应立足自身特点,发挥各自优势,按照“三个延伸”的工作思路,即:向上延伸,努力做好各个统促会所在地主流社会和主流媒体的工作,争取他们对中国和平统一政策的理解和支持;向外延伸,解放思想,扩大团结,把工作做到台湾的“邦交国”中去,进一步压缩“台独”势力的国际生存空间;并且基于文化同一根源、民族同一血脉、生活同一家园,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地做好争取台湾民心的工作。每个统促会在当地做好争取台胞社团的工作,并把工作做到台湾岛内去,做到与岛内促统力量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不断壮大岛内有生力量。

   目前,全球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170多个统促会,形成了强大的反“独”促统力量,并且自2000年柏林会议以来,全球统促会加强联系和沟通,形成了反“独”促统的强大网络。因此,这次会议提出各地统促会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建成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建立优质、高效的工作机制。同时必须建立预警和应急方案,以便在发生重大“台独”事件的第一时间或最短时间内作出反应。网络既已形成,更必须建立联动机制,以期各地统促会在作出反应时能够协调一致、同仇敌忾,形成强大声势,产生最大的效果和影响。与会代表普遍认识到,近几年来在全球各地召开的反“独”促统大会,固然是形成全球反“独”促统网络必须走过的进程,但是不能仅仅停留在海外制造声势的阶段,而必须引向岛内,支援岛内的统派力量,壮大岛内统派队伍。与会代表更深刻地感到网络必须有个纲,也就是在全球必须建立几个主要的联络站。联动机制必须有个神经中枢,而这个重责大任,毫无疑问将落在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的肩上。因此,如何通过《统一论坛》杂志和网站起到这些作用,与会代表十分关注,这也将是今后工作的一个重点。

   今明两年固然是台海局势高危期,但今后几年对于中国更是喜事连连: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召开,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9年建国60周年、澳门回归10周年、2010年上海世博会及广州亚运会、201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如何善于利用客观的大好形势,落实好这次会议的精神和各项任务,将是理事们及海外会长们必须面对的挑战!从这次会议的气氛、与会代表的认识、热情和决心,我深信我们大家可以交出令人满意的成绩单!

        (作者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美国纽约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