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2000年3月台湾大选,成立不到14年、党员不足10万的民进党击败了号称拥有200万党员的国民党,拿下台湾地区“执政权”,可谓其兴也勃;然而上台6年多,民进党在岛内就只剩下一成多的支持率,可谓其衰也忽。追根溯源,抛弃建党理念、毁丧自身核心价值,是民进党沦落腐败、走向衰颓的最根本原因。
贪腐独裁,自失历史合法性
民进党由“党外势力”催生,是一群反对国民党的“反对派”的集合。对抗“独裁”、反对“贪腐”是其建党的重要理念,再加上其在野时期所标榜的“民主、改革、清廉”核心价值,构成民进党2000年能够上台执政的重要原因。但是,执政短短6年,民进党就背离了这些理念和价值,致使民进党政党体制恶化,出现结构性危机。
违背民意,执意“台独”。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希望两岸和解,早日开放“三通”,一直是台湾的主流民意。但民进党高层决策者,无视民众诉求,坚持敌对祖国大陆的“台独”党纲,拒绝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刻意制造统“独”矛盾,令两岸关系持续恶化。6年来,民进党以“台独”意识形态挂帅,在台湾社会进行“文化台独”宣传,鼓噪所谓“台湾人的台湾”,大肆推进“去中国化”,有目的地在台湾社会推行“台独合法论”,执行“台独时间表”。同时,民进党当局还以“台独”施政路线敌视祖国大陆,制造两岸对立,一再拒绝“三通”,把两岸关系推向危机,令台湾经济长期处于低迷困境,失业率屡创新高,严重损害台湾和台湾民众的切身利益,民众苦不堪言。这表明,陈水扁及其民进党违背主流民意,执意走“台独”之路,是以“民主”之名,行“台独”之实,扭曲了民主的真义,是对民主的讽刺和背叛。
破坏党内民主,独裁专权。陈水扁当选后,为缓解各派要求分享权力的压力,成立了涵盖“府”、“院”、党及党团四方面代表的“九人决策小组”,但事后证明,任何决策只能由陈水扁一人决定,“九人小组”只不过是陈水扁向党内各派传达意志的传声筒而已。兼任党主席后,陈水扁集“府”、“院”、党权力于一身,各派系的角色进一步淡化,陈水扁“一人独大”模式开始凌驾于“派系共治”权力运作机制之上。短短5年时间,换了5位“行政院长”,4任党主席,在此情况下,“唯扁是从”的气氛在党内蔓延。而当系列弊案直指陈水扁家族及其亲信,百万人开始“反贪腐倒扁”,所谓“台湾之子”沦为“台湾之耻”时,“愈挫愈勇、死扛到底”的陈水扁以仅剩一成的支持率开始逐步消耗民进党,以一人拖垮了一个党。
为了选举,不择手段。早期的民进党标榜“民主进步”,反对“专制黑金”,部分创党元老也曾被视为“社会良心”,但这些口号,越来越服从于选举需要。选举本是政党上台实现理念、价值的手段,民进党却本末倒置,“选举至上、权力至上、利益至上”。它在选举中取得权力,从权力中获得利益,以利益和权力为新的选举服务,使台湾社会长期处于选举的亢奋之中。它把“选举党”的品性维持到“执政”之中,真正的治理能力毫无长进,以致经济衰退、社会撕裂、民生凋弊,成了以权力与利益互为目的的处于执政地位的“选举党”。民进党常常为了一党之利、一己之私,挖空心思拟定两岸对立的议题,挑动省籍矛盾,制造族群冲突,肆无忌惮地对竞争者进行抹红抹黑,并不惜以“急独”面目和离奇的“枪击案”来激发泛绿选民的支持热情,改变中间选民的投票意向,拉抬选情。二度“当选”的民进党是民选政治中的怪现象,不但量上赢的勉强,而且质上已经输光,缺乏公信力、合法性是其最大的梦魇。再加上陈水扁欺骗性的选举行为与多变的执政行为,已使得民进党曾经的“民主斗士”形象和“公正”、“率直”的草根形象荡然无存,“不择手段”、“奸诈”则成为民进党新的标签。
挑起族群对立,加剧社会冲突,造成民众价值认同混乱,破坏社会和谐。以街头运动起家的民进党,“街头斗争、群众运动”是其求生存、谋发展的主要手段。2000年以来,在“拼‘台独’、拼选举、拼连任”的基本政治路线下,民进党始终把炒作统“独”议题,挑起省籍矛盾,进行族群动员作为控制社会、调动社会力量、操纵民众情绪的基本手段,使得统“独”之争、省籍冲突和族群矛盾成为台湾社会的基本矛盾。同时,作为“执政党”,民进党还违背“当家不闹事”之常理,经常诉诸基层支持者,发起各种示威游行活动,冲击社会秩序。2004年仅1至10月份,全台就出现3300次游行活动,平均每天10余场,参与游行者多达1000余万人次。高参与度、高发生率的游行示威和抗议活动破坏了族群间的和谐气氛和既有的社会价值,加剧了社会动荡,造成了民众价值认同的混乱,诱发了不同族群之间和民众内部的激进抗争行为。台湾社会日益被扭曲成以统“独”对立为主轴的“双峰社会”,只问立场,不论是非,不仅许多良好的传统价值观崩解,还弥漫着仇恨、对立、斗争、互不信任等恶性情绪。更恶劣的是,许多民进党掌权者做了不廉洁、无诚信、缺乏羞耻心的事,却没有受到惩罚,其影响更为致命,带坏了整个社会风气。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岛内的“千代文教基金会”2006年8月曾委托台湾政治大学进行了一项名为“台湾人品格现况”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受访者认为,6年来台湾人的品格正在衰退,有82.8%的受访者认为,台湾人的诚信变得较差,其它如仁慈、廉洁、羞耻心和守法等,也不进反退。
