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09年第六期  > 正文

美国牛肉输台掀起政治风暴

日期:2010-01-07 15:15 来源:《统一论坛》 作者:刘世洋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刘世洋

 

  10月下旬,台湾在美国签署“美国牛肉输台议定书”,开放30个月龄以下、去除扁桃腺、回肠末端等特定风险物质的带骨牛肉、绞肉、内脏、牛尾等进口。11月2日,台湾卫生主管部门公告“修正美国牛肉及其产品之进口规定”,正式放宽美国牛肉进口。但美国牛肉内脏、绞肉等可能含有疯牛病毒的消息传出,引发岛内民众强烈反弹。因陈水扁弊案被搞得焦头烂额的民进党为了扭转颓势也大做文章,美国牛肉输台风波愈演愈烈,已对政局造成较大冲击。

  岛内各界要求重启谈判

  美国牛肉输台引发争议后,岛内主流舆论及民间团体担心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岛内有关人士指出,内脏、绞肉等是疯牛病毒潜藏的主要部位,从医学角度坚决反对进口。台湾消基会、主妇联盟、董氏基金会、民间监督健保联盟等团体,要求重启美国牛肉输台议定书谈判,台湾消保会甚至率领民众到美国在台协会高雄分处抗议。云林等县市的养牛业者也积极串联,酝酿发动街头抗争。

  蓝营执政县市也纷纷出台抵制

  政策。台北市发起“拒绝使用美国牛内脏、牛绞肉与脊髓自主管理联盟”,向全市1.5万家饭店推动认证机制。台北县出台“不卖、不买、不吃”及“清楚标示肉品来源、品名并设专区”的“三不一清楚”政策。台中市、宜兰县也支持民众“拒买、拒吃美国牛内脏等肉品”。国民党“立院党团书记长”吕学樟要求修正“食品卫生管理法”,禁止疫区牛内脏等进口。郝龙斌、周锡玮、黄敏惠等国民党在台湾的县市行政负责人,均已签署加入“重启美国牛肉输台议定书谈判”的“公投案”共同提案。

  民进党借“牛”打“马”

  民进党因护贪、难与陈水扁切割而声名狼藉,为摆脱困境,自然不会放过这一机会,他们借用牛肉风波对马英九当局发起全面攻势。

  首先,要求马英九当局负起政治责任。民进党主席蔡英文从“只反牛肉、不反美”的立场出发,要求“国安会秘书长”苏起下台,马英九“至少要道歉”,台美重启牛肉谈判,修正“食品卫生管理法”,并扬言不排除采取街头抗议等抵制行动。吕秀莲、谢长廷、苏贞昌等“天王”攻击马英九当局“罔顾民众健康”,要求马英九“一肩扛起所有责任”。

  其次,鼓动联署抗议。蔡英文表示支持所有民间发起的抗争示威与“公投”联署,要求所有党公职与组织系统,比照ECFA的规模全力动员联署。在此之前,云林县长苏治芬已经串联民进党执政的7个县市长签署“反对开放美国牛肉进口”联署书,民进党新竹市长候选人刘俊秀要求地方政府举行“公投”,“台联党”要求“修法”降低“公投法”门槛,比照澎湖“博弈公投”模式办理“牛肉公投”。

  再次,扩大事态影响。民进党“立院党团”持续霸占主席台阻挠议事进程,台南县长苏焕智等人规划发动民众赴台北游行。

  民进党之所以大肆炒作牛肉议题,主要有如下企图。首先,凝聚泛绿士气,争取中间选民,拉抬县市长选情。2008年,民进党下台后改革进程停滞,无力与陈水扁切割,自诩的“民主进步”变成“保扁护贪”。本次县市长选战拿不出有分量的政策议题,先后打出“ECFA公投”、“清廉、勤政、爱乡土”老招牌,均未获民众认同。牛肉风波爆发后,民进党抓住这根“救命稻草”极力操作,不仅积极发动并参与“公投”联署,而且将矛头对准马英九当局,攻击当局决策不透明,并借以强化民众对ECFA谈判的疑虑。蔡英文声称,当局在牛肉谈判中“放弃为民众把关,事前拒绝沟通,事后推卸责任”,若ECFA谈判也是如此,“危机将会更大更严重”。

