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唐永红
当前,两岸全面直接“三通”基本实现,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正在实现,以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为标志的两岸经贸活动自由化与两岸经济一体化也已提上议事日程,两岸交流合作与和平发展正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趋势与主题。新形势下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独特对台优势和在两岸交流合作中的先行先试作用,正面临难得的机遇与条件,并可重新定位海西区的对台角色与作用。
新形势有助于海西区发挥对台优势与作用
其一,新形势下两岸正迈向和平发展的轨道,意味着长期以来阻碍海西区发展及其对台优势发挥的潜在威胁(两岸冲突与战争)得以消除,海西区在两岸关系中的地位与角色有望发生相应改变,有可能从两岸对峙与斗争的前沿转换为两岸交流、合作与一体化的前沿。
其二,新形势下“三通”直航得以实现,先前对“小三通”的政策限制也得以解除,台湾海峡正从两岸往来的天堑变成两岸往来的通道,成为连结海峡两岸与国际航运的黄金水道。这不仅意味着“小三通”管道的作用可以进一步发挥,而且意味着海西区的投资环境、经济发展环境得以显著提升。
其三,新形势下两岸迈向和平发展的轨道,“三通”直航以及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的实现,不仅将显著提升海西区的经济发展环境与投资环境,而且使得闽台之间潜在的地缘经济优势、地缘文化优势、地缘政治优势可以充分发挥,有助于闽台各种交流、合作的扩展与深化,特别是有助于闽台经贸交流、合作与一体化的发展,使得“闽台共同生活圈”、“海峡经济区”有望形成。
新形势下海西区发展面临上述机遇,意味着可以重新定位海西区的对台角色与作用。
新形势下海西区对台发挥作用的空间巨大
新形势下,一方面两岸交流合作与和平发展正在成为两岸关系的趋势与主题,但与此同时,台湾分离主义问题、两岸政治关系上的结构性矛盾以及两岸社会的各种差异依然存在,两岸之间的猜忌与误解多而互信与共识少。这对两岸整体层面的制度性交流、合作与一体化的步伐形成相当程度的制约,构成两岸和平发展与和平统一的重大挑战,并可能在新形势下更加凸显。
因此,两岸需要有一个彼此磨合与相互适应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探索切实可行的途径,利用有效的措施,逐步化解两岸交流、合作与一体化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摩擦与矛盾,增强两岸的互信与共识,从而促进两岸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制度性交流、合作与一体化发展,推进两岸社会全面融合,为两岸和平统一奠定基础。一个可行途径与方式就是在有条件的两岸次区域层面先行先试制度性合作与一体化,为两岸将来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制度性合作与一体化探索经验,累积互信,并构筑必要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基础与动力。
显然,这一方面继续需要海西区充分利用其与台湾具有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文化关系与优势,做好先行先试的工作,以探索经验,累积互信,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也为海西区进一步发挥对台优势与作用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机遇。
新形势下海西区的对台角色与作用定位
2009年5月,国务院明确赋予海西区以“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区”的战略定位。新形势下,从进一步发挥海西区对台优势与作用、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推进两岸和平统一需要角度看,“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区”的内涵与构建,应与时俱进,应定位为“两岸一体化先行先试区”,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与“六点意见”精神为指导,力争在构建“两岸共同家园”、“两岸同胞命运共同体”中先行先试,促进两岸一体化发展。这些“一体化”应包括两岸经济一体化,两岸文化(社会)一体化,两岸政治(安全)一体化,充分发展祖国统一前沿平台的作用。
“两岸一体化先行先试区”作为改革开放、区域(两岸)合作与对台政策的试验区,通过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和人员交流等全方位的区域合作的先行先试,从而在两岸关系发展中继续起到探索、试验、先行、示范的作用,并起到“以闽连台”的作用。
特别是通过两岸经济一体化、两岸文化(社会)一体化、两岸政治(安全)一体化等广泛领域的先行先试,构建起两岸命运共同体的经济利益纽带、精神文化纽带、政治共识纽带,使之不仅成为两岸交流、合作、一体化的试验区与核心区,而且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朝着更加开放、更加便捷、更加密切的方向深化发展,加速两岸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安全)一体化,并起到面向东南亚、连结海峡两岸、带动海峡西岸、辐射华东华南、促进台海和平、服务两岸发展、推进和平统一的作用。
“两岸一体化先行先试区”的内涵与建构
“两岸一体化先行先试区”在内容方面原则上可以包括两岸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安全)交流合作与一体化等广泛领域的先行先试。实践中,可依据祖国大陆的改革开放发展形势与两岸关系发展的需要与可能,在中央统一部署和具体政策规定下,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由经济、文化(社会)层面开始,逐步向政治(安全)层面发展,分阶段实施上述总体目标功能。在地域空间方面,考虑到功能发挥的需要,并为有效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可确定以福建省行政区域作为“两岸一体化先行先试区”。
两岸经济一体化先行先试方面:可在海西区设立“两岸经济一体化先行先试区”,赋予特殊政策与灵活措施,在包括两岸产业合作对接、两岸经贸活动自由化、两岸经济一体化等内容广泛的领域先行先试,积极促成“海峡经济区”的形成与发展,率先形成休戚与共的“经济共同体”,旨在促进两岸经济一体化的实现,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的经济利益纽带,为两岸和平统一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两岸文化(社会)一体化先行先试方面:可在海西区设立“两岸文化(社会)一体化先行先试区”,围绕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的认知系统、民俗信仰系统、规范系统、表现系统,深化文化(社会)交流融合,积极促成“闽台共同生活圈”的形成与发展,促进两岸文化(社会)一体化的实现,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的精神文化纽带,为两岸和平统一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两岸政治(安全)一体化先行先试方面:可在海西区有条件的特定区域设立“两岸政治(安全)一体化先行先试区”,在台胞的投资、兴业、生活、交流,甚至参政议政的各方面实践中,全方位培养两岸同胞一家人的意识与对和平统一的认同感,率先形成互信包容的“政治共同体”以及关于和平与安全的共识及其合作机制与组织,探索融解两岸政治关系结构性矛盾的可行路径,旨在促进两岸政治一体化的实现,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的政治共识纽带,为两岸和平统一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
显然,通过构建上述“两岸一体化先行先试区”,可将海西区的发展与祖国大陆改革开放的深化发展、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对台工作的深入开展、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整合构建起一个有助于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区域(两岸)合作、促进国家统一的平台,可在加速两岸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安全)一体化,进一步发挥对台优势与作用的同时,进一步发挥经贸自由化与便利化试验田与先行区作用,以及区域经济的增长极与辐射源作用。
相关新闻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