抛弃清廉,大搞黑金政治
清廉形象是民进党赢得民心的金字招牌,也是民进党2000年能够上台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陈水扁和家人、亲信以及民进党不少政要不断爆出的贪腐弊案,党内盛行的贿选之风,明目张胆的黑金政治,已彻底摧毁了民进党苦心经营多年树立起的清廉形象,让包括泛绿选民在内的台湾民众深感失望。
弊案连连,贿选盛行,腐化堕落。民进党走上“执政”之路只有6年多,但民进党滑向腐败和堕落的速度实在惊人。自2005年10月起,涉及民进党高层及陈水扁家庭的多桩贪腐弊案频频被曝,事实说明,民进党的贪腐比过去的国民党来的更明目张胆,并呈现出系统化之势;陈水扁政权已成了贪腐政权,这个政权的正当性已消失殆尽。同时,自2000年民进党成为“执政党”后,其党内选举的选风日趋败坏,拉买选票现象更加普遍,贿选已趋制度化,民主理念蜕变成了堕落文化。2002年5月,民进党举行全台党代表、各县市党部主委选举暨台北、高雄市议员初选党员投票,各派系全台大动员,党内贿选传闻不断,爆出每张选票要价1000—2000元新台币的行情。2002年7月,民进党召开全代会进行中执委、中常委改选,有意角逐中常委的党内派系大佬都未能“免俗”,早早就开始收买党代表的选票,价码从新台币数十万到150万元都有。民进党对贿选歪风的坐视、姑息和纵容,是该党腐化、沉沦的又一重要表征,也加剧了该党道德形象的褪色。
建立“黑金”权力体制。民进党上台前以反“黑金”自诩,党内弥漫着较重的“反商情结”。但自2000年陈水扁上台后,民进党迅速“黑金化”。陈水扁和民进党当局与台湾岛内的某些财团互动频繁,通过笼络、掌控与政治酬佣等手段,采取多种措施推动岛内公营事业民营化进程,仅用两年时间就将11家公营事业转为民营,“用民营化骗人”。同时,陈水扁还通过更换负责人、任用亲信或“绿营金主”等方式,全面介入、掌控公营事业。经过一系列人事调整,台湾的公营事业已全部转“绿”。民进党当局通过与岛内工商界财团餐叙、联谊等,急速傍“大款”,进一步密切与工商财团的关系,极力笼络非绿营财团,把某些职务作为与岛内财团进行利益交换、政治酬佣的工具。民进党“在野”时,靠的是农民﹑劳工选票,但是“主政”后就抛弃他们转向财团。据岛内最近的民调显示,认为民进党向财团靠拢的比例已由它“执政”前的11%暴增至42%﹐而认为民进党是为劳工讲话的民众则由47%降为23%。为了使民进党有稳定的经费来源,几年来,陈水扁支持与民进党关系密切的亲绿人士相继成立了“台北市文化基金会”、“国际文化基金会”、“台湾政经基金会”和“台湾智库”等研究机构。这些“基金会”与“智库”不仅是陈水扁募集竞选经费的重要渠道,也是陈水扁执政后依赖的重要经济资源。财团们则通过这些“基金会”和“智库”影响民进党当局制定政策,与当局建立起稳定的政商关系,“权钱交易”趋于公开化。为了培植民进党的政经势力,陈水扁上台以来,对黑道人物大加笼络,试图依靠黑道人物掌控“立法院”。民进党是靠着反“黑金”、政治清明的政治标签击败国民党上台的,但接管公权力后,民进党自身“黑化”的速度却如此令人瞠目、让人感慨,民进党“成也黑金、败也黑金”,深陷“黑金”权力体制,成了民进党急剧腐化堕落的最大诱因。
丧失自我,毫无政绩,难逃衰败
民进党在“执政”后逐渐迷失了自我,出现了傲慢、腐败、黑金、以权谋私、偏离民意、一党专政、虚伪等“政治恶疾”,多年累积的“民主”、“进步”等政治清誉被逐渐磨蚀,当年与其一起打拼的社运、学运弱势团体也纷纷离去,执政危机日趋深化。
6年来,道德信用沦丧、权力利益薰心的民进党,以对民主价值的背叛把台湾的宪政成果破坏殆尽,以贪腐、黑金的作为把台湾社会的政治伦理击得溃散,以狡诈权谋的治术把一个完整有序的社会撕扯得破碎不堪,以是非不分的劣质“选举文化”把政党的施政政纲制定和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降置末位,致使政权空转、内耗不断,执政满意度持续下滑。根据2006年10月台湾东森新闻最新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有近68%的民众对民进党执政6年来的“答卷”十分不满意。这6年时间里,台湾有114万个家庭陷入了贫困,420万个家庭的收入减少,20%的家庭没有存款,岛内的每个家庭年平均负债达到2万元新台币,民众感受到的是经济的下滑、收入的减少和生活品质的降低。
2006年9月开始,台湾民众积极参与“百万人民反贪腐倒扁运动”,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陈水扁与民进党的不满、愤怒和失望。这是台湾民众对民进党执政6年来不满的一种总爆发。很多人,尤其是过去支持民进党的人,他们有一个非常深切的感受——被骗了。陈水扁和民进党已经失去了公民社会政治主体最基本的信则:诚实地面对自己,诚实地面对社会,诚实地面对民众。而当一个政党连立足于民主法治社会的最起码条件都已丧失时,可以预言,其衰败瓦解已为期不远!
相关新闻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