  马英九当局强力补救

  马英九当局虽拒绝重启关于美国输台牛肉问题的谈判,但仍迅速出台多项补救措施,防止不满情绪继续蔓延。首先,加强配套监管。卫生主管部门立即公告“进口牛肉检疫及查验管理办法”,出台“三管五卡”原则,通过技术性措施阻止牛绞肉及内脏输台。经济部门负责人施颜祥表示,不会签发美国牛绞肉输入许可证。农业部门负责人陈武雄指出,已派兽医师进驻美国,随时可到屠宰场查核。其次,支持地方及民间“补位”。马英九、吴敦义对民间自我管理联盟表示肯定,乐见地方政府及民间团体自发性地拒绝美国牛内脏及绞肉。再次,积极宣导沟通。国民党相继成立各级助讲团,深入各地加强宣导。吴敦义表示,议定书中的内脏等肉品已被技术性杯葛,等同无法输台,无需重启谈判。“府院党”揭批民进党“民粹操作成分太多,冷静理性成分太少”,呼吁民众不要被利用。

  马英九当局之所以坚持开放政策,拒绝重启谈判,主要有三点意图。

  首先,强化台美关系。马英九上台后推行“安全靠美”政策,但美国坚持将牛肉进口议题设为先决条件,成为提升台美关系的重要障碍。马英九希望通过开放牛肉进口与美国进行如下交换:对台出售F-16战机等武器;尽快恢复台美“贸易暨投资架构协定(TIFA)”会谈,并进一步洽签自由贸易协定(FTA);争取签署台美引渡协定;批准台湾加入美国免签证(VWP)计划;允许美国部长级官员访台。尤其是,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中国大陆,马英九当局希望借牛肉议题提升台美关系。

  其次,以此为契机谋求突破。目前全球共有400多个FTA协定,区域经济整合及世界经济一体化成为历史潮流。尤其是“东盟+1”将于明年元旦正式实施,台湾产品面临巨大的关税竞争压力。目前两岸ECFA协商已经展开,马英九当局希望在重启台美TIFA谈判方面取得突破,希望借开放美国牛肉进口推动TIFA协商,进而参与区域及世界经济整合,避免被边缘化。

  再次,降低民进党反弹。民进党攻击ECFA是祖国大陆的“统战策略”,是国民党“倾中卖台”的表现,给两岸协商造成一定干扰。马英九希望通过开放进口牛肉换取台美签署TIFA乃至FTA,以减轻民进党攻击力道。同时,随着台湾县市长选战不断激化,马英九当局企图打美国牌为两岸政治谈判议题及两岸关系降温,争取浅绿选民支持。

  影响尚待观察

  牛肉风波不仅冲击马英九当局施政及县市长选情,还将对台美关系及两岸关系产生一定影响。

  一是马英九执政满意度受影响。台湾行政团队重组后,马英九的满意度一度回升至47%。但《中国时报》10月28日民调显示,其满意度再度大幅滑落至33%,不满意度则由39%增至46%,足见牛肉风波造成的冲击。但是,满意度骤降只是突发性事件,如果马英九当局后续工作处理得当,未来民众将回归务实理性,对其给予谅解。

  二是短期内对县市长选情造成一定冲击。民进党大肆炒作牛肉议题,拉高抗争强度,有助提振泛绿士气和投票率,尤其是在屏东等绿营传统选区,催票效果明显。民进党还利用居高不下的民怨,争取到部分中间选票。但是,民进党采取“批马不打美”的两面手法,党籍参选人不愿为“公投”的冗繁程序消耗精力,谢长廷等人甚至生拉硬扯到马英九的绿卡议题,显示民进党根本就是“愚民骗选票”。而且,国民党执政县市及时与“中央”切割,降低了牛肉事件对选情的冲击。未来随着“三管五卡”成效逐渐显现,民间反对声浪将会减弱。

  三是马英九当局对美政策受到质疑。美国在谈判过程中予取予求,引发台湾民众强烈不满,岛内各界对美印象有所下降。《中国时报》民调显示,72%的民众不接受美国的“鸭霸”做法,68%不赞成对美让步。马英九当局拒绝重启牛肉谈判,未来也不会改变台美关系之间的互动模式,这种唯美是从的态度使当局的对美政策面临一定压力。

  四是两岸关系面临新挑战。马英九当局在美国牛肉谈判过程中爆出的决策不公开、谈判不透明等行为,成为民进党新的攻击点。民进党将会借机抹黑ECFA谈判进程,扩大民众疑虑,不利两岸ECFA谈判的顺利进行。而且,台湾当局若能借此换取台美重启TIFA及FTA谈判,未来将进一步推动与新加坡等国商签FTA。台湾在经济领域的国际参与问题,也将对两岸关系形成新的考验。特别是,拒美牛肉的“公投”如果举办,将对未来两岸间签署重要协议是否需要“公投”开创不良先例,为两岸关系深化制造障碍。另外,美国如果在军售及官员访台等方面对台湾做出回报,也将会对两岸关系造成新的冲击。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