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台湾文化内涵丰富,与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相近相通,根都在祖国大陆,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祖同宗,中华文化是中国和平统一的精神基础,相同的民族文化是连结海峡两岸中国人情感的纽带。弘扬中华文化,扩大两岸文化交流,增进同胞之间的感情,减少敌对意识,为祖国和平统一做出努力,应该成为海峡两岸同胞的共识。两岸应该采取各种形式增进文化交流,为推动中国和平统一,为中华民族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华文化是中国56个民族共同缔造的文明,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并形成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两岸同胞是同根同源同种同文的中华儿女,血浓于水的亲情,休戚与共的感情,共同的历史和文化将人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华儿女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文化特质,一脉相承。两岸风俗、习惯相近,讲究夫妇之爱、天伦之乐、兄弟之情、朋友之义,奉行相同的伦理观,基本的价值观。与世界上其他的民族相比,中国人的民族文化意识在思想中更为根深蒂固,这种血脉相连、血浓于水的民族认同感紧紧地维系着海峡两岸同胞的感情,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历经几千年锤炼形成的中华文化,自有独特的精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发奋图强、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等等,都是中华文化的精粹,成为海峡两岸同胞相互交流、团结、合作、共同推进中国和平统一的精神纽带和坚实基础。但是,近年来台湾当局从谋“独”需要出发,随意诋毁、切割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强行推动文化隔离,造成了台湾岛内广大民众思想的混乱。
台湾当局主要在以下几方面有所动作:一是在政治上,清除台湾带有“中国”、“中华”意涵的标记与符号,而以“台湾”取而代之,在口头上及正式公文中用“中国”指称“大陆”;二是在教育上,大幅修改教科书与课程纲要,全力推行所谓的“台湾主体性”教育,用“台湾观点”歪曲历史,割裂中华民族的历史,把“台湾史”与“中国史”、“本土文物”与“中国文物”人为分开,将“本国史地”的考试范围限定为“台澎金马”等;三是在社会上,把“中国”与“台湾”对立起来,成立以“台湾”为名的“本土社团”,强迫原来冠以“中国”、“中华”或“中华民国”的全台性民间社团“正名”;四是在文化上,极力割裂台湾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内在联系,凸显台湾文化自身的“主体性”;五是在军事上,将过去军队中“为中华民国而战”的理念,改为“为国家生存和发展而战”;六是在对外关系上,台湾当局则把推动“无邦交国代表处的更名案”作为工作重点,图谋将驻外机构一律更名为“台湾代表处”,在新版“中华民国护照”上加注英文“台湾”,甚至鼓吹要以“台湾”名义申请“加入联合国”。
台湾当局在岛内所推行的“去中国化”其危害性不可低估。台湾青少年如果长期受到“去中国化”的毒害,势必弱化他们对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的了解与认同,形成片面、失真的“台湾主体性”文化,从而对两岸关系稳定与和平统一的基础造成严重威胁。在青少年的教育上,台湾当局费尽心机,大力修改教科书和课程纲要,全力推行所谓的“台湾主体性”教育,用“台湾观点”歪曲历史,加大考试中“台湾本土”的命题比例,强行推动“台语”教学,弱化“国语”的地位,向下一代强行灌输“台独”思想。
台湾当局为了自身谋“独”需要,推出“去中国化”,已经引起了台湾同胞的强烈反对。不少人表示,此举是为了培植其“台独”文化基础和精神基础,其目的是为了切断台湾年轻一代对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记忆与优秀文化的感情,是在贻害子孙,断送下一代。两岸同胞应该认清“去中国化”的本质和其危害性,共同关注并致力于推广和宣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要想方设法正视听、清本源,让台湾的下一代接受正确的中华文化历史教育,了解其丰富的内涵,让台湾的青少年认同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在中华民族的复兴与祖国的统一大业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我们要认清台湾当局“去中国化”的险恶用心,共同致力于加强文化交流和往来,加大中华优秀文化宣传和推广的深度、力度和广度,消除“台独”分子“去中国化”的恶劣影响。我们要以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为主旨,扩大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共同推进两岸文化的发展,开创两岸文化合作的新局面,创造更加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
(作者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西班牙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
相关新闻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