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09年第五期  > 正文

重庆台资企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

日期:2009-12-25 08:23 来源:《统一论坛》 作者:陈元洪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陈元洪

 

  笔者从事对台工作40年,感到变化最大的是台资企业在祖国大陆的蓬勃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中开始,重庆台资企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截止2008年底,已有857家,引进台资10多亿美元,总金额从西部第四上升到第二,成为重庆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在未来将有更大的发展。

  台湾信息产业纷纷入驻

  台湾信息产业总量排名全球第四,有雄厚的实力。信息产业是两岸合作中互补性最强的产业之一,很多台商看中了这一点,加快了向祖国大陆进军的步伐。台湾茂德科技公司是全球知名的芯片制造商,他们捷足先登,在重庆投入9.6亿美元,建立了渝德科技公司,用包机将所需的设备运到重庆,建设了厂房和现代化生产线,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形成了月产8万件8英寸芯片的生产能力。又如台湾日月光集团是驰名全球的半导体企业,他们在重庆投入资金建设百亿级产能的软件系列产品基地,将极大推进重庆信息产业链的形成,扩大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目前,重庆信息产业在重庆经济总量中的占比约为六分之一,其发展前景非常可观。

  首届“重庆·台湾周”

  活动成果颇丰

  2009年5月28日,重庆隆重举行了首届“重庆·台湾周”活动,这是西部惟一一个获准举办此类活动的城市,市领导薄熙来、王鸿举,国台办主任王毅,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等分别致辞,渝台签订经贸合作项目49个,金额达383亿元人民币。签订的项目涉及金融、农业、汽摩、旅游、高新技术、装备制造、创意设计、地产开发等行业,重庆将成为台商投资一个热点地区,台商对重庆投资信心倍增。参加首届“重庆·台湾周”活动的22位台商专程到荣昌县考察西部灯饰工业园,此园规划用地万亩,年产值200亿元人民币以上,期望吸引200多家企业,目前入驻20余家。有“厦门台商投资第一人”之称的企业家吴序侬表示,目前台湾光电企业七成在大陆,其中三成在福建。随着沿海企业向内地的转移,重庆作为西部投资的热土,有能力吸引一批台湾光电企业在此落户。

  台湾海峡农业基金会已与台盟重庆市委、九龙坡区政府签订了《渝台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协议,规划用地近万亩,着力打造集生态、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特色农业基地,总投资9亿元人民币。

  3个台商独资项目与渝北区签订了用地意向合同书,其中台湾恬默集团拟投资15亿元人民币,用于建造医疗器械生产研发基地,建成后预计年产值为30亿元人民币。台湾创隆公司拟投资4.5亿元人民币,建设汽摩冲压与工装生产基地,建成后年产值为10亿元人民币。台湾天戈电子公司拟投资2.5亿元人民币,建设新能源电子项目,建成后年产值约6亿元人民币。

  西永微电工业园已初具规模

  位于重庆沙坪坝区的西永微电工业园经过三年建设,已形成软件信息、集成电路、计算机、平板显示、电子元器件产业园,用地面积扩大到34.6平方公里,累计完成投资80亿元人民币,建设厂房和配套设施100多万平方米,已引进项目60多个,资金182亿元人民币,产值400亿元人民币。这里有台资企业、外资企业和国内企业,产品有8英寸、6英寸的芯片,软件、电子元器件等,是重庆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主战场,其发展目标是到2012年实现总产值1000亿元人民币,2015年达到2000亿元,实现就业15万人。

  台商和外商何以青睐重庆

  重庆是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城乡面貌变化巨大,国有企业也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道路。当前,重庆的政策好、服务好、发展前景好,是块投资兴业的沃土。重庆为台商来投资推出了多项优惠政策,包括成立注册资金为10亿元人民币的融资担保公司,为在渝台资企业提供贷款担保;重庆地方银行5年内向台资企业提供100亿元人民币的专向融资等,来渝企业必有收获。近年,重庆的交通已经大大改善,陆、空和水运四通八达,渝台两地已经“三通”,飞机往返每周两班,深受两岸同胞的欢迎。

  正如重庆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会长黄锦勋所说:“重庆有山有水,有立体感。现在重庆的基础设施也越来越完备,当地政府对台商投资非常支持,制定了多种优惠政策,加上西部大开发政策和国务院有关文件的出台,发展前景令人期待。”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