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09年第四期  > 正文

民进党向何处去?

日期:2009-09-15 10:29 来源:《统一论坛》 作者:[美国] 花俊雄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美国] 花俊雄

 

陈菊登陆:一石激起千重浪

  陈菊5月17日才在台北街头参加了“呛马卖台”大游行,5月21日上午即搭机飞往祖国大陆,当天下午就会见了北京市长郭金龙,随后前往上海会见了上海市长韩正。陈菊此次是以高雄市长的身份,以“推销”即将在高雄举行的世运会的名义赴北京及上海进行4天3夜的“登陆之旅”。

  过去不乏民进党公职人员到祖国大陆参访,例如1990年代初陈水扁、吕秀莲和谢长廷,以及积极主张“台独”的蔡同荣、柯建铭、姚嘉文等人均曾“登陆”。1998年7月,时任民进党秘书长的邱义仁就曾应邀赴厦门大学参加研讨会,返台后公开表示“民进党强扮黑脸是误国误民”。

  2000年民进党执政后,时任高雄市长的谢长廷本想于7月赴厦门进行“城市交流”,但被陈水扁阻拦,并且碍于谢长廷当时已经拟任民进党主席,因此未能成行。2005年,国共握手言和后,被视为陈水扁嫡系的高志鹏等5名“立委”,高调宣布准备组团赴上海、江苏参与财经议题研讨。陈水扁说了一句,“两岸没有什么好接触的”,他们马上终止了行程。但台面下仍然有不少民进党员“西进”,时任民进党“中国事务部”主任陈忠信和“立委”邱太三就曾赴祖国大陆参加学术研讨会,时任“立委”的李文忠也带全家到桂林旅游。

  2008年国民党重新执政后,民进党籍的云林县长苏治芬于7月赴北京推销云林县出产的水果。两个月之后,陈明文一卸下民进党代理主席一职,就赶赴南京参加第16届“海峡两岸都市交通学术研讨会”。今年5月15日至21日在福建举行“海峡论坛”,民进党前主席许信良、前国际部副主委邱垂正、前“中国事务部”主任颜建发以及不少民进党县市议员,甚至还有前民进党地方党部主委与会。既然如此,陈菊的“登陆”有何惊人之处,为何堪称为“破冰之旅”?

  陈菊“登陆”之所以一石激起千重浪,首先因为她是当今民进党中常委,并且是担任公职最高的党员;其次是过去民进党公职人员到祖国大陆访问都是悄悄去、悄悄回,反观陈菊这次却是大张旗鼓地去、信心十足地回,回来还受到“英雄凯旋”式的热烈欢迎;再次是前“副总统”吕秀莲想以《玉山午报》创办人的身份前往祖国大陆访问,民进党中常委提案讨论,结论是吕秀莲不能去,而陈菊“登陆”之前向党主席蔡英文报告却得到许可。

  对于这样的双重标准,蔡英文强调,今后党员去往中国大陆,均将专案处理。个案多了之后,民进党的“登陆”原则自然就出来了。陈菊“登陆”是将民进党过去的大陆政策做一次总整理,一切都要等到陈菊回台向中常会报告之后,才会有更明确的方向。

民进党缺乏明确的大陆政策

  陈菊“登陆”,如果民进党能够善加利用不失为寻求突破的契机,无奈党内派系林立,又受到“台独”基本教义派的挟持,因此要建构明确的大陆政策谈何容易。但是陈菊“登陆”势必掀起绿营的“登陆”潮,陈菊才从祖国大陆访问归来,台南市长许添财也将跟进。嘉义县长陈明文5月27日在民进党中常会上明确表示,民进党不应反对党籍县市长“登陆”,党中央应明订“登陆”标准。吕秀莲在“调整两岸关系 缩短两党距离”记者会上表示,民进党应调整两岸关系,不能停留在美丽岛时代的旧思维,或把现在的“中国”当作1989年的“中国”。她强调,政治是有机的学问,凡事必须与时俱进,“独”派及本土派也要面对这个现实,不能闭门造车。李文忠表示,过去绿营公职人员前往“中国”是常态,近几年才被视为禁忌;台湾的任何政党都必须要面对“中国”,把与“中国”来往都视为洪水猛兽的政党,就不可能在台湾执政。他批评民进党基本教义派“立场可议”,主张民进党应该辩论“中国政策”,另提论述抗衡国民党。

  面对这种情况,蔡英文迅速裁示立即研议“党公职人员访问‘中国’注意事项”。据透露,“注意事项”的要点是对党公职人员赴祖国大陆交流将实行“低度管理”,即原则上不会禁止,但必须自行评估,风险自负。6月3日,经过中执委3个多小时的讨论,“注意事项”仍然未能通过。曾任民进党新潮流系总召集人的前“立委”段宜康支持尽快通过“注意事项”,认为讨论两岸的定位需要时间,但讨论事务性的规范可以先行,重要的是,党内公职人员纷纷“登陆”已是事实。反对“注意事项”的多半来自扁系和苏系人马,他们认为“中国政策”才是根本,“访中办法”只是枝节而已。在会议上首先发难的罗文嘉就说,民进党两岸决策的问题在于战略,而“注意事项”仅仅是战术问题,应该等战略目标出炉之后再谈。前民进党副秘书长陈其迈认为,民进党在野后应在两岸政策扮演黑脸和安全阀,此时和“中国”官方积极交往是不智的,基层都激烈反弹,他担心将冲击年底选举;民进党的立场是捍卫“台湾主权”,还是主张两岸应积极交往,应公开说明,不应再冷处理,因此,他极力主张举办党内路线大辩论。扁系人马主张将“党纲”、“台湾前途决议文”及“正常国家决议文”等“国家定位”的大文本辩论清楚,把“法理台独”、“正名制宪”等“宪法”路线交代明白,否则党公职人员如何知道为何访“中”、为何“登陆”?

  尽管就这个问题而言,扁系和苏系人马声势夺人,蔡英文却无意对陈菊“登陆”所产生的效应做出政策回应,也不愿意就两岸新局举办政策辩论,甚至说,“中国政策”此时并不是最重要,也不具备迫切性。蔡英文这样的论述,如果是为了避免党内斗争,尚有可说,否则就是鸵鸟心态。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