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岳燕祥 陈怡宁
2005年4月,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的连战先生访问祖国大陆,国共两党达成了尽快推动祖国大陆居民赴台湾地区旅游的共识。为落实这一共识,国家旅游局、公安部、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于2006年4月16日联合发布了《大陆居民赴台湾地区旅游管理办法》。该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随着这一办法的实施,海峡两岸众多旅行社跃跃欲试,旅游界的专家学者也对此作了前景预测,多方均对这一旅游市场十分看好。笔者与团队成员则通过问卷的形式,对祖国大陆居民赴台湾地区旅游的市场需求作了调查。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分不同时段在不同地点进行。调查对象的地域范围广泛,年龄差异大。回收问卷492份,有效问卷为489份,有效回收率为99.39%,分析结果如下:
赴台旅游意愿调查
不同经济收入者的赴台旅游意愿差别。
本次调查中,接受调查的对象的收入分配情况为:800元以下月收入者占36%,801至1500元月收入者占23%;1501至3000元月收入者占26%;3001至5000元月收入者占11%;5001至8000元月收入者占3%;8000元以上月收入者占1%。
调查显示,月收入800元以下,愿赴台湾旅游者占64%,无赴台湾旅游愿望者占36%;月收入801至1500元,愿赴台湾旅游者与无赴台湾旅游愿望者各占50%;月收入1501至3000元,愿赴台湾旅游者占60%,无赴台湾旅游愿望者占40%;月收入3001至5000元愿赴台湾旅游者达到了76%,无赴台湾旅游愿望者仅占24%;月收入5001元以上,愿赴台湾旅游者占75%,无赴台湾旅游愿望者占25%。整体的调查结果是欲赴台湾旅游者占全部被调查人数的64%,无旅游愿望者占36%。
由此可见,赴台旅游市场是非常广阔的,不论哪一收入段,欲赴台旅游的人所占比例都是较大的,最低情况也是各占一半。特别是中高收入者,赴台旅游的愿望是比较强烈的。
不同地域的居民赴台旅游意愿的差别。
本次调查活动的调查对象一半以上集中在东部地区,中西部各自占的比例相对要小一些。
经统计处理,东部地区接受调查的人数为244人,愿意赴台湾旅游的160人,其赴台旅游的意愿与实际调查人数的比例约为66%。中部地区接受调查者为137人,其中愿意赴台旅游者占了总数的64%。西部地区总调查人数为108人,而愿意赴台旅游的人也有72%多。
整体调查结果表明,祖国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意愿基本不受地域范围影响。不论是东部、中部还是西部,想去台湾旅游的人在被调查人数中的比例都在60%以上。
赴台旅游的阻力因素分析
从旅游资源、气候、民俗等许多方面来说,台湾都是祖国大陆居民比较理想的旅游目的地。可是调查结果显示,有35%的人无赴台旅游的愿望,其原因何在?闲暇时间、可支配收入和旅游动机是形成旅游活动的三要素,又因为台湾与祖国大陆有着特殊的历史渊源,所以笔者在设计祖国大陆居民不愿赴台湾旅游的原因时,给出的选项为:经济原因,时间原因,安全顾虑,没兴趣,其它。调查结果显示,由于经济原因而不愿去台湾旅游的占35%,由于时间原因的占27%,选择安全顾虑的占16%,对这项旅游不感兴趣的占16%,还有10%有着其它各种原因。由此可见,尽管祖国大陆的GDP呈良好增长态势,同时人均GNP在2006年时最低省份已达2600多美元,但是经济仍是影响祖国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主要原因,而时间也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因素。
祖国大陆居民赴台旅游
吸引因素分析
宝岛台湾多风景名胜,“山高、林密、瀑多、岸奇”构成了奇特的自然景观。另外,由于台湾历史的特殊性和政治体制与祖国大陆的差异性,也可以引发祖国大陆居民的好奇心。
在对祖国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吸引因素的调查中,问卷设计选项为:A 对特殊历史背景及不同政治体制的好奇,B宝岛自然风光,C 台湾的名胜古迹,D 台湾的民俗文化,E其它。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对特殊历史背景及不同政治体制的好奇的占21%,被宝岛自然风光吸引的占28%, 对名胜古迹感兴趣的占19%,渴望了解台湾的民俗文化的占20%。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潜在游客对台湾的自然风光、历史和政治以及民俗文化的兴趣是比较大的,所以旅游机构在开发赴台旅游线路时应对市场需求有所侧重。同时,台湾的名胜古迹也是比较丰富的,所以旅游机构可通过宣传,对游客进行引导。另外对于其它可构成对祖国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吸引因素的项目,应当加大了解和适度开发。
祖国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
调研结论及建议
祖国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市场广阔。
通过调查数据,的确发现有意赴台旅游者人数众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居民旅游意识的提高,将会有更多的人产生旅游需求,并且会由潜在旅游者成为实际旅游者。由近些年中国大陆出境旅游人数的发展情况来看,人数呈现上升趋势,而台湾独特的旅游资源对祖国大陆游客构成了强大的吸引力,一旦开放,市场将很可能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大陆居民赴台湾地区旅游管理办法》颁布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旅行社接到众多顾客赴台旅游的抢先预定,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这一预测。
基于这一预测,笔者认为必须做好应对措施:第一,国家有关管理部门,严格把关,防止赴台旅游价格不合理哄抬;第二,初期实行配额制,有权组织赴台旅游的旅行社应当注意公平合理;第三,保证赴台旅游的质量,注重该项旅游产品的可持续发展。
采取适当措施减小阻力具有可能性。
由调查分析可知,在构成祖国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阻力因素中,经济因素是最主要因素。对于这一点,笔者认为,长期以来,由于两岸不能实现直航,去台湾旅游的游客必须通过第三地(国)转至台湾是造成费用较高的主要原因。两岸达成开放协议后,应当进一步协商实现直航,而台湾地区第七届立法机构选举中,国民党的胜出为此提供了可能。另外就时间来讲,祖国大陆的带薪休假制度有利于促进居民远途旅行的实现。需要注意的是,调查显示仍有部分居民出于对安全的顾虑和没有兴趣而不愿赴台旅游。对这一现象,旅游机构可适当加以宣传,减少由于长期以来两岸的隔绝,使人们产生的陌生感和距离感,激发其兴趣降低其顾虑。
由观光旅游向多种旅游类型拓展。
调查发现,祖国大陆居民对台湾的自然风光表现出了明显的偏好,而对于其他的内容兴趣相对较小。因此,在开放祖国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初期,应以提供观光旅游产品为主。长期的政治隔膜,使得台湾对祖国大陆居民充满了神秘色彩,游客急于用较短的时间对台湾有个概括性的了解。随着开放的逐步成熟,旅游产品的类型应当多样化,如休闲旅游、体育旅游、会展旅游等,这将有利于赴台旅游的长远发展。
相关新闻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