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2006年11月6日,金门县长李炷烽在县议会做专题报告时,提出规划在金门设立 “一国两制试验区”,成立“金厦和平特区”。该构想一经提出,立刻引起两岸的高度关注和热烈反响。
事实上,金门县政府之前曾多次提出“金门经济特区”、“和平实验区”、“金门厦门经济特区”等类似设想,此次李炷烽倡议成立“金厦和平特区”,绝非突发奇想,是在经过多年的深思熟虑和实践摸索基础上,整合以往规划提出的大胆设想,其核心思想就是依托厦门,推动金门经济繁荣,为民众带来和平与发展。
首先,是为长期停滞不前的金门社会经济寻找出路。由于民进党当局执政无能,不仅岛内经济萎靡不振,金门经济更是止步不前。2000年民进党上台后,极力漠视金门建设,在建设金厦大桥、改善供水设施、完善医疗条件、排除地雷和销毁废弃弹药等方面百般拖延。如台湾当局只管大量裁撤驻军,却不管善后配套设施,使长期依赖驻军的传统商家生意一落千丈,生活难以为继。空置营区无人看管,百姓及牲畜经常触雷而死,废弃炸弹接连发生爆炸事故,严重威胁了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由于驻军移防频繁,交接不清,以及潮汐作用、海岸线变化等因素,使得金门雷区难以摸清,排雷进度极为缓慢,成为影响金门开发投资、发展观光旅游的主要障碍之一。
在全面开放“三通”问题上,台湾当局也是极力设限。由于经由金厦航线往返两岸的台商只是匆匆过客,对金门经济发展的带动有限,因此,金门地方强烈呼吁当局全面解禁,提出只有开放与大陆地区的交流,让两岸的人、货可以自由出入,让台湾民众不限户籍和所有台商都能经由金厦航线往返两岸,才能推动经济发展,造福百姓。如李炷烽就多次指出,大陆每年有近千万人到厦门旅游,如其中一成能来金门,对金门的旅游经济发展将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并能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但民进党当局一直以所谓“安全威胁”为由,阻挠全面开放金门“三通”,金门民众对此是既愤怒又无奈。
由于民进党当局的无心和无能,加上受限于地域狭小、资源匮乏、远离本岛等劣势,金门地方建设长期停滞,基本没有大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也在低层次徘徊,都市、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非常落后,主要财政收入几乎完全靠金门高粱酒苦苦支撑,人均生产总值仅有台湾岛内的六成多,与一水之隔的厦门也形成极大的落差,民众在心理上很不平衡。
既然寄托当局无望,金门只能把发展经济、推动建设的希望放在厦门身上。近年来,金门县政府多次提出“金门的希望在厦门”,要求与厦门发展“更紧密经贸关系”,依托厦门发展地方经济。2002年,金门县政府总体发展规划就提出了“资源互补的金厦生活圈”,计划从能源、医疗、环境、治安、水资源等方面全方位加强合作,充分利用厦门医疗资源解决看病问题,用九龙江的水解决缺水难题,用漳州电厂的电降低生产成本。在金门县政府的接待室里,公开悬挂着一幅“金门与厦门地区关系图”,显示金门对依托厦门发展经济的高度期待。
其次,成立“金厦和平特区”是金门民众的共同呼声。
这几年,厦门与金门各方面的交流合作发展十分迅速。由于金门和厦门之间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即使是在对峙紧张时期,金门的农副产品和日用品也多数是由厦门等祖国大陆沿海地区直接供应的。近年来随着金厦航线的开放,金门地区与祖国大陆的经贸往来与民间交流更加密切。从金厦航线往来人数看,由 2001年的 2万人次,增加到 2002年的5万人次,2003年急剧攀升到16万人次,2004突破40万人次,2005年又超过50万,2006年预计将突破60万人次。两地民间的宗教、文化、经贸等交流络绎不绝。从1996年起,金门工商界人士每年都组团来厦门参加“9·8投洽会”。
