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08年第五期  > 正文

渝台经贸合作新成就

日期:2008-11-11 10:08 来源:《统一论坛》 作者:陈元洪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陈元洪  

  

  祖国大陆改革开放30年来,重庆市的重大变化之一就是台资企业蓬勃发展,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截至2007年底,全市台资企业已有814家,合同协议金额16.7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近日,重庆与台湾电子信息方面的大商家携手合作,签订64个项目,协议金额302亿元人民币,这些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可达706.3亿元人民币,为重庆信息产业跨越腾飞提供新的契机。

  

台湾信息产业为何来渝投资

 

  台湾是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发达地区,特别是在集成电路、光伏电子等领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发展也十分迅速。他们为何选择投资重庆?台湾日月光集团董事长张洪本、台湾电机电子同业工会副会长郑富雄、台湾茂德公司董事长陈民良等都谈了自己的想法,他们认为,随着海内外经济形势、经济环境的变化,台商在大陆的投资策略也应作出调整,如今西部是最佳投资选择地,其中重庆排首位。

  台商到祖国大陆投资已有20多个年头,到2007年底,祖国大陆的台资企业已达7.5万家,协议投资金额超过1000亿美元。但受政策、土地和原材料等生产要素的制约,早期台商投资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投资的产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近年来,祖国大陆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原材料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种种因素导致台湾在祖国大陆投资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失去优势。其实,祖国大陆经济增长的势头并没有变,台商需要做的,是在投资类别、投资区域方面进行调整。今天的重庆就像10年前的上海,建议台商赶快行动起来,抓住机会抢占中国西部高地。目前,重庆已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在重庆投资,与重庆共同发展,成为台商近几年的战略方向。

  重庆信息产业实现六个第一

 

  重庆与台商签约的项目中,电子制造类14个,投资金额107.9亿元;人才培养类8个,合作培养电子信息人才6万人;信息服务与技术合作类22个,投资金额40亿元;电子园区类10个,投资金额121.7亿元;其他10个,投资金额33亿元。签约项目实现了“零”的突破,也实现了六个第一:

  第一个落户重庆的百亿级产能软件系统产品基地。台湾日月光集团是驰名全球的封装测试企业,在重庆西永园区投资建设百亿级产能的软件系列产品基地,将极大地推进重庆信息产业链形成,扩大电子信息产品出口。

  重庆产生第一家台资的电脑代工产品。台湾企业中世界500强企业仅有6家,华硕电脑是其中之一。台湾华硕品牌享誉全球,这次授权重庆北部新区电子企业从事现代生产,实现了重庆本地企业与跨国公司合作生产电脑的新突破。同时,华硕在重庆建立西部技术支持中心,将进一步加强重庆在信息电子方面服务西部的中心地位。

  台商第一次联手为重庆节能降耗做贡献。连声光电、联嘉光电、佰鸿工业、信顶等4家台企,在重庆西永园区建设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茂德科技与重庆共建绿色产业联盟,推动太阳能电池产业化,不仅加快了重庆半导体照明和光伏产业发展,更为重庆提高节能降耗的能力作出了贡献。

  渝台第一次联手推进电子信息人才培养。电子信息产业核心是人才,着力解决这一产业人才短缺的瓶颈,是加快重庆电子产业发展的关键。渝台两地签订了人才培养项目,将台湾的经验推广到重庆。

  台商第一次聚集重庆参加峰会,研究城乡信息化试验区建设。2007年,重庆被原信息产业部、国家信息化办公室批准为国家统筹城乡信息化试验区。今年7月,签约的项目包括了数字化城市管理、商用无线射频、农业信息化、社区信息化等22个信息化应用项目。这些项目将大大提升重庆信息化水平,增强重庆综合竞争力。

  面向台湾电子信息化企业进行大规模招商,在重庆尚属第一次,签约项目金额创历史记录,开创了渝台信息化新纪元。

  信息化产业作为一个先导,是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在今后的5年中,重庆将筹资1000亿元投入信息化产业。预计到2012年,重庆的信息化产业产值销售可达2500亿元,占全市工业销售值的15%,不仅赢在重庆,也赢在台湾。

  

重庆发展信息产业有六大优势

  一是交通优势。2015年前,重庆会有8条高速铁路联通全国,这8条高速铁路都是复线铁路,时速200多公里,8小时抵达渤海、东海、珠三角等各个出海口,4小时抵达重庆周边的省会城市。在高速公路建设方面,再次提速,在目前已建、在建2000公里高速公路的基础上,今后5年,重庆再开工建设1000公里,在通往全国许多大中城市的同时,重庆所属40个区县都通高速公路,对台商到重庆区县投资带来方便。长江黄金水道的开发也升级上档次,除了进一步完善水运规划,还将加快航道整治进程,推进重点港口建设,大力发展优质运力,以充分发挥黄金水道的优势。渝台直航,为深度合作的又一契机。

  二是资源优势。重庆的油、电、煤、天然气、土地等各种要素成本大约是沿海地区的60%左右。

  三是人口优势。重庆是城市规模超过1000万人口的大都市。全国这样人口级别的大都市有6个,5个在沿海,内陆只有重庆,将会给投资者提供大都市方便的生活服务环境。

  四是工业优势。重庆是老工业基地,基础雄厚。改革开放以来,又发展起新兴工业集群,分别是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煤化工、集成电路、软件产业、装备制造业、汽车摩托车业、船舶业等,配套能力强。

  五是人才优势。重庆是中国西部人才、人力的供应高地,现有50多所大学,每年毕业学生15万,其中2万多就读信息专业。重庆还有300多所职业学校,每年毕业20多万名中专生,其中信息专业的3万。

  六是政策优势。西部大开发、城乡统筹试验区、三峡库区等所有政策叠加,重庆是目前中国各类政策最集中、最优惠的地方,投资商可大大降低投资成本。

  重庆为投资信息产业者定做六项服务措施

 

  对于信息产业的发展,重庆市政府量身定做了六项服务措施:一是为台资信息产业提供配套服务,争取在两三年内实现60%-70%零部件本地化,降低台资企业的配套成本;二是帮助台资企业实现产品上、中、下游产业链一体化;三是重庆不仅给台企提供土地,还要建好标准厂房,租给台企使用,使台企更方便省心;四是重庆正在争取建立中国中西部地区保税区,也是我国第一个内陆保税区,为电子信息产品服务;五是为信息产业提供金融服务;六是重庆已建设北部新区和西永微电子工业园,还新建了两个专门服务台商的园区,一个是台商工业园,另一个是海峡两岸电子产业园。这些园区将为到重庆投资的台商提供生活、医疗、娱乐、子女读书等服务,让台商在重庆有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