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07年第一期  > 正文

“三通”对台湾经济发展有百利

日期:2008-05-19 10:30 来源: 作者:沈秋贵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从福州台资企业发展谈起

  近年来,两岸“三通”形势有了新的发展,而且有逐步升温的趋势。尽早实现两岸“三通”已成为包括台湾工商界人士在内的广大台湾同胞的迫切要求和强烈愿望。广大台商在焦急地企盼着:两岸“三通”越快越好。


台资企业在福州的现状与特点


  福州把握时机,加大力度,加快吸引台资步伐。据统计,至2005年底,福州市累计批准台商投资企业1876家,合同台资33.58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20.14亿美元,分别占福州市外商投资企业总数、合同外资、实际利用外资的22.26%、14.03%、14.31%。加上一部分台资企业通过第三地转入投资,实际引进台资企业已有2700多家,目前福州市已投产开业的4335家外资企业中,台资企业约占40%。台资成为福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十几年来,台资企业在福州投资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投资以乡情为纽带。福州与台湾一水相连,是台胞的重要祖籍地之一。榕台两地地缘、血缘、文缘、商缘、法缘关系源远流长,现有在台福州籍乡亲100多万人,其中不乏商界巨贾、社会名流。两岸交流开放以来,十邑台胞以乡情为纽带,踊跃投资故乡。如冠捷、清禄、福禄、新东阳、扬帆等,纷纷投资福州,同时还发挥“以台引台”、“以台引外”的作用,积极为家乡发展出力。福州也借助对台优势,得开放之先,设立开发区、台商投资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海峡科技城,通过优惠政策和各种渠道为台资企业来榕投资创造良好条件。

  二、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从投资初期的每个项目几十万美元,上升到目前单项投资平均规模227万美元,比全国平均单项投资规模122万美元,高出l00多万美元。其中投资l亿美元以上的企业有7家,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43家。许多在榕的台资企业,还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新办企业以及带进配套项目等方式,不断增资扩产。如东南汽车在福州投资后带进了70家配套的零部件厂商,形成了颇具规模的汽车城;中华映管在福州落地后,不但自身增资扩大规模,还引进了上、下游配套厂家,使马尾百亿电子城初具规模。

  三、投资领域不断拓宽。台商投资产业由原来的加工型产业向电子、汽车、精密仪器、家电、精细加工、钢铁、汽车等高技术含量和产业关联度大的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化,由工业向房地产、农业、基础设施、旅游等多领域拓展,并出现了行业整体性转移、上下游产业配套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在农业合作领域,福州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已引进台资农业项目420项,总投资5.8亿美元,合同台资4.9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3.2亿美元。经过多年努力,福州已成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

  四、注重开发内销市场。目前,大型台资企业投资福州,除看中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相对低廉的优势外,更注重开拓福州的消费市场,着眼于扩大市场范围,提高市场占有率。如中华映管、东南汽车等电子、汽车行业和味全、顶新、好又多等食品商贸业,都在积极开拓福州内销市场,并不断向北部沿海及内地拓展。


“三通”后台资企业会有新的发展


  两岸“三通”后会给台资企业提供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和机遇,必将促进两岸经贸和经济的共同发展。

  两岸“三通”对两岸经济发展是双赢的。台湾是天然资源匮乏、岛内市场狭小的海岛型经济,发展对外经贸关系和利用海外资源是支撑其经济发展的关键。两岸海上直航,将祖国大陆大量的进出口集装箱,从原来的经过香港转口,转为其中相当大的部分经高雄港转口,从而有利于高雄转运中心的建设,将有利于高雄成为亚太营运中心。对某些台商而言,他们可以以较低的成本从祖国大陆取得零配件而增加企业竞争力,从而不必急于到祖国大陆投资。两岸“三通”后,某些跨国企业仍可以把东亚地区的总部设在台湾,而把生产企业放在祖国大陆,由台湾的总部来掌握、控制在祖国大陆的生产活动。这样,既可以利用台湾资讯发达、行销渠道畅通等优势,又可利用祖国大陆劳动力便宜、市场潜力大等优势来发展台湾经济。台商的贡献不仅对祖国大陆有利,对台湾也十分有利。实际情况也正是这样,改善两岸关系、鼓励台商投资、开放两岸“三通”,对促进台湾岛内经济发展是百利而无一害,单从如何突破眼下岛内的经济困境来说,早日实现两岸“三通”,无疑是—颗灵丹,对台湾经济复苏将会有重大意义。

  两岸“三通”有利于台资企业赢得竞争优势。据台湾《中央日报》报道:由于不能直航,台湾每年要多支付大量的绕道费用。两岸之间的货物往来已达每年l000多万吨,货运量达200多万柜,由于不能直航平均使每只货柜多支付400美元,仅货物就要多支付运费10多亿美元。台湾每年进出祖国大陆超过300万人次,以台北至上海之间直航标价及时间为计算标准,估计每年要多支付票价近9亿美元,而且每次要多花时间6个小时,共浪费时间l800多万小时。倘若计及两岸电信直接和银行通汇,估计台湾每年要多支付费用20多亿美元。两岸“三通”后,不仅为台资企业节约经费、时间,降低成本,而且台资企业还可以把祖国大陆生产的产品深加工或利用祖国大陆生产的零配件加工装配出口,利用祖国大陆产品和零配件价格低廉和人力、土地等优势,提升台资企业竞争力。

  两岸经济持续发展和互补性,将推动台资企业更快发展。近几年来,祖国大陆一直是全球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台湾较成功地实现了产业结构调整,到目前为止,台湾已从两岸贸易中获得1000多亿美元的顺差,对祖国大陆经济依存度达30%以上。随着祖国大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资本与科技密集型产业和大型项目投资需求加剧,将吸引更多的台资企业把目光转向祖国大陆。特别是当前台湾产业正在升级,将进一步促使台湾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加速转移祖国大陆,将使福州成为台资企业投资的新热点。

   加入WTO为在榕台资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契机。两岸先后加入WTO无疑为两岸经济的进一步融合提供了契机和便利。由于两岸均为世贸组织成员,要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在世贸规则的制约下,政治对经济的干扰作用将大为减弱,两岸经贸关系发展中的障碍将被弱化或逐渐消除。按照WTO贸易及投资自由化原则,台湾除应放开赴祖国大陆投资的行业外,还应放开对台资企业在祖国大陆投资资金量上的限制,将会促使台资企业在祖国大陆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祖国大陆投资环境将进一步改善,各项有关投资经营的法律、法规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祖国大陆经贸法规与国际惯例的接轨,使投资政策会更加透明化。加入WTO后,祖国大陆已逐步放开商业批发、零售、银行、保险、电信、证券、旅游等服务贸易业投资领域。

  福州具有独特的优势为台资企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福州是福建省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信息中心和交通枢纽,是祖国大陆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均居全国省会城市的第10位。福州对台区位优势独特,是享有国家对台优惠政策最多的城市,已吸引大批台资企业前来投资兴业。两岸“三通”后,福州土地、人力、政策、环境优势将更加明显,为台资企业的发展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