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香港 林友树
国家“十一五规划”已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列入其中。5月初,国务院原则通过《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温家宝总理在首届“海峡论坛”举办前夕亲临福建省,考察“海西”建设情况;这些都说明福建省建设“海西”的目标、战略部署和五年的努力,已经得到中央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亦表明“海西”建设已上升为国家级规划而步入全面加速实施的新阶段。所以,无论从两岸经贸关系、人员往来或文化交流等方面看,“海西”应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先行先试的示范区、大平台。包括逾百万闽籍乡亲在内的香港广大市民无不为此感到欢欣鼓舞,也都愿意为“海西”建设和发展出点力、尽点心,共同推动祖国大陆与香港和台湾地区的繁荣发展。
“海西”建设步入新阶段
“海西”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简称,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省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向台湾岛、西与江西等广大内陆腹地相连,具有进一步带动全国经济走向世界的特点和优势的地域经济综合体。区内人口约8000万,预计建成后年经济规模在17000亿元以上。2004年,福建省提出“海西”建设规划并付诸实施,现已初具规模,亦已初见成效。事实证明,台湾海峡是福建省发展的优势之一,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海西”建设及其发展一定会得到超越规划中的效果。在中国最发达的东部地区,实际上存在四大经济区,即珠三角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和台海经济区。但目前中国的经济资源正在向前三大区集中,台海经济区则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海西”建设之一关键是要从更宏观、更长远、更进取的角度,把“海西”作为台海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进行综合和整体规划,以拓展闽台经贸合作为战略重点,采取各种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大力吸引台湾的产业转移,动员包括香港在内的海内外资金、技术和人才投入“海西”建设,争取在未来10到20年时间内,把台海经济区建设成为中国最繁荣、最具活力的经济区之一。
香港参与“海西”建设责无旁贷
从“海西”建设规模看,其开放重点是强化与港台的经济合作。2004年,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访问香港,与特区政府达成加强闽港合作八大平台的共识,两地交流合作从此进入新阶段。由于“海西”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经济融合中将发挥独一无二的重大作用,而香港和福建省联系密切,经贸往来频繁,“海西”建设对香港则是一个发展新机遇。同时,香港和台湾有着广泛而深入的联系,可为加强闽台交流合作做出积极努力。因此,香港在“海西”建设中可扮演更加重要和特殊的角色。主要是:一,担当两岸经贸交流合作的平台作用;二,推动闽港台文化交往的传承作用;三,发挥参与“海西”建设的积极作用。经过多年来不断的努力,香港现已成为福建省外贸的主要来源、进出口的主要市场之一,福建省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地区、海外上市的主要渠道和闽台经贸交流的主要桥梁。值得一提的是,香港有超过100万闽籍福建乡亲,其中不乏成功的企业家和专业人士,绝对是参与“海西”建设的一支生力军。虽然目前香港已在福建省投入400亿美元资金,但与香港市场的强大功能和百万闽籍乡亲的巨大能量相比,仍是小数目。闽港合作的潜力还很大,在投资、金融、贸易、物流、旅游、科技、创意产业、专业服务等方面仍大有可为。为了更好地发挥香港在“海西”建设中的作用,笔者建议未来给予台湾企业特殊政策的同时,同样能够赋予香港企业同等待遇。同时,为了发挥香港闽籍乡亲建设家乡的积极性,似可在港设立“海西建设基金”架构,把闽籍乡亲等香港市民的资金集中投入福建省有稳定回报的基础设施建设及城市建设等项目。资料显示,香港闽籍人士资金实力雄厚,若能善加运用,不仅可以支持“海西”发展,更可以使他们分享家乡发展的好处,从而带动更多海外闽籍乡亲投入“海西”建设的洪流中去。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闽港又面临新的重大历史机遇,香港以其优越的区位特点和深厚的人脉关系,尤其是百万闽籍乡亲的积极参与和关注支持,持续深化八大平台的内涵和功能,进一步推动闽港交流合作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发展,相信香港在“海西”建设中将会发挥其独特且巨大的支援服务作用,终可取得闽港台“三赢”之效。
相关新闻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