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彭维学
2007年是海峡两岸围绕“入联公投”展开激烈斗争、两岸政治关系高度紧张的一年。陈水扁当局疯狂推动“入联公投”等“台独”分裂活动,不断升高蓝绿对抗和两岸紧张。但祖国大陆坚决贯彻党的十七大确立的对台战略新思想,扑灭“入联公投”嚣张气焰,捍卫了一个中国原则,维护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格局。
祖国大陆对台战略新思想正式确立,
两岸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深化
2007年,祖国大陆排除陈水扁当局“急独”挑衅的干扰,冷静务实地提出“两岸和平发展”的战略主轴,深化两岸交流合作与人员往来,维护和增强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势头。
党的十七大正式确定了新时期对台工作的战略思想。十七大提出了一系列对台工作新论断、新主张,强调“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首次正式倡议“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对台战略新思想的正式确立,丰富、发展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内涵,对于反对“台独”分裂、维护战略机遇期、落实国家发展战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祖国大陆持续推动两岸交流与人员往来,成绩喜人。在去年4月举行的第三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国共两党达成“促进两岸空中直航与航空业交流合作”等6项共识。11月,在“两岸城市文化创意论坛”上,广电总局公布了影视产业2项惠台政策。论坛的召开巩固和深化了两岸党际交流机制,成功营造了两岸互利合作的良好氛围。4月、6月,两岸相继实现“清明包机”和“端午包机”,“客运包机节日化”取得新进展。4月16日,首个全国性台商组织——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简称“台企联”)成立,为协调台商投资祖国大陆和台资企业在祖国大陆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在祖国大陆的大力推动与台湾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两岸经贸关系和各项交流持续深入发展。广大台商积极参与祖国大陆的产业结构调整,大项目、大投资成为台商投资的主流,金融服务业投资成为新的趋势。2007年1至11月,两岸贸易额达1127.9亿美元,同比增长14.9%;祖国大陆批准台商投资项目2993个,使用台资金额14.3亿美元。2007年,祖国大陆居民赴台近23万人次,同比增长10.7%;台胞来祖国大陆超过462万人次,同比增长4.9%。截止2007年底,台胞来祖国大陆累计超过4700万人次,首度超过台湾地区总人口2300万的两倍。
祖国大陆高度关注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持续推出、认真落实惠台政策。十七大报告从“两岸命运共同体”和“建设共同家园”的战略高度,强调要继续实施和充实惠台政策措施,依法保护台胞正当权益。为此,在第三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闭幕式上,祖国大陆推出欢迎台湾高校招生、增加3个台胞落地口岸签注点、向台胞开放15项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等13项优惠政策措施。在“两岸城市文化创意论坛”上,广电总局推出2项惠台政策,包括未来两岸合拍电视剧视为祖国大陆生产的电视剧播出和发行等。自2005年以来,祖国大陆累计出台56项惠台政策,力度之大、覆盖面之广,前所未有。这些政策凡可由祖国大陆单方面实施的均已落实,这些惠台措施对于促进台胞福祉、扩大两岸交流、增进台胞对祖国大陆的理解与认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民进党当局疯狂推动“台独”活动,
威胁台海地区和平稳定
出于转移民众视线、凝聚深绿基本盘、巩固“台独盟主”地位、扩大“台独”国际空间的需要,以陈水扁为首的民进党当局疯狂推动“入联公投”等“台独”分裂活动,严重危害两岸关系和平稳定。
一是继续推动“台独宪改”。2007年3月4日,陈水扁抛出“四要一没有”,鼓吹“台湾要独立、要正名、要新宪”,他还授意“台独”分子拼凑出包括“第二共和宪法草案”在内的4类15种“台独宪改”草案,谋求“法理台独”,“独化”岛内民意。
二是全方位推动“入联公投”。由于“台独宪改”成为泡影,陈水扁以“深化民主”、“展现自由意志”为幌子,置祖国大陆与美国强烈反对、国际舆论强烈谴责于不顾,滥用执政资源,精心策划布局,全方位推动“入联公投”。民进党利用其把持的“行政院诉愿委员会”,为被“公投审议委员会”否决的“入联公投案”翻案,操控“中选会”强推“公投绑大选”和“一阶段领投票模式”,在岛内外大搞“入联”宣传造势,举办“入联”游行、路跑、晚会,谋求为冲高“入联公投”联署与最终过关营造社会氛围。9月30日,民进党通过折衷版的“正常国家决议文”,为陈水扁的“入联公投”政策背书。陈水扁全力推动“入联公投”,大搞变相的“统独公投”,增强了“法理台独”的现实危险性。
