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黄俊群 蒋春发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端午又称端阳,在台湾是与中秋节、春节并列的民间三大传统节日。
门插艾,香满堂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台湾地处亚热带,开拓初期的明清之际,不时发生疾疫瘴疠,严重威胁祖国大陆来台移民的身心健康。台湾民众为驱毒辟邪,每年端午洒扫庭除,以艾条、菖蒲等插于门楣或悬挂堂中。台湾人民还认为采艾插榕可使人身矫体健,因此有谚“插榕较勇龙,插艾较勇健”。妇女们在端午节还用五色绸布和五彩丝线缝制成小巧玲珑、形态各异的香囊,装上朱砂、雄黄、香药佩带在小孩子身上以防疫祛病。
悬艾蒿、佩香囊之外,家家户户还张贴“午时联”、汲打“午时水”。“午时联”与春联不同,用黄色的“雄黄酒”或“黄枝水”书写,形制也相对短小,只贴在厅门或楹柱上,内容是诸如“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之类趋吉避邪保平安的文字。每年端午节,台湾许多民众求取“午时水”,以保平安。正午时分,人们从井里打出井水,密封好之后放在家里神案底下,这就是“午时水”。据说“午时水”可长久保存不坏,喝了可去暑解热,用来泡茶酿酒则特别香醇。一些老阿妈还在“午时水”里放入蒲艾、榕叶或者煎百草,给孙辈们洗澡。老阿妈们相信:孩子洗后,一年内能健健康康,无病无灾。台湾谚语说,“午时洗目睭(眼睛),明到若乌鹙”、“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大甲镇铁砧山上有口剑井,所出的“午时水”最富传奇色彩。相传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所部开拔到大甲铁砧山,却找不到水源,郑成功祭祀天地,祷告之后插剑入地,拔剑后果然山泉喷涌。当时正是端午节午时,水就被称为“午时水”。剑井“午时水”因此声名远播。
吃粽子,洒白糖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粽子色、香、味俱佳。吃粽子成为二千余年来中国人民端午节最重要的节俗,每到农历五月初,家家户户都在浸糯米,打粽叶,包粽子。台湾人更加干脆,直接将端午节唤做“肉粽节”,由“肉粽节”之名就可想见台湾粽子品种之多。台湾粽风味各具,粗略有咸粽、甜粽、豆粽、肉粽、菜粽之分,台湾八宝粽更是中国名粽,闻名遐迩。
台湾虽然已是高度繁荣的市场经济社会,市面上买粽子很方便,但许多家庭还是喜好在自己家中包粽子。也许粽叶包进去的不仅是米和馅料,更重要的是包进了一家人在一起包粽子的那浓浓亲情和那份温馨欢愉的氛围,包进了台湾人的情感、理念和期盼等等。以普普通通的菜粽为例,无论谁都难以猜想到它会与台湾抗日义军有着密切的关联。甲午战争后,日本强行侵占台湾,英勇的台湾同胞奋起抗日,行军时用便于携带的粽子充饥。日据之后,台湾同胞常做粽叶里只包大米和蔬菜的菜粽吃,其中就有纪念义军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壮举的意涵。
端午节之后不久,就是台湾一年一度的大学联考和入学甄试。很多考生家长就在端午节之际亲自包粽子,然后带孩子前往供奉文昌帝君的寺庙祭祀,向文昌帝君献上包粽,希望保佑子女考试顺利、“稳稳得中”。默默的祈祷声、心底的“包中(包粽)”之声不知蕴涵着多少父母的殷殷期盼。
在台湾,粽子还被用作送给亲友的礼物。端午节在台湾别名还叫“五日节”、“女儿节”。旧时,五月初一到初五是出嫁女儿的归宁之日。在台湾,粽子谐音“中子”,意为吃了粽子,喜得贵子,因此粽子被视为吉祥物送给新婚夫妇或已成家的女性。
但台南一带的台湾人有端午节不吃粽子吃“煎堆”的习俗,据说此俗也与郑成功有一段特殊的历史渊源。相传,郑成功举兵收复台湾之时,荷兰殖民者拒不投降,企图使郑军之师老于坚城之下,寄幻想于郑成功久攻不下,军粮不足、无以为继之后自动退兵。当时正逢端午,郑军无米包粽子,这时,一直遭受殖民者惨重压迫的台湾居民闻讯给郑军送来蕃薯、花生、豆类等食物,郑成功让部下将所得杂粮与海里的蚵、虾等全部拌和起来,油煎成“锤”,代替吃粽子过端午,最终坚持到迫使荷军投降。郑成功逝世后,台南人家家户户“煎堆”过端午节,传至今日成为台南有名的小吃“蚵仔煎”。
龙舟下水喜洋洋
赛龙舟一直是端午节最主要的民俗体育活动,它更是华夏儿女间传递情感和友谊的桥梁。在台湾,一系列端午节活动中,最令人期盼的就是赛龙舟。
赛龙舟在台湾称为“扒龙船”。方志记载,台湾最早的扒龙船是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5年)台湾知府蒋允君在台南法华寺半月池举行的。二百多年过去了,而今每逢端午节,台湾淡水、台南、高雄、彰化、嘉义、基隆、澎湖等临河地方,都举行盛大的龙舟赛。
台湾龙舟长四五丈,浑身涂满鳞甲,船上装饰红旗,十分壮观。有的龙舟还搭各式各样的牌楼。在正式龙舟赛前,要先为龙舟开光点睛、“祭江”,所有仪式相当隆重。开光一般在五月初一举行,请地方行政官员祭拜水神,然后提笔在龙舟的龙眼上点睛。祭江是由一艘龙舟划至江中焚香祷告,并掷投纸钱及粽子,祈求江河不要危害生灵的安全。端午日,人们敲锣打鼓,抬着龙舟走向河岸,沿途民众烧香礼拜,以示欢迎。俗语说,“五月五,龙船鼓,满街路”,一番巡游之后,龙舟便下水比赛,宝岛各地群众,云集河畔,呐喊助威。竞赛开始,只见龙舟上的选手在咚咚的鼓声中,以统一的动作奋力往前划。河道终点处中央插有锦标,最先夺得锦标的队伍即为胜者,胜负往往决于瞬间,比赛扣人心弦。水中龙舟奋力争先,岸上民众鼓乐齐奏,比赛盛大,热闹喧天。
台湾端午节,除了上述民俗活动外,还盛行“午时立蛋”、“绘彩蛋”等活动,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台湾人因此将端午定为“诗人节”,常常在这天举行诗人吟唱大会。
海峡两岸被隔开了50余年,但两岸庆祝端午节的风俗源出一脉,同属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的血脉永远是相通的。
相关新闻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