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自2006年5月陈水扁亲信、家人不断卷入贪腐丑闻以来,岛内要求陈水扁下台的“倒扁”运动高潮迭起。为确保其在台利益和亚太战略,美国表面强调“中立不介入”,实际上继续采取“挺扁”立场,同时也利用陈水扁深陷权力危机的境遇,增强对其掌控力,防止岛内局势失控。美国对“倒扁”运动的态度凸显其支持台湾当局、维持两岸“不独不统”的战略诉求。
美国对“倒扁”运动摆出
“关心但不介入”的超然姿态
美国对“倒扁”运动的回应方式和态度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密切关注岛内政局发展,但不公开表明是否继续支持陈水扁的立场。去年5月,陈水扁女婿赵建铭因涉嫌“台开股票内线交易案”而被收押,陈水扁及民进党形象遭受重创,岛内“倒扁”民意迅速升高,陈水扁下台危机开始显现,美国虽对此高度关注和担忧,但美国国务院在其公开声明中表示:“陈水扁‘权力下放’属于台湾人民内部事务,期待台湾行政官员能够依据‘宪法’和法律厘清这些事情”,与岛内“倒扁”运动保持距离的意图明显。8月中,陈水扁“国务机要费案”弊案爆发后,施明德号召发起“百万人反贪倒扁运动”。美国在公开表态上仍将其视为台湾内政问题,在与台湾政界人士密集沟通过程中也表示不会介入或干涉,也不会要求陈水扁下台,且认为若无直接证据指涉陈水扁涉及不法,美国仍倾向“维持现状”。9月15日,施明德带领数十万民众发动“天下围攻”大规模围城活动,事后美国国务院将此定性为“台湾民主的表现”,表示“美国支持台湾的民主过程及稳定,但不会介入台湾内政”。11月3日,陈水扁之妻吴淑珍因“国务机要费案”被起诉,台湾朝野要求陈水扁下台的呼声再次高涨,美国国务院表示:“陈水扁和吴淑珍被指控触犯贪污和伪造文书罪属台湾内部事务,我们期待台湾当局依据‘宪法’及法律妥善处理”,并强调美台关系不会有变化,也不愿对陈水扁各种反制“倒扁”活动的言行表示评论。
二是及时辟谣,避免美国的态度被台利用或曲解为“挺扁”。6月5日,岛内媒体引述美国国务院官员讲话,表示美国“希望陈水扁做完任期,……我们(美国)无法想像(陈水扁)政权交与他人的结果”。该言论随即被岛内各界解读为美国实质上是在“挺扁”,美国国务院随即对此做出否认和澄清,并以国务院发言人名义发表书面声明,重申其不会介入岛内事务的立场,强调“任何国务院声明以外的说法都是错误的”。8月底,陈水扁试图借出访南太、“过境”关岛之机寻求美国“背书”,以缓解其当时所面临的下台压力。为避免被陈水扁利用,美国先是对其“过境”关岛的要求拖延不予答复,以防其借机在岛内炒作美国“挺扁”的舆论。直到陈水扁出访前两天,美国国务院才谨慎低调的对外表示,允许陈水扁在关岛停留四小时,并反复强调此次“过境”是“私人、非官方”行程,无关“挺扁”或“弃扁”。
美国实质上仍采取支持陈水扁继续执政的立场
尽管美国对“倒扁”运动始终保持一种超然“中立”的形象,一再将岛内人民的反贪“倒扁”运动界定为岛内民主政治问题,明确宣示“陈水扁去留由台湾人民自行决定”,但又通过较为隐晦的方式和途径向岛内传达“挺扁”讯息,助其渡过政治难关。具体表现为:
一是在“倒扁”关键时刻以行动支持陈水扁。6月8日,在“罢免案”表决前的敏感时刻,美国在台协会(AIT)理事主席薄瑞光“碰巧”赴台湾访问,并表示美国对台湾政局“并无高度忧虑感”、“台美不会受到政局发展影响”,实质上是暗示美国暂时并无放弃陈水扁的打算。而陈水扁公开重申美方一再要求而未获回应的“四不”承诺后,美国国务院迅速以发言人声明的方式对此表示肯定,认为“这是两岸和平与稳定的基础”,本质上是向台湾传达有条件继续支持陈水扁的讯息。此外,薄瑞光故意不与具有“接班人潜质”的吕秀莲会面,客观上也起到表明美国并不打算支持吕秀莲继位的效果,这无疑为陈水扁坚持“拒不下台”打了一剂“强心针”。
二是变相否定岛内群众性“倒扁”运动的正当性。美国一向标榜支持台湾民主,也曾支持世界上多个国家的反贪集会游行活动,但出于维护陈水扁执政的需要,一贯主张“民主”的美国并未对岛内民众的民主反贪运动表达任何道义或精神上的支持,相反还一再强调台湾应在体制内依据“宪法”和法律解决陈水扁的贪腐问题,实质上并不认同街头抗争、群众运动式的“倒扁”运动。9月,施明德领导的“倒扁”运动不断升级,“倒扁”总部接连提出罢工、“围城”、“遍地开花”等活动计划,美国担心会因此导致岛内局势失控,于是透过管道向台湾表达反对使用非“宪政”手段“倒扁”的立场。AIT台北办事处处长杨苏棣在会见台湾立法机构负责人王金平时就表示,美方不会干预台湾体制内的“倒扁”,但不会支持暴动及罢工等体制外运动。10月26日,杨苏棣在记者会上公开提出“倒扁”运动应“和平、合法、合宪”的所谓“杨氏三合理论”,并暗批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双十”庆典上的“倒扁”行动“不礼貌”,其偏袒维护陈水扁当局的意味明显。
