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09年第二期  > 正文

五月节台湾扒龙船

日期:2009-05-06 14:08 来源:《统一论坛》 作者:林长华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林长华

 

  榴花照眼红,粽子扑鼻香,又是一年端午节。节日前夕,笔者不少乡亲从对岸台湾回来闽南祖家过节,在与台湾房亲交谈中,笔者得知台湾和祖家闽南一样,同称端午节为“五月节”。台湾四面环海,水域辽阔,岛内还有一些河川,端午节最有气氛、最为热闹的便是“扒龙船”(龙舟竞赛),闽南台湾方言“扒”与“爬”同音,是划的意思。

  台湾房亲告诉笔者,台湾和闽南的龙船式样如出一辙,十分相似。船身10米左右,平底无“龙骨”,船仓分4堵,按前后排列,分为内镜、阿班、大肚、尾营。龙船雕刻有龙头龙尾,彩绘装饰,十分漂亮。“扒龙船”的仪式也与闽南大同小异,在闽南看扒龙船无异于看台湾的扒龙船。在台湾,扒龙船活动从五月初一就拉开序幕,而准备活动则早在农历四月中下旬就开始。过去,扒龙船是村与村之间联络感情的桥梁,现在成了竞比高低的竞技活动。在古代许多传统活动渐渐式微之后,扒龙船成了端午节最具群众性、代表性和欣赏性的节日活动,“扒龙船”成为与花莲阿美族丰年祭、北港妈祖绕境游行并列的台湾三大民俗活动。据连横所著的《台南古迹志》记载,台南市是台湾扒龙船最早的发源地,始于清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距今已有245年历史。目前,台湾的龙船赛以宜兰冬山河、台南运河、鹿港福鹿溪、台北淡水河规模最大;而礁溪二龙村龙舟赛已传承近180年,最具历史意义,其特色是不设裁判、以立式划船、不击鼓。

  台湾龙船上有的漆以红、青、白、黑诸色,寄意红龙、青龙、白龙、乌龙。扒龙船前必须进行“开光点睛”、“请水神”、“接龙船”、“祭江”等庄严而又隆重的仪式。比赛结束后,还有“送水神”、“收龙船”、“谢江”等祭典,这些仪式从清朝一直沿用至今。扒龙船之前举行的“祭江”仪式,主要是祭祀水中的“好兄弟”(水中的死难者),并祈求江河不再泛滥。龙船需经“开光”仪式才可下水,“开光”俨然剪彩,大都在五月初一这天,由地方首长拜祭水神,并提笔在龙船的龙眼上点晴。初五龙船下水前,人们敲锣打鼓,抬着龙船走向河岸,沿途民众烧香礼拜,鸣放鞭炮。经过一番热热闹闹的巡行,龙船便可下水比赛了。扒龙船赛期有时长达七八天之久,期间还有传统的民俗艺术活动及歌舞表演等,吸引民众及中外游客前往参观。扒龙船期间,台湾民间有贴端午节联的节俗,名为“午时联”。“午时联”不同于春联,它的形制较为短小,也不是用磨墨写的,而是用黄色的“雄黄酒”或“黄枝水”书写的。贴联的位置仅限于厅门上,张贴的时间在正午(12点)。“午时联”全是节日应景联语,如:“菖蒲驱恶迎喜庆;艾叶避邪保平安”、“门高无碍齐公子;海阔难寻楚大夫”、“端阳艾叶如旗招百福;午日菖蒲似剑斩千妖”……

  通常扒龙船比赛每条船14人,5对桡手(划船的人)10人分列两边,戽水1人,敲锣1人,司鼓1人,舵手1人押后。扒龙船是力的较量,也是技艺的较量。参赛者必须齐心协力,配合默契。头手桡迎来当头浪,插水宜深,用力最猛,必选强壮高手者任之。在船身掉头时,头内桡手务要运用旋桨深划,使船头平稳速转。尾内桡因舟尾略翘,离水面稍远,应身高臂长,腰肢俯弯耐性强的人才可胜任。舵手把握舵桨,要奋力掌舵,又要看势转舵,确保龙船平稳前进。司鼓手是桡手们的指挥者,又是夺标手,应择灵敏机警的人。桡手们以司鼓手有节奏的鼓声为号令,一响一桨,破浪前进。竞赛开始,只见龙船上的选手在“咚咚咚”的鼓声中,以整齐划一的动作挥桨划水,你追我赶,奋力冲击,犹如海上蛟龙互相追逐。赛场终点处中央插有锦标,哪一条“龙”最先夺得锦标即为胜者。扣人心弦的扒龙船比赛,吸引着许多民众在岸边一边尽情观赏,一边为选手加油,鞭炮声、船歌声、锣鼓声、观众鼓劲助威的呐喊声,激浪荡波,场面蔚为壮观。

  龙船歌是龙舟赛中的主旋律,它激励着划桨者奋力夺标。台湾民间流传一首从闽南沿海祖居地传进的,别有一番南曲韵味的《唆罗连》龙船歌:“五月初五是扒龙船啊,扒龙船啊,唆罗连啊,罗啊哩罗连啊……”赛手们唱着龙船歌,在江河中穿波破浪,奋勇争先,飞掠抢标。

  台湾和闽南的扒龙船,是海峡两岸手足同胞不忘龙的传人、奋力进取的渲泄,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力量表现。通过组织扒龙船这种有益健康的活动,不仅增进乡亲、同胞之间的感情,而且培育起“龙舟精神”,这种根深蒂固的精神不是那些热衷搞“台独”、“去中国化”的人想去掉就可以去掉的。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