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促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迈向康庄大道
日期:2010-10-23 09:17
来源:《统一论坛》
作者:[美国]宗鹰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为全球华侨华人促进中国和平统一2010香港大会而作
[美国]宗鹰
和平发展是当前海峡两岸的“公约数”和“切合点”
经过多年牴牾,历尽无数纷争,尽管依然分歧较多、障碍重重、阻力不少,近年来两岸关系豁然开朗。何以能够如此?无它,皆因两岸找到了一个最大的“公约数”,把握住了一个最好的“切合点”,这就是和平发展。
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举行自1949年以来的两党领导人首次会谈,达成并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揭开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的大幕。中共中央审时度势毅然决策,连战、宋楚瑜、郁慕明等敢于破冰、毅然“登陆”,体现了岛内要求和平发展的民心。2006年4月14日,胡锦涛在会见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一行时强调,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成为两岸同胞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为两岸同胞谋福祉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本归属。实现两岸和平发展,目的是为了维护发展两岸同胞的利益。事实充分证明,在两岸关系发展的道路上,国共两党、两岸政治家共同迈出这得民心、顺潮流、开新局的历史性一步是十分正确的。
中华民族要迈向伟大复兴,和平统一是康庄大道,“台湾独立”和分裂祖国是独木危桥。随着推动祖国和平统一的声势日渐高涨,人们进而充分认识到,统一不能一蹴而就,和平较易立竿见影,关键在于遏制和消除“台独”危机。祖国大陆综合实力的提高,与中共中央对台政策的成熟完善,成为遏制“台独”危机、化解两岸矛盾牴牾的决定性因素。两岸同胞与全球华侨华人显示了和平的坚强愿望、意志和力量,也是极为重要的因素。
马英九执政以来,对台湾岛内有一个良性期许,提出台湾发展十年黄金期规划。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台湾岛内要避免口号政治,实实在在谋求民众福祉,方有真正黄金可言;要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才有真正黄金可掘。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实现台湾发展黄金十年的前提和关键。
和平发展的重要界定与关键把握
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应当充满信心,乐观看未来,但也要把握关键,正视难题,排除障碍。
和平发展是坚持还是放弃和平统一?
有人认为和平发展就是放弃或搁置和平统一;也有人认为和平发展与和平统一完全等同;更多的人认为,两者有区别也有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依笔者浅见,和平发展--和平统一--和平发展是辩证统一的过程。对未来实现和平统一来说,当前的和平发展的确有手段、条件、基础的性能和作用。一旦和平统一实现,又是更广阔更长远和平发展的手段、条件和基础。当前的和平发展是为了实现和平统一,实现和平统一又是为了更好地和平发展。和平统一无疑是崇高理想、追求目标,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包括海峡两岸在内的整个中国的更深广和平发展。
坚持和平统一,关键在于审时度势,在不同形势下找准不同的切入点。前些年,“台独”气焰逐步升高,“台独”浪潮迭起波澜,反“独”形势严峻。反“独”促统就是切入点,“独”退统进。反“独”逐渐占领制高点,一手以法理统一(制定《反分裂国家法》)钳制“法理台独”,一手以广泛交流、和平发展的洪流淹没“独”流,从根本上主导了两岸大势。现在,应当继续前进,找准和平发展的切入点。
先经后政是只经不政还是经先政续?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两岸之间还有许多政治难题需要解决,政治障碍需要破除。如果目前纠缠这些难题和障碍,两岸和平发展势必受到拖延。相对而言,两岸经济难题虽有,毕竟较易解决一些。解决经济问题,双方既有迫切愿望,形势也不容拖延。先经后政是先易后难的一个切入点。
历史纠葛无疑需要解开。呆板地简单地纠缠于历史纠葛,越解越难解。迈步前行,跨越推进,往往反而涤尽了历史的沉积。“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谋求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机会,为中华民族实现光明灿烂的愿景,显然以前瞻性思维处理历史遗产,打破陈年纠葛,开拓前进新途。
难题不能坐待自解,但可以前进态势努力化解。
先经后政虽有先后之分,绝无有无之别。经济问题解决好,实际上就为政治问题的解决创造条件。反过来,两岸经济关系越是加强,政治瓶颈越要突破。当前,中国大陆在耐心等待和努力争取,只是台湾在拖延、在回避。两岸问题有相当的复杂性和极大的困难点,不应操之过急,更不能急于求成。可以先易后难,循序前进,但不可以拖延却步,画地为牢。
症结何在?表层来看,没有形成关于政治协商起点的共识;深层来看,根本在于究竟把两岸关系定位为经济关系还是政治关系?经济关系确实是两岸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但不能掩盖和模糊两岸关系最本质的内涵是政治关系,是上世纪四十年代以来的中国内战及其延续所造成的政治对立。延续六十多年的中国内战的事实和性质,必须正视和尊重。当然,也必须兼顾到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演变发展。
国民党退居台湾以来,两蒋时代虽然有过“反攻大陆”的计划,但逐渐意识到反攻无望而偏重保台,总体而言是抵制和反对“一中一台”、“两个中国”的保台。在李登辉、陈水扁的谋求“台独”阶段,中国曾经面临国家领土主权完整遭受损害的严重危机,既受到统一力量阻挡,也受到保台力量的牵制。政权更易,马英九执政后实际上又回复到类似保台阶段,暂时避免了“台独”危机。令人深思的是,如今的保台与当年两蒋的保台,不但形势有异,而且并不能排除演变为和平分裂的可能,更未能消除“台独”危险潜机。如果长期拖延政治协商,满足于停留在经济依存,而不肯迈向政治协商,这种危机就越大。
维持现状是停滞不前还是与时偕进?