三是直接表露美国支持陈水扁继续执政的意向。自5月份岛内要求陈水扁下台的声音不断涌现以来,美国始终不愿公开表露“挺扁”或“弃扁”意愿,本质上是因为美国对陈水扁的支持并未因“倒扁”运动而产生实质性动摇。第一次“罢免案”过后,杨苏棣在AIT酒会上以闽南语高呼“美台关系万岁”,显示对陈水扁继续执政仍充满信心。10月底,在“国务机要费侦结报告”出台前一周,杨苏棣又在记者会上公开表示:“美台有着广泛的合作,愿意与陈水扁当局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互动至其任期结束”,由于此番讲话得到美国国务院正式授权,因此可以看出,在整个“倒扁”过程中,尽管美国对陈水扁能否保住执政地位心存担忧,但仍未走到主动放弃陈水扁的那一步。
利用“倒扁”情势增强对陈水扁的掌控力
美国虽未在陈水扁岌岌可危之际“弃扁”,但却利用陈水扁争取美国支持以保住自身权位的心态,趁机加大对其掌控力,以确保台海局势稳定,并推动实现对台军售利益,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反复警告陈水扁不要借“宪改”推行“法理台独”,敦促台湾当局尽快通过对美军购预算。因此,在陈水扁向美国保证“修宪”不会处理“主权、领土、国号”等敏感议题,并会持续争取在“立法院”通过三大“军购案”的许诺后,美国随即做出“挺扁”意味浓厚的回应。9月6日,陈水扁“过境”关岛向美国争取支持期间,薄瑞光并未对陈水扁提及的“倒扁”风暴做出响应,而是重点向陈水扁表达美方对“军购案”和“宪改”议题的关切。9月中旬,民进党主席游锡堃在岛内“倒扁”和“挺扁”对峙日趋激烈的时刻赴美,代表陈水扁争取美方支持,但布什政府官员与其会见过程中,并未过多问及“倒扁”活动,而是向游锡堃传达美国希望陈水扁能够遵守在“宪改”上所做的承诺。对随后陈水扁提出“修宪”,“处理领土范围”,鼓吹“冻宪”并制定“第二共和宪法”等转移“倒扁”运动焦点的作法,美方也及时给予严厉警告。10月底,在陈水扁陷入“国务机要费”弊案泥淖之时,杨苏棣以近乎“最后通牒”的方式,要求台湾当局限期通过“军购预算”,对台施压的意图明显。
美国对待“倒扁”运动的态度
始终是以实现其自身利益为基础
从美国对待“倒扁”运动的态度来看,维护和实现美国在台利益以及确保“以台制华”战略仍是其选择继续“挺扁”的主要考量。
首先,继续支持陈水扁和民进党执政能够有效维持“不独不统”的两岸现状,最大化实现美国在台利益。自2005年连、宋访问祖国大陆以来,两岸经贸、人员往来进一步增强,两岸关系也进一步趋向缓和,国民党在两岸事务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大,而民进党当局在两岸政策上却鲜有成绩和突破。为避免有可能的国民党执政后台湾向祖国大陆倾斜,美国仍属意追求“台独”的民进党执政,从而维持一定程度的两岸紧张,减缓两岸缓和的趋势。因此,尽管陈水扁的“台独”冒进举动让美国不满,其在岛内继续执政的民意基础也不断下滑,但出于“以台制华”的战略考虑,美国仍选择暗助陈水扁渡过下台危机,同时也防止民进党因陈水扁中途下台而遭受重创,失去与国民党竞逐2008年大选的实力。此外,美国还可利用陈水扁执政引发的两岸军事紧张气氛,加大对台军售,增大台湾对美国的军事依赖,并以两岸军力进一步失衡为借口,继续维持和扩大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维护美国在该地区的主导地位。
其次,保持美国对台湾局势的主控权。自2006年6月以来,布什政府的对外战略重心仍是解决伊拉克问题和伊朗核危机,在东亚地区关注的焦点是朝鲜半岛的安全问题,因而不希望在台湾问题上横生枝节,也不希望因陈水扁被迫下台导致岛内政局重新洗牌,出现更多让美方难以掌控的不确定因素。出此考虑,美国仍倾向维持陈水扁执政至任期结束,同时利用陈水扁影响力遭受削弱和依赖美国支持的处境,将陈水扁的“台独”言行限定在美方可控范围之内,避免其操弄统“独”议题而严重冲撞中美关系。
相关新闻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