金厦航线开放后,民众往来极为便利,不少金门民众看好厦门的发展前景,纷纷到厦门开办企业,购房置产,目前投资总额超过2亿美元。其中单是在厦门投资房产保守估计已有5000多件,到银行开户存款的金门民众也超过3000人,每年流入祖国大陆的资金估计高达数亿元新台币。到祖国大陆就读的金门学生日益增多,目前在厦门就读的有30多人,1名在厦门艺校就读的中学生还加入了共青团,轰动岛内。两岸通婚的案例也越来越多,嫁到金门的大陆新娘将近千人。
由于从交流交往中受益匪浅,发展两岸关系、推动两岸经贸合作更成为金门民众的共同心声。包括历任金门县长、民意代表等地方政要多次提出成立“两岸货品交易中心”、“和平实验区”、“金门厦门经济特区”等主张,金门县政府多次组团前来祖国大陆,与福建省相关部门探讨加强经济合作问题。2001年3月 2日,李炷烽就以“金马地区两岸交流协会”负责人的身份,与“厦门市两岸交流协会”签订了《关于加强金门与厦门民间交流的合作协议》。为了加快融合,2003年金门县政府研究在厦门与金门之间架设“金厦和平跨海大桥”,2004年又提出兴建金门至厦门大嶝的“金嶝大桥”方案,并委托民间机构进行可行性论证,为建立“金厦经济圈”做准备。此次金门县长倡议设立“金厦和平特区”,实际上是反映金门民众希望加快融入厦门经济生活圈的共同呼声,是金门主流民意的体现。
第三,期待建立“金厦和平特区”为金门带来和平希望与心理安全。除了依托厦门发展经济外,李炷烽提出“金厦和平特区”的目的,还希望借此推动两岸和平、摆脱战争阴霾。由于金门地区长期饱受战争之苦,民众对战争有切肤之痛,渴望和平,痛恨战争。从上世纪70年代末炮击完全停止后,金门民众都非常享受来之不易的和平。据一项民意调查显示,金门民众对生活现状普遍表示满足,在岛内“快乐城市”评比中多次位居前列。
对和平的珍惜,使金门民众非常担心“台独”引发战争,对民进党的“正名”、“公投”、“制宪”等“台独”主张深恶痛绝。2002年8月,陈水扁抛出“一边一国”后,金门民众就痛骂“阿扁又乱讲话,把金门推向火线,第一个倒霉的就是金门”,“‘台独’只会害死金门人”。在2004年台湾大选前后,金门县长李炷烽多次重申反“台独”的坚定立场,强调当“台独”引发战争后“大陆也应认清事实,金门乡亲是反对‘台独’的,这场战争与金门无关,不应该涉及到金门”。对当局推动所谓的“公投绑大选”,金门民众也是强力抵制,金门的村里长还一致通过不领“公投”票的决议,全面号召民众拒领“公投”票,并呼吁数十万旅台金马民众投票支持连、宋,避免陈水扁连任。“台独”势力在金门进行的各种分裂、反共活动都遭到该岛民众的唾弃。2005年3月,祖国大陆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后,陈水扁操纵举行了“326游行”,金门县长、议长都明确表态拒绝参加。“台独”势力在金门举行的“反飞弹”等挑衅祖国大陆的游行活动,最后都因乏人响应而草草收场。
除了坚决反对“台独”外,金门也希望发挥特殊的地缘优势,推动两岸关系发展。许多金门政要多次公开表示,两岸本是一家人,是血浓于水的关系;两岸同文同种,丰厚的感情是无法分割的;金门介于两岸之间。金门人更了解祖国大陆,也更了解台湾;因此,金门可以做两岸交往的桥梁,也可以做两岸沟通的使者。因此李炷烽在提出“金厦和平特区”时,强调盼望能奠定两岸永久和平的基础,期待本属一家人的金门、厦门,共创经济互补、繁荣进步的未来。
总的来看,“金厦和平特区”的提出,深刻反映了金门民众要和平、求发展的迫切心态,也体现了金门民众要求发展两岸关系、实现祖国统一的良好愿望。只不过,在民进党当局沉迷“台独”痴梦难以自拔、蓝绿阵营深陷对抗泥沼的状况下,要想实现“金厦和平特区”的构想,恐怕还有一段漫长的道路要走。
相关新闻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