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吴南平 宋文
重新执政后的国民党,以发展经济为施政主轴,采取积极开放的政策,与祖国大陆进行经济合作,两岸关系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新时期,可以预期——
祖国大陆民众赴台旅游
即将实现
上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台湾当局开放民众赴祖国大陆探亲政策的实施,台湾民众开始到祖国大陆探亲、旅游、经商,而且规模越来越大。目前每年到祖国大陆旅游、交流的台湾同胞人数超过400万人次,超过台湾总人口的1/6。近年来,两岸业界就祖国大陆民众赴台旅游展开了多次协商,并解决了技术性问题,但受制于岛内政治环境,一直未能落实,这让经营惨淡的台湾旅游业界非常焦虑,要求台湾当局尽快开放祖国大陆民众赴台旅游,以便分享祖国大陆民众旅游的“红利”。
马英九胜选之后,海峡两岸关系大环境发生有利变化,预计祖国大陆民众赴台旅游将会在较短时间内实现。马英九在“大选”
中提出的主要政见之一就是“立即开放大陆人士来台观光”,按其规划:初期每天开放3000人,第2年增加到每天5000人,第3年增加到每天7000人,第4年达到每天1万人。如果进展顺利,开放祖国大陆民众赴台旅游,而且开放人数规模将不断扩大,不仅是两岸经贸关系发展与人员往来的又一突破,而且将大大刺激台湾旅游行业的发展,并带动台湾整体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直航”将从理想变为现实
30年前,祖国大陆提出两岸实现通商、通邮与通航的“三通”主张,而且积极推动,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在台湾当局的阻挠与限制下,直接“三通”一直未能实现,尤其是两岸空中通航仍然停留在特定“节日包机”阶段,无法实现常态化或正常通航。马英九当选,为两岸直航带来新的契机与希望,而且成为选后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一大看点。
马英九在选举中提出了两岸直航时间表:执政后即“5·20”后马上启动两岸直航谈判;7月实施周末包机,年底前实现每日包机;2009年6月改包机为定期班机,实现全面直航。同时提出全面扩大“小三通”。扩大“小三通”所受限制较小,但意义仍然重大。选前,民进党当局已决定将“小三通”扩大为“中三通”。马英九当选后,还会进一步扩大“小三通”,方便两岸的人员与经贸往来。若“小三通”的人员往来与货物运输扩大,将加速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形成一个继香港、澳门之后第三个台海往来通道,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陆资进岛”有望打开一扇窗
在近30年两岸经贸关系发展中,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可以说取得了巨大发展,投资项目超过7万个,估计实际投资接近1000亿美元,在祖国大陆的台商号称“超过百万人”。然而,祖国大陆的企业却无法到岛内投资,形成极不对称的单向投资格局,于是“陆资何时进岛”就成为观察两岸经贸关系发展能否获得突破的一个重要观察指标。
开放祖国大陆的企业或居民赴台投资,是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与双向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国民党执政后,将会兑现选举承诺,逐步开放“陆资入岛”。但值得注意的是,“陆资入岛”仍是一个较为敏感的议题,民进党可能以“危及台湾经济安全”与冲击弱势产业为由反对开放,可能让国民党在开放“陆资入岛”问题上格外谨慎。依笔者观察,国民党当局可能会优先开放在民进党执政时期已有条件开放的房地产投资,接着开放已完成政策规划的服务业领域投资;然后是允许朝野均有共识的祖国大陆金融机构在岛内设立办事处或机构。至于制造业与农业领域的投资可能需要一个较长时期才能开放。
限制放宽有望带动台商投资热
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尽管有很大发展,但台湾当局的限制仍多,已影响台商在祖国大陆的投资布局与竞争力。其中,台商呼吁要求开放最强烈的有两点:一是对台商在祖国大陆的投资金额不得超过母公司资产净值40%的限制;二是未开放台湾银行等金融机构在祖国大陆投资设立分公司。
国民党重新上台执政后,现行的投资金额上限规定将有望放宽,这一政策若能落实,将会对在祖国大陆投资处于转型期的台商起到很大的鼓励作用,进一步促进台商在祖国大陆的投资与发展,可能带动新一轮的台商投资热。
台湾金融业登陆很可能在选后出现一股热潮。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范围虽广,但金融业投资却严重滞后,除了银行、保险公司等在祖国大陆设立办事处外,仅有个别台湾保险公司在祖国大陆成立合资公司,而没有一家银行能够在祖国大陆设立分行或合资机构。选前,台湾富邦银行购并香港港基银行成立的富邦(香港)银行已与厦门银行协商,参股20%,预计富邦银行将成为第一家参股祖国大陆银行的台湾银行,而且还计划未来进一步投资祖国大陆的其他银行。同时,台湾的上海商业银行也规划,通过主控的香港上海银行转投资祖国大陆的上海商业银行。可以预期,未来台湾金融业在祖国大陆的布局与发展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除台湾的银行出现祖国大陆参股热外,台湾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业也将在这次开放潮中进军祖国大陆,预计两岸金融业的交流与合作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马英九先生的就职演说令海内外同胞十分关注,3700多字的演说涵盖两岸议题等7个部分,其中两岸关系论述有600多字。他坚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诚意应该得到称赞,他没有辜负海外同胞对他的期望,他由衷地盼望“海峡两岸能抓住当前难得的历史机遇,从今天开始,共同开启和平共荣的历史新页。”他表示在“中华民国宪法”架构下,维持台湾海峡的现状。1992年,两岸曾经达成“九二共识”,在此基础上完成多次事务性商谈;2005年以来,国共两党展开高层交流,形成良性互动,为马英九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奠定了基础,希望他珍惜来之不易的两岸和平发展的局面。
