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09年第一期  > 正文

两岸关系取得重大发展的一年

日期:2009-03-10 09:35 来源:《统一论坛》 作者:李贺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李贺

 

  2008年,是两岸关系出现重大转折、“台独”势力遭受重挫的一年。国民党重新在岛内执政,“法理台独”被有效遏制,两岸关系走出“高危期”。两岸和平发展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岛内外“遏独促和”的因素持续增强。但由于多年来“台独”势力强化动员造势,岛内民众的身份认同仍趋复杂。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断取得重大突破

  2008年,祖国大陆“促和遏独”取得重大成效,主张“台独”的民进党在立法机构选举和大选中遭受重挫,国民党重新夺回岛内执政权。祖国大陆紧紧抓住难得的机遇,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积极推动两岸交流互动,在两岸执政高层和人民的努力下,两岸关系出现良好发展势头。

  一是两岸党际交流和高层互动出现新进展。国民党赢得大选后,祖国大陆抓住机遇,积极为两岸恢复协商营造氛围。2008年4、5月间,胡锦涛总书记先后会见了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董事长萧万长、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取得两岸及两党最高层级互动新进展,提出了“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十六字方针。8月,胡锦涛又邀请连战、吴伯雄、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等泛蓝高层参加奥运会开幕式。在11月举行的APEC峰会期间,“胡连会”首次出现在国际场合,高层互动的突破,有力地营造了两岸关系良性互动的氛围,增强了两岸互信,强化了两岸反“独”战线。

  二是“两会”协商呈现制度化、常态化。6月中旬,海协、海基两会在北京恢复中断近10年的协商谈判,标志着两岸重启制度化协商。胡总书记提出的“平等协商、善意沟通、积累共识、务实进取”的“新十六字方针”,确立了两岸“两会”协商的原则与方式方法。11月初,“两会”领导人实现首次在台北会谈,标志着“两会”领导人协商由“借重国际场合、单向登陆”迈向“两岸轮流、双向互访”的新阶段。

  三是两岸“三通”迈入新里程。首次“陈江会”达成两岸周末包机直航协议,为以直航为核心的“三通”进程奠定了重要基础。二次“陈江会”签署的空运、海运、邮政等四项重要协议,不仅实现了两岸平日包机直航、航线“截弯取直”,还实现了两岸海运直航与直接通邮。“三通”的实现极大地便利了两岸民众往来,改变了过去“船通货不通,货通船不通”的尴尬局面和限制状况,提高了两岸产业合作效率,有助于台湾经济的发展,更主要的是有利于促进两岸命运共同体的形成。

  马英九务实灵活的两岸政策得到岛内主流民意的肯定

  马英九就任以来,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推行务实灵活的政策,缓解了由于民进党推行“法理台独”而日渐紧张的两岸关系。

  一是确立“一国两区”为核心的大陆政策,认同中华民族。马英九强调两岸是“非国与国的关系”,抛弃了李登辉的“两国论”与陈水扁的“一边一国”等“台独”分裂政策,主张“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接受“九二共识”,为两岸重启协商奠定了政治基础。

  二是开始对陈水扁时期的“去中国化”施政进行拨乱反正。马英九主政后,开始推行一系列“去扁化”施政,提高教科书文言文比例,改“通用拼音”为“汉语拼音”,恢复“中华邮政”名称,亲自出席祭孔典礼,要求“驻外机构”在“公文书”上以“中国大陆”或“大陆”称呼大陆。在接任台湾“文化总会”新任会长时重申,“文化总会”40多年前成立时突显的是要“发扬中华文化”。

  三是反对“烽火外交”,主张“活路外交”。马英九上台后,抛弃陈水扁时期冒进、冲撞的“烽火外交”,主张采行务实、弹性的“活路外交”,力争通过两岸协商实现“外交休兵”。在参与国际组织的问题上,马英九当局采取弹性务实立场,反对以“台湾”名义申请加入世界卫生组织。尽管马英九当局在对外关系上更趋灵活,但在岛内压力下谋求“台湾国际空间”的实质没有根本改变。

  四是采取“守势”军事战略。马英九上台后将陈水扁时期以“境外决战”为核心的“攻势”战略转为“守势”。受此影响,台军降低演习强度,延缓发展远程攻击性武器。此外,马英九倡导“传统教育”,调整军队将领结构,将“武官”降编为“秘书”,逐步消除陈水扁时期“台独”治军造成的恶劣影响。但是,马英九当局仍然加强与美国军事互动,维持对美军购,打造所谓“坚固的国防”,在一定程度上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造成障碍。

  两岸经贸交流与人员往来日益加深

  祖国大陆始终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以两岸人民利益为福祉,积极推出、落实惠台措施。两岸经贸合作不断深化,民间交往日益密切。

