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菲律宾] 董拔萃
5月2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国民党吴伯雄主席和由他率领的访问团,这正是国民党在岛内重新获取政权、马英九上台一周年之际,也是两岸关系发展历史性转折一周年之际。
去年的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震惊两岸和世界。国民党中央当天下午即发出慰问电,台湾各界以各种方式表达对灾区同胞的慰问和慷慨援助。28日,胡锦涛总书记与吴伯雄主席在两岸关系新形势下举行首次会谈,吴伯雄再次表达对灾区的慰问,并表示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国民党和台湾各界将积极协助灾后重建,充分体现出对祖国大陆同胞的骨肉深情。在两岸关系方面,吴伯雄表示台湾的主流民意期待两岸关系走向善意互动,国民党已将2005年4月国共两党领导人发表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正式列入党的政纲,期盼两岸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搁置争议、追求双赢。胡锦涛总书记高度肯定吴伯雄主席为促进国共两党交流对话及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肯定国民党坚持“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所指引的两岸关系发展方向,以及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积极发展两岸关系的立场和主张,并再次强调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坚持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是建立互信的根本基础。
如今,“三通”、祖国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大熊猫“团团”“圆圆”到台湾、台湾作为观察员参与世界卫生组织活动等有的已经实现,有的得到妥善解决,有的已有明确答案。一年来,两岸大交流、大合作的成果让人欣慰。
正如国台办主任王毅在讲话时强调的,在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一周年之际,共同回顾和总结取得的突破和进展,并就新起点上的两岸关系如何迈向新局面深入交换意见,将成为今年两岸关系最重要的事情。由此可以看出,祖国大陆对国共平台的重视,及对深化国共两党合作、共同在又一新的起点上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向更深入的高度期待。
在这次会谈中,胡锦涛提出新六点意见,首要点是关于增进政治互信,强调坚持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是关键所在。笔者认为,虽然“中华民国”至今仍有岛内和海外的一部分人认同,但绝不是中国已被分裂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及“中华民国”,“不是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分裂,而是四十年代后期中国内战遗留并延续的政治对立,这没有改变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同样,也没有改变海内外华人和国际社会对“一个中国”的认知和恪守。台湾民众的深层意识和心中“一个中国”的烙印是深刻的、不能磨灭的。
马英九执政一年来,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搁置争议,与祖国大陆初步建立了互信,两岸关系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折。但无需讳言,“中华民国”的敏感政治议题,在日后将无可避免的要触及、要面对,很有可能是困扰两岸增进政治互信的主要因素,也是两岸关系深入发展的主要障碍。笔者认为,胡锦涛新六点意见首先强调,坚持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是增进政治互信的关键所在,正是基于此。两岸关系发展的大趋势不可阻挡,也自然不可能长期停留在经济、文化的层面。胡锦涛提到关于两岸经济合作和关于加强文化教育交流的具体意见,也提出关于涉外事务和关于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的步骤,这也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近期的具体目标。
5月,中华台北卫生署应邀派出人员作为观察员参加今年的世界卫生组织大会,表明两岸中国人有能力、有智慧妥善解决台湾参与国际组织活动问题。笔者认为,此次中华台北卫生署长叶金川能够作为观察员出席WHA,可以看出祖国大陆的善意和台湾方面的务实。笔者认为,上述情况可作为台北参与其他领域的国际组织活动的参照。但应强调的是,必须是在两岸关系发展向统一的方向推进的情况下。任何可能造成“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不利于两岸关系深入发展,导致统一遥遥无期,实质上为分裂势力营造有利条件及为“台独”打造基础的,绝无可能在国际上获得空间或得到方便。同理,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也是为着在统一进程的谈判中首先营造和平稳定的环境气氛,而不是两岸之间所谓的“不统、不独、不武”。笔者认为,“不统、不独”只能作为解释暂时性的维持现状,随着两岸关系深入发展,对于“统、独”何去何从是无可回避的。而这一议题,已逐渐摆上台面。
站在历史的高度审视世界潮流,因势利导深入发展两岸关系的重大课题也已摆在眼前。胡锦涛新六点意见对两岸关系深入发展提出了明确看法和具体要求,新六点意见的核心是强调坚持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是增进政治互信的根本关键。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度与两岸政治互信的程度是成正比的,无论是推进经济合作,加强文化教育交流,商谈涉外事务,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或是国共论坛的成功举办,无一例外。
笔者认为,“不统”与“独台”只有一线之隔,也只于一念之间。不“独”即必须让事实证明,国民党当局在岛内若无善尽执政者明确反对“台独”、坚决打击“台独”的职能,仅于不推动“台独”是不够的。笔者认为,放任“台独”叫嚣或“台独”活动,即是对“台独”间接的怂恿和支持,与不“独”是背道而驰的。所以,国民党当局应有发展两岸关系的新思维、新理论,应全面、系统、明确地表述“一中”。即使与祖国大陆对“一中”的认知迥异,但只要有理有节地表述出“台湾与大陆同属一个中国”,“各自表述”达到殊途同归于一个中国框架,可以让岛内的普通民众感到有尊严,感到台湾不被矮化,不是被祖国大陆吞并,在中华民族统一和振兴的历史进程中,自己是主人翁,不是局外人,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由消极对待两岸关系及国家统一改变为敢于面对,敢于担当,有所作为,这样,国民党当局可以跳脱出来绑缚自己的模糊的“一中各表”和“不统、不独”,理直气壮地追求“终极统一”。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海基会在5月26日发布的一份民意调查,53.2%对过去一年当局处理两岸关系感到满意,66.3%认为恢复中断13年的两岸复谈,对两岸关系改善和增加互信有帮助,60%认为台湾获邀作为观察员参加今年世卫大会(WHA),显示两岸关系缓和,76.7%认为海基海协两会有必要在对方互设办事处,同时,有64.5%受访民众对未来和平的两岸关系发展感到乐观。
一年来,两岸关系以“九二共识”为基础,在“一中框架”里有许多过去不敢想的变成了现实。事实证明,只要心态正常,政策正确,肯于努力,敢于作为,“难亦易矣”。
新局面、新希望,新起点、新任务。发展中的两岸关系年年新、月月新、日日新,两岸交流合作的讯息和成果让人目不暇接。如何把握关键、把握机遇,使两岸关系能持续深入发展,必须认真思考与面对。笔者认为,在新的起点上,对于自诩为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信徒的国民党和马英九,如何理解三民主义的真谛,全面了解孙中山先生毕生奋斗的事业,重温孙中山先生的教诲,显得极为重要。“统一是全中国人民的事。统一,中国就和平、繁荣、昌盛;统一,中国就民主、民生、民丰;统一,是中国的前途、使命、归宿、光荣。”这是孙中山先生关于国家统一、民族振兴的至理名言。我们衷心期待:马英九先生能正确对待发展中的两岸关系,正确理解这些成果由何而来,善解祖国大陆的诚意和海内外同胞的愿望;在新的起点上创造新思维,对于国共党际交流有大手笔,对于政治、军事议题有大突破,使两岸关系发展从新的起点迈向另一个更新的起点,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统一和振兴。
相关新闻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