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10年第五期  > 正文

“陆生三法”修正案过关评析

日期:2010-10-23 09:36 来源:《统一论坛》 作者:吕存诚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吕存诚
 
  8月19日,台湾立法机构临时会完成对“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大学法”、“专科学校法”(简称陆生三法)修正案的三读程序,这标志着台湾将正式承认祖国大陆学历,并开放祖国大陆学生赴台湾大专院校就学。“陆生三法”顺利过关是岛内主流民意支持及蓝绿政争相互妥协的结果,这将为台湾高等教育注入活力,对马英九执政具有加分作用,为两岸青年交流及互信建立提供重要机遇。

  修“法”历程及主要内容

  台湾“陆生三法”修正案过关经历波折。马英九当局一直积极推动开放陆生赴台就学,但屡遭绿营强烈反对。2008年底,台湾教育部门正式向立法机构提出将“陆生三法”修正案排入修“法”议程,为此还专门提出“三限六不”政策(即限制采认大陆优秀院校、限制陆生赴台总量、限制采认医学和关系国家安全领域的专业,不加分、不提供奖助学金、不影响招生名额、不允许校外打工、毕业后不可留台就业、不开放报考证照),以减少修“法”阻力,但民进党籍民意代表采取关门闭会等手段强力抵制,导致修正案延宕一年多后才得以排入议程。今年初以来,蓝营民意代表为让“法案”尽速通过,不惜与绿营民意代表多次产生肢体冲突,终于在6月完成初审,让“法案”得以进入8月的临时会议程。此次临时会,朝野党团再次围绕“三限六不”是否入“法”展开激烈攻防,最终在蓝绿双方相互折冲妥协下完成修“法”。

  修正案的通过为陆生开启了赴台就读大门。根据“法案”规定,祖国大陆学生最早可在明年2月赴台湾公立院校深造硕、博士,明年9月可在台湾私立院校就读学士。但“法案”纳入了所谓的“一限二不”内容,即“限制承认医事学历、陆生不得报考‘安全机密’相关系所、非台籍学生不得参加‘公务员’考试”,并以附带决议方式通过民进党提出的“陆生在台就读期间不得打工”。在采认学历部分,台湾将认可祖国大陆41所大学学历,但“法案”通过前台生在祖国大陆取得的学历均不被承认。为此,台湾教育部门将对此前取得祖国大陆学位的学生举办甄试,若通过可取得同等学历证明。

  修“法”结果蓝绿各取所需。由于“三限六不”本是国民党为通过“陆生三法”所提,且限制内容在“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中已有原则性规定,此次国民党以“一限二不”入“法”这一较小代价换取“陆生三法”过关,实现承认祖国大陆学历、开放陆生赴台的成果,完成了既定目标。而民进党在立法机构不占优势的情况下,长期拖延了“陆生三法”完成,且部分实现以“法律”形式明定陆生的限制措施,让其对绿营民众有所交代。因此,岛内舆论认为,此次修“法”结果国民党赢得了“里子”,民进党保住了“面子”。

  原因分析

  岛内民众要求开放呼声日益高涨,国民党适度退让及民进党抗争难以为继是“陆生三法”修正案顺利过关的主因。

  一是开放陆生赴台、承认祖国大陆学历已成为岛内主流民意。随着两岸经贸关系日益密切,人员往来日趋频繁,岛内民众对祖国大陆的认识不断加深,扩大两岸交流已成为岛内主流民意。尤其是开放陆生赴台就读,不但可以解决台湾“少子化”引发的教育资源过剩问题,而且是增进台湾教育国际化的必然之举,因此获得岛内民众广泛支持。在“陆生三法”修“法”过程中,台湾的各大院校校长、公立及私立院校协进会、台生会等教育界及学生、家长代表不断通过各种形式呼吁马英九当局开放陆生赴台,据台湾各院校协进会数据显示,80%的公立学校及100%的私立技专院校都支持这一主张,从而为“陆生三法”修正案通过营造了良好氛围。