  一是祖国大陆持续推出惠台政策措施,实质推动两岸关系良性发展。2008年,祖国大陆宣布,台湾执业医师不必再经过祖国大陆证照考试即可在祖国大陆执业,并允许台湾居民报名参加祖国大陆的司法考试,可以从事律师职业,为台湾同胞就业提供新环境。国台办主任王毅先后宣布祖国大陆促进两岸人员交往的5项新举措,支持台资企业发展的5项具体措施,两岸携手应对金融危机的10项政策措施,极大促进了两岸经贸文化交流与人员往来。此外,祖国大陆还做出恢复天然砂对台出口,完善台湾记者在祖国大陆采访规定,开放祖国大陆居民赴台旅游,赠送台湾同胞大熊猫等一系列惠台措施。

  二是台湾当局积极开放两岸经贸文化交流。为促进两岸交往正常化、加大“拼经济”力度,马英九当局配合祖国大陆惠台政

策,陆续推出一系列开放两岸交流的措施。在人员往来方面,扩大两岸“小三通”,放宽大陆游客赴台时间及条件限制,放宽祖国大陆籍配偶在台工作权及居留权;在经贸投资方面,开放人民币与新台币在岛内双向兑换,松绑台商在祖国大陆投资的金额与审查限制,允许陆资企业赴台投资;在文化交流方面,恢复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在台驻点,放宽祖国大陆学生赴台研修期限,还拟承认祖国大陆学历、开放祖国大陆学生赴台就读等。

  三是两岸经贸、文化、人员交流日益深化。尽管金融危机冲击全球,但在祖国大陆惠台政策及马英九当局开放大陆政策等因素的激励下,两岸经贸交流和人员往来仍取得新的进展。在经贸投资方面,2008年两岸贸易总额达1292.2亿美元,同比增长3.8%;祖国大陆共批准台商投资项目2360个,实际使用台资金额19亿美元,同比增长7%。祖国大陆是台湾第一大投资市场、第一大贸易市场、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在文化交流方面,2008年上半年,两岸文化交流项目共249项、2164人次,有力推动了新形势下的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8月份,两岸体育健儿共同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奥运梦想。在民众往来方面,两岸人员往来累计已突破5000万人次,是岛内总人口的两倍以上。

  民进党、“台独”势力遭受重挫,但岛内民众身份认同问题不容忽视

  两岸关系朝着和平发展方向迈进,岛内外“促和遏独”积极因素增强,“互利双赢、共同发展”日趋成为岛内主流民意。但岛内民意变化仍较复杂,团结台湾人民的工作仍是一项艰巨的工程。

  一是岛内外“促和遏独”积极因素不断增强。首先,民进党在立法机构选举和大选中遭受重挫、“入联公投”失败,利用公权力推动“台独”的能量急剧下降。陈水扁、陈明文、苏治芬等绿营高层相继因弊案被检方羁押,沉重打击“台独”士气。其次,国民党实现“完全执政”,蓝绿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马英九上台后,承认“九二共识”,反对“法理台独”,采取积极开放的大陆政策,成为两岸“促和遏独”的重要因素。再次,祖国大陆经过30年改革开放,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而台湾经陈水扁8年贪腐执政,经济衰退,蓝绿对抗加剧。祖国大陆对岛内民心的吸引力、对“台独”分裂势力的遏制力进一步增强。“三通”基本实现后,两岸形成“一日生活圈”,增强了两岸同胞间的了解和理解,逐步化解了相互间的误解与敌意,培养了共同的民族认同与民族情感,凝聚了两岸是“共同家园”的共识。

  在上述因素影响下,两岸和平发展成为岛内主流民意。岛内的民调机构及多家媒体民调显示,超过半数民众赞成继续推动两岸交流,认为“两会”协商成果对台湾发展有正面影响。

  二是岛内民众的身份认同呈复杂态势。随着李登辉、陈水扁大肆强调“台湾主体意识”,台湾民众的身份认同和统“独”立场发生了复杂变化。马英九上台后为扩大社会基础,强调“以台湾为主,对人民有利”。泛绿阵营在失去执政权后,被迫重回街头路线,煽动民众“反中”、“呛马”、“护主权”,在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台湾民众“台湾人认同”比例升高,“台湾主体意识”的强化,直接影响着台湾民众的中国认同和两岸的统一。岛内民众“去中趋台”倾向短期内难以消除,为两岸和平统一增添了难度。

  展望2009年,祖国大陆将持续推出各项惠台政策措施,马英九当局将继续开放两岸政策、积极发展台湾经济,两岸协商将围绕经济正常化展开。在此基础上,两岸经贸将不断取得新突破,双方人员往来将会更加密切。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