对台海两岸,动态的和平发展能与似乎静态的维持现状相容吗?一些人不免质疑。其实,如此质疑者对于维持现状具体内涵或不求甚解,或甚不求解。维持现状各有各说,各有内涵,各有意图,不可不辨。
首先要辨明维持什么现状?
美国所维持的是什么现状呢?美国在台协会前理事会主席、布鲁金斯研究院东北亚研究中心主任卜睿哲尽管现在不能代表美国官方,但大体上表述了美式维持现状的内涵。他6月12日在台北发表演说,依然重弹美国政策“要求两岸都不得采取改变现状的片面行动”。可见美式维持现状是一把限“独”与“阻统”两面刃。在“台独”嚣张之时,在面临“法理极独”、急“独”可能挑起台海战火的危机时刻,美国为了避免卷进战祸和美中直接冲突以维持现状来限“独”,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让其悬崖勒马的作用。但一直以来,美式维持现状其实就是维持实质“台独”。在急“独”、极“独”消退后,美式维持现状的“阻统”一面就更为凸显。对台军售,不仅仅是为了销售军火,更重要的是以平衡两岸的姿势为台湾内部“抗统”力量打气, 也对中国大陆示以“勿统”红牌。其核心就是谋求紧握台海两岸关系的开关。他们妄自推测“中国似乎希望同美国共管台湾或控制台湾的领导人”,其实就是担心两岸和平发展会冲垮美国的主导权调控权。
台湾岛内包括马英九在内的维持现状就是“不独不统”。中国大陆目前有条件有前提地提到维持现状,但一则从来没有把维持现状作为台海总方针;二则有明确的规定性内涵,就是维持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现状。正如胡锦涛所阐明和强调,“50多年来,虽然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没有改变,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民族感情没有改变。坚持‘九二共识’两岸才能够实现和平发展、共同繁荣,反对和遏制‘台独’才能够消除损害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危险。”事实上,由于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国式内战及其延续,在绝大多数时间里交织两个相关方面。一方面双方争夺中国唯一的合法地位,另一方面不因为争夺地位而损害国家领土主权完整。蒋介石宁愿被逐出联合国也不接受“一中一台”或“两个中国”,就是明证。
其次要认清维持究竟是凝固静态还是演进动态?
维持当然在一定历史阶段保持基本大局不变,但绝非凝固停滞。台湾岛内维持两岸尚未统一的大格局大框架之下有很多具体变化,不向统路进,就向离路退,甚或走向“独”路。中国大陆目前的维持也有突出的两方面:其一、尊重和维持两岸尚未统一的现状;其二,坚持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没有改变。尚未统一,排除分裂,力促统一,包含着前进动态。没有改变,既守又进。守者,防止有人改变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进者,经过两岸和平发展,由阶段性维持同属的旧现状,进而达到同一、统一的新现状。概而言之,既防止历史倒退,防止和平分裂,又推动历史前进,以实现和平统一为前途。这与“阻统”的维持现状,“不独不统”的维持现状,迥然有别,截然不同。这是前瞻性、建设性的、推进性的维持现状。
再者还要确认维持的主导权由谁掌握?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先后与当时的国民党主席连战和吴伯雄的会谈所达成的协议,给世界最大最强的信息就是,无论维持现状还是推进发展,台海问题是两岸中国人的事务。中国的事由同属一个中国的两岸来解决,中国人的事由两岸中国人来主导来掌控。任何侵犯中国主权、强加于海峡两岸中国人的干涉不能容忍。美国完全明白此意,但也担心自己出局。本来,台海是同属一个中国的两岸自己的棋局。由于历史原因美国涉足其中,自行入局,这是异常现象,恢复两岸自己主导是恢复正常状态。和平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以和平态势代替战争态势,削弱外国以军售等形式对台海事务的介入;就是创造两岸中国人自己协商解决问题的条件,消除外国从中作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