马英九先生坚持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50多年来,虽然两岸尚未统一,但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没有改变。15年前,两岸双方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达成“九二共识”,马英九重申,在此基础上尽早恢复协商,并秉持“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搁置争议、追求双赢”,寻求两岸共同利益的平衡点。两岸走向双赢的起点,是经贸往来与文化交流的全面正常化,希望首先开始讨论的周末包机直航与大陆观光客入台,能让两岸关系跨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马英九先生强调,将与大陆就台湾国际空间与两岸和平协议进行协商。他赞同胡锦涛关于发展两岸关系的主张和尽快开启两岸和平协议的谈判,他说:“我们注意到胡锦涛先生最近3次有关两岸关系的谈话,分别是3月26日与美国布什总统谈到‘九二共识’,4月12日在博鳌论坛提出‘四个继续’,以及4月29日主张两岸要‘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这些观点与我方的理念相当的一致。”
马英九先生公开表明他是中华民族的一员,他是一个中国人。他的演说中对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从民族、历史、法律和文化等方面做了大量论述,台湾人就是中国人,他对两岸和平发展充满信心。他说:“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本应各尽所能,齐头并进,共同贡献国际社会,而非恶性竞争、虚耗资源。我深信,以世界之大、中华民族智慧之高,台湾与大陆一定可以找到和平共荣之道。”
最近四川发生大地震,灾情惨重,马英九先生呼吁台湾人民不分党派支持大陆抢险救灾,并愿意提供即时的援助,希望救灾工作顺利,灾民安置与灾区重建早日完成。台湾人民对四川救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在灾难的悲苦中传递爱与关怀,进一步密切了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
马英九在演说中希望,达到台湾不同政见者满意、大陆人民满意、美国满意、海外华人满意,因此,他很难直接清楚地表达理念。我们对他提及“不统、不独、不武”、“一中各表”、“主权之争”、“和解休兵”、“唯有台湾在国际上不被孤立,两岸关系才能稳定向前发展”等言论提出我们的一些意见,希望马英九先生也听听海外同胞的心声。
我们都知道中国领导人数十年来一直坚持以和平为主轴解决台湾问题,展现了最大的诚意、善意和包容。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完全是为了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也是“胡连会”达成的国共两党的共同主张。在国际上搞“一中一台”、“一边一国”和炮制“两国论”,这是任何主权国家都不会允许的。台湾的国际空间只能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前提下得到最大的扩展。
马英九先生强调“一中各表”,把台湾在国际上不“孤立”作为影响两岸关系的重要因素,我们理解马英九先生想包容一部分人坚持台湾“主体性”的用心。一个中国原则在国际社会得到普遍确认,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我们认为中国大陆在台湾国际空间的问题上底线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石,挑战一个中国原则才会影响两岸关系稳定向前发展。我们相信马英九先生一定会履行诺言,当一个和平的缔造者,不是麻烦的制造者。
马英九先生的“三不”有别于蒋经国先生的“三不”,更有别于陈水扁的“四要”,他如果是为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维护台海地区和平稳定,把祖国统一大业作为努力奋斗的终极目标无可厚非。马英九先生不应忘记他在英国提到的“终极统一论”,不应忘记他父亲“化独渐统”的遗言。中国走向和平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我们的历史责任。马英九先生青年时期就是北美的“保钓”健将,他从政以来形象清新,人格操守广受好评,我们相信马英九先生决不会让权力和民粹迷住了眼睛。希望马英九先生在执政的路上走好,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的统一大业作出最大的贡献。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可谓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马英九先生顺应历史潮流,积极推进两岸关系发展,将载入两岸关系发展的史册。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还会有波折,有时可能有理念上的不同,可能还有意外事件,利益可能互相冲突,也可能有失误等等,不如人意的种种终究是转瞬即逝的东西。两岸和平合作的基础首先是相互信任,信任的基础是要共同站在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制高点上。除了两岸领导人要强化互动交流机制外,还要不断扩大两岸人民的经济文化往来,只要这种交往继续下去,两岸关系一定会越来越好,中国的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
(作者为加拿大中国统一促进会副会长)
相关新闻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