三是图谋挤入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加入的国际组织。出于制造“外交突破”,提振“台独”士气,以“外交挫败”煽动民众仇视祖国大陆的考虑,陈水扁当局2007年加大以“台湾”名义加入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力度。5月,陈水扁当局首次提出“以台湾名义加入世界卫生组织”,并鼓动极少数国家
在第60届世界卫生大会上提出“台湾入会案”。7月以来,陈水扁两次致函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提出“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的申请书。在致函遭拒后,台湾当局又唆使其“邦交国”提出“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提案。台湾当局以极端动作冲击国际社会的一个中国框架,导致两岸在国际社会围绕一个中国原则的斗争更加尖锐激烈。
四是加快“去中国化”和“台湾正名”步伐。台湾当局强行将“中国石油”、“中国造船”、“中华邮政”等公营企业,改名为“台湾中油”、“台湾国际造船”、“台湾邮政”。台湾当局强行启用新版高中历史教科书,灌输“台独意识”,对中小学教科书全面“去中国化”。
祖国大陆遏制“法理台独”斗争成果显著,
“台独”国际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祖国大陆把2007年视为“反独关键年”,重点是阻止“台独”分裂势力通过推动“宪改”、“公投”谋求“法理独立”,并做好了坚决制止“台独”冒险活动的必要准备。经过坚决的政治斗争,祖国大陆取得遏制“法理台独”斗争的阶段性胜利,极大地增强了主导两岸关系的能力,进一步巩固了国际社会的一个中国框架。
一是打乱了陈水扁和“台独”势力的“宪改时间表”。由于祖国大陆和美国的强大压力,加之岛内多数民众的反对,“第二共和宪法”等“台独宪改”闹剧草草收场。陈水扁原定2008年大选时进行“新宪公投复决”、下台前实施“新宪”的计划被打乱,体制内实现“法理台独”的图谋落空。
二是取得遏制“入联公投”斗争的初步成果。在祖国大陆反对“入联公投”的强大攻势下,美、俄、英、法等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及欧盟、日本、德国、新加坡等58个国家公开声明反对“入联公投”,国际社会更加明确地承诺奉行一个中国政策。越来越多的岛内民众认清“入联公投”的危险性,反对“入联公投”的民意不断升高。
三是挫败台湾当局“入联”、“入世卫”图谋。5月14日,第60届世界卫生大会以148票反对、17票赞成的压倒性优势,挫败了台湾当局“以台湾名义加入世界卫生组织”的图谋。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两次拒绝受理陈水扁要求“入联”的信函,明确表示联合国“认定”“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9月19日,第62届联大总务委员会拒绝将有关“台湾入联”的提案列入联大议程,沉重打击了“台独”分裂势力的嚣张气焰,进一步巩固了一个中国的国际框架,压缩了“台独”的国际空间。
有利于两岸和平发展的积极因素进一步增强
祖国大陆政经发展、国际局势及岛内政局、民意演变,极大地增强了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积极因素。
一是祖国大陆综合实力稳步增强,对台政策更加务实自信,为遏制“台独”和推动惠台政策提供了更为强大的政治保障和更为坚实的经济基础。
二是国际社会反对“台独”的阵线进一步扩大,强化了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维护一个中国原则的国际保障。
三是岛内民意继续朝“遏独促和”的方向发展,强化了遏制“台独”、发展两岸关系的民意基础。广大泛蓝军、工商界和中间选民对“法理台独”的危害有了越来越清醒、理性、务实的认识,要求两岸“三通”直航、开放两岸政策的声音进一步增强。“电子教父”曹兴诚公开倡议、推动“两岸和平共处法”,反对举行“独立公投”,要求台湾当局开放两岸政策。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痛批“台湾现状如同清朝”,“不只停滞,甚至倒退”。长荣集团总裁张荣发抨击“入联公投”是浪费钱,“三通”是台湾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一步,台湾应该务实回到“九二共识”。11月26日,“陆委会”发布的民调显示,赞成两岸直航者高达94%,其中主张“有条件开放”者占77.4%,“无条件开放”者占16.5%,创2000年以来同类民调新高;对于台商投资祖国大陆管理主张“更严一点”的比率为近7年来新低,主张“宽松一些”的则创新高。台湾立法机构选举蓝胜绿败,是台湾民众抛弃“急独”路线、要求两岸和平发展的集中体现。
相关新闻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