  二是国民党为尽速通过“法案”,避免节外生枝而有所让步。由于绿营恶意杯葛,开放陆生赴台作为马英九的竞选承诺迟迟无法兑现,这将对其执政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尽速通过“法案”。同时,随着五都选举临近,国民党须果断处理“陆生三法”,以防止民进党借机操弄议题,进而冲击选情。况且,国民党在临时会上否决了民进党提出的“陆生学杂费应为私立大学台生的两倍”及“五年内不得调整陆生来台相关办法”的附带决议,已取得相当战果。因此,国民党在不影响整体修“法”结果的情况下做出适度让步,让“法案”平稳通过。

  三是民进党理屈词穷,见好就收。一方面,岛内民众对开放陆生的支持度不断提升,压缩了民进党抗争空间。而且民进党持续以肢体冲突阻挠“法案”,加深了岛内民众甚至国际社会对其“暴力党”的印象,不利其在日益临近的五都选举中争取中间选民,因此民进党必须尽快“找台阶下”。另一方面,民进党作为在野党必须全力反对有利国民党执政的“法案”,以争取绿营民众支持。在成功拖延“法案”1年多并让自己的部分主张入“法”后,民进党在明知无法阻挡“法案”通过的情况下见好就收,转移战场。民进党“立院党团”副干事长管碧玲在“法案”通过后声称,“我们力量有限,已经尽力了”,便是向绿营选民交心。

  后续影响

  “陆生三法”修正案通过不仅对岛内教育、经济产生积极效应,而且对马英九当局执政乃至两岸关系产生正面影响。

  一是有助缓解台湾教育面临的困境,为岛内教育质量提升增加动力。目前,台湾高校不同程度面临着招生规模日益萎缩,教育资源闲置,教师员额过剩等问题。据台湾教育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大专校院招生缺额为5万人,2009年缺额达到7万人,平均缺额率首度超过2成,创历年新高,且未来有不断扩大之势,造成部分大学面临“裁员”乃至“闭校”的危机。而开放祖国大陆学生赴台将一定程度缓解岛内高校招生困难。同时,祖国大陆学生赴台将产生“鲶鱼效应”,刺激台湾学生的竞争意识,并带来多元化因素,提升台湾大学教育质量。岛内不少知名教授指出,大陆学生学习认真,基础扎实,将对岛内大学中存在的懒散学风有激励作用。

  二是对马英九执政绩效提升创造利好。马英九上台初为做“全民总统”,在政策推行方面常向绿营倾斜,而且不敢坚持正确的施政方向,一遭遇绿营反弹就发生转向,这让泛蓝民众不满情绪累积。但在“陆生三法”审议过程中,马英九顶住了绿营强大压力,全力协调“府院党”的力量,甚至鼓励党籍民意代表不惜“大打一场”,力保法案过关。马英九展现出对推行政策的坚定决心,将有利其凝聚泛蓝士气。另外,随着陆生赴台规模逐渐扩大,将带动相关教育产业发展,为台湾高等知识分子提供教育就业机会,由此带来的利多将为马英九执政增添筹码。

  三是增进两岸青年交流,深化两岸互信基础。两岸青年学子是未来两岸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双方相互间的了解与交流明显不足,与当前两岸热络的经贸交流不相对称。马英九当局成功让开放陆生赴台的“法案”过关,迈出了扩大两岸文教交流的重要一步,势必有助两岸学子相互认知与情感融合,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注入活力。另外,“陆生法案”通过后带来的诸多正面效益及陆生在台就读的积极形象将为岛内民众开启一扇近距离了解祖国大陆的重要窗口,有助改善部分岛内民众长期形成的对祖国大陆的偏见,减少其对两岸深化交流的疑虑,深化两岸感情与互信。

  值得注意的是,在民进党恶意抗争下,“一限二不”入“法”,且教育部门仍宣称对陆生实行“三限六不”,这种不公平待遇将可能对陆生赴台的效果造成负面影响。未来马英九当局能否逐渐放宽限制、扩大陆生赴台规模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