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09年第一期  > 正文

祖国大陆再推惠台新举措

日期:2009-03-09 10:01 来源:《统一论坛》 作者:张玉冰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张玉冰
 
  2008年12月21日,第四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上海胜利落下帷幕。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是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两党领导人会晤,于2005年4月在北京所达成的共识而建立的两党定期沟通平台的重要形式,从当年开启的第一次国共论坛开始,至今已经成功举办四次。这次论坛的主题是“扩大深化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其三项议题分别是:拓展两岸金融及服务业合作、促进两岸双向投资和构建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安排。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次论坛是在国民党重回执政、两岸关系走入和平发展新阶段后首次举办,因此意义重大。回顾四届论坛可以发现,两岸间就经贸与文化议题进行的协商,已经由民间走向官方,达成的共识也由单纯的政策措施提高到制度层面。

  去年5月以来,两岸关系“拨云见日”,两岸和平发展出现了历史性机遇,在两岸双方努力下,两岸制度性协商得以恢复并取得重要成果,多项便民利民的措施陆续实施。在本次论坛中,两岸双方更进一步提出,为实现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解决两岸经济交流中的问题,扩大两岸经济互利合作,应按照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步骤,推动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论坛提出的九项共同建议和十项惠台措施,与台湾民众福祉密切相关,再次向台湾民众释出善意。

  实现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推动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由于受到前执政当局不愿扬弃意识形态以务实开拓经济空间、在两岸关系上固步自封的政治困阻,两岸间经贸交流始终处于民间、单向和间接的状态,一方面拖延了两岸经济融合的步伐,另一方面也使台湾在东亚区域经济整合不断向前推动进程中面临“边陲化”危机,新近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更使台湾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去年11月,在台北进行的两岸“两会”事务性谈判,两岸制度性经济合作安排的提出,两岸经贸正常化发展的预期,正是台湾积极融入区域经济整合、借助两岸经济合作来化解自身经济危机的历史性契机。本次论坛正式将“实现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推动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提升为两岸官方共识,实可视为两岸关系发展的又一实质性重大进展。

  两岸金融合作即将广泛推进。两岸以往仅限于功能性的经济合作模式,使得两岸经济整合难以得到质的突破。实体经济层面交流合作的拓展与升级,必然要求金融业提供与之相配套的产品和服务。两岸金融合作发展的滞后性,使得两岸资金流转渠道极为狭窄,成为阻碍两岸经贸正常化交流的障碍。

  本次论坛中提出的“两岸将共同探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方法和途径,采取适当方式,在金融、经济方面加强相互支持,以促进两岸经济金融稳定发展”的共识,无疑是为两岸在金融危机中共克时艰、共度难关做出的正式背书。在促进两岸金融合作方面,两岸还将尽快商谈建立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监管合作机制和货币清算机制,开展两岸证券交易所交流合作以及两岸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资讯交流与监管合作,并会鼓励和推动两岸金融业者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开展人才培训和学术交流。预计2009年的两岸“两会”商谈中将签署《两岸金融监理备忘录(MOU)》。

  祖国大陆台资企业发展成为论坛关注焦点。事实上,投资祖国大陆的台商以往面临的最大困难便是融资问题,而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国际市场需求急剧萎缩,又对加工出口贸易型为主的台商以“第二重打击”。虽然近三四年里,祖国大陆主要银行共为台资企业提供融资7000多亿元人民币,涉及台资企业6300多家次,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台资企业的发展,但这些仍然无法满足台资企业融资需求。

  论坛宣布的十项惠台措施中,涉及支持台资企业发展的措施便有多项,包括:扶持祖国大陆中小台企的财税、信贷政策;支持台资企业参与祖国大陆扩大内需的建设工程和项目;加强台资企业融资服务,在今后3年内祖国大陆国有银行共将再向台资企业提供融资1300亿元人民币;支持和帮助台资企业转型升级,正式启动由两岸专业人士共同组成的台资企业转型升级服务团队,面向台资企业开展有关法规政策、产业资讯、技术创新、专利转让、人才培训等方面的辅导服务,促进台资企业在祖国大陆可持续发展;鼓励和扶持台资企业自主创新和参与国家和地方相关科技计划和创新体系建设,并享受有关加强、鼓励和扶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进一步落实台商投资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相关工作机制,等等。此波惠台新政策若实施有效,相信台资企业会加快产业升级转型或空间布局转移,推进投资祖国大陆的深耕和调整,将产业投资方向转向高新技术产业、新材料制造业、服务业、环保产业等高技术、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产业,掀起下一波台商投资祖国大陆的新热潮。

  深化两岸产业合作,相互参与扩大内需及基础建设。两岸各具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在资源配置、产业分工、商品构成以及信息交流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都希望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达成最有利的资源互补和最有效的产业分工,以创造出高度的国际竞争力,减少两岸间的非良性竞争。目前,两岸产业合作领域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农业、服务业合作则占少数,且几乎都是台商对祖国大陆的单方面投资。此次论坛提出,要加强两岸产业界交流和沟通,建立两岸产业优势互补的合作机制,逐渐形成合理的两岸产业分工合作布局;重点推动两岸在开发利用新能源、促进传统中药现代化、电子信息产业、高科技、基础科学等方面的深入合作,共同提高两岸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加强多个服务业领域合作,推动服务业成为两岸经济合作的新热点;进一步强化两岸健康有序的旅游交流合作机制,共同简化赴台旅游申请流程,循序渐进地积极扩大祖国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等措施,更具针对性、更为务实,也更具操作性,在两岸产业合作纵深和合作领域方面做出了深化和拓展。

  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经济的不利影响,自2008年11月起,祖国大陆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预计将在两年内投入四万亿元人民币,以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来加速经济增长方式、增长战略的调整,把经济增长的动力尽快转移到内需上来。由此,论坛提出“两岸相互扩大内需及基础建设”措施,一方面,台湾包括营造业、钢铁业、金融业,甚至高新技术及基础产业,未来都有机会分享到祖国大陆四万亿元人民币的巨大商机,另一方面,若台湾出台相应支持政策,陆资赴台也有望松绑,祖国大陆企业有可能进入岛内进行直接投资,参与岛内基础设施建设,两岸得以共享商机。

  此外,本次论坛还就进一步推动完善两岸直接双向“三通”、台湾居民在祖国大陆从事律师职业等问题达成一系列共识。借由国共两党搭建的交流平台,两岸已在一定程度上建立起得来不易的默契与互信,两岸合作共谋发展的契机也将随之而来。伴随两岸经济交流的密切与发展,台湾对祖国大陆的经济依赖会不断加深,台湾从两岸经济合作中会获得越来越大的收益。事实将会再次有力证明,顺应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潮流,在“为民兴利、两岸和平”的前提下,两岸唯有加强经济合作,积极营造经济良性互动和互惠互利,才能善用双方的经济优势,实现经济的共同发展;也唯有如此,台湾才能够回归到正在成形的东亚区域经济整合进程中,将由此产生的生产力“乘数效应”的推力,转化为摆脱困境、发展经济的助力。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