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记著名画家郭怡孮先生
鲁安泰
在当今中国画坛,较之人物画与山水画的创作,花鸟画的创作与开拓尤为艰难。究其原由,不外乎传统花鸟画表现技法的完善和新技法、新理论的缺失。近代中国花鸟画发展的前期,出现了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郭味蕖等一代大师,把传统花鸟画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当代花鸟画家则无不以突破和创新为己任,进行着孜孜不倦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著名花鸟画画家郭怡孮先生便是代表人物之一。
郭怡孮,生于1940年,山东潍坊人,1962年毕业于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创作院院长,全国美协中国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等。
郭怡孮出生于书香门第,绘画的启蒙便源于严父与慈母。父亲郭味蕖是近代著名的书画家、美术史论家和美术教育家。母亲陈君绮是清末大金石学家陈介祺的后人,心灵手巧,诗文书画自幼蒙养。郭怡孮便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耳濡目染,长大成人。郭味蕖先生的好友、著名文学理论家田仲济教授,在回忆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去味蕖家中,这次多见了一个人,是他五岁的儿子,在他书室中画苹果,味蕖一改寡于言笑的习惯而大谈起画苹果来,他要儿子画两年苹果……”郭怡孮在自叙中也写道:“自幼涂鸦,少年时常磁石般地立在父亲作画的身旁,盯着看着学着。”大学三年级时,郭怡孮的花鸟画作品参加了北京市中国画展,时任北京市委领导的邓拓看了很是喜欢,他在北京日报上写文章说:“郭味蕖、郭怡孮父子同台展出,特别是郭怡孮画的燕子花生机勃勃,大有出蓝之概。”这给了青年时期的郭怡孮很大的鼓励。
在当代姹紫嫣红、风云际会的花鸟画坛上,郭怡孮称得上是一位卓然独立、自树风标的领军人物,他在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上齐头并进。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大开放时代,郭怡孮率先提出了“大花鸟”的概念。他认为,面对当前快速发展的网络时代,应该“站在世界艺术发展的高度来看中国画”,不但要使今天的花鸟画具备前人所不曾具有的“大视野”、“大境界”,而且还要有一种“大语言意识”,使今天的花鸟画能“成为当代精神文化的载体”。郭怡孮的花鸟画于内在精神和外在表现上、内容题材和形式构成上,皆与传统的花鸟画和当下大多数画家的花鸟画作品有着明显的区别,呈现出鲜明的艺术个性和强烈的时代风貌。他不但冲破了传统花鸟画因艺术趣味狭隘所造成的内容局限,将目光投向了广袤的自然和山野,不仅局限于将精神诉求乞灵于托物言志的简单化做法,而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强化个性化的视觉形象加以实现,而且将传统笔墨写意与工笔重彩相结合,融合各种表现语言于一炉,彰显出热情高昂的时代精神、蓬勃旺盛的生命活力、鲜明充沛的民族特点和恢弘博大的文化内涵,实现了花鸟画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换。
郭怡孮提倡的“大花鸟”理论不仅是当代花鸟画高屋建瓴的战略性理论,而其花鸟画实践,则是一曲蓬蓬勃勃的生命赞歌。他的创造性就在于把握时代品格的追求和自然情感的充盈,打破了古人折枝花卉的传统程式,号召画家的视野应从庭院、室内走向山野,走向生生不息的大自然,以使花鸟画更具有现代绘画的精神性,更具有技法的自由性和情感的表述性。他在中国绘画的传统中去开拓,在中国画内在的艺术规律中去探寻,在卓著成就的画家经验中去总结,在西方现代绘画的观念中去汲取,更在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中另铸新意。他还多次进入山野,进入热带雨林,进入非洲荒原,去体味大自然的神奇与壮丽,雪域高原、罗梭江畔、武夷山下、北国边陲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原来被文化选择所遮蔽的野卉山花开始进入他的视线,那些从未见过的奇花异草也纳入他的花鸟世界。著名画家何海霞先生看完郭怡孮画展后对他说道:“我向你祝贺,你拥抱社会,拥抱自然,拥抱生活,这是你的心态。”
郭怡孮的作品以其新颖丰富的题材和富有张力的表现形式深受海内外书画爱好者欢迎,曾多次在祖国大陆、台湾及美国、法国、日本、加拿大、肯尼亚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多次应邀在加拿大、日本等国及香港地区讲学,进行学术交流;曾获“文化部优秀美术作品奖”、“中日水墨画特别优秀奖”等。此外,他还出版有《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郭怡孮》等多部画集,编著有《中国画教材》、《郭味蕖花鸟画技法》、《白描花卉写生》、《中国画花卉技法》、《花卉写生教程》、《花鸟画创作教学》等。
郭怡孮作为一位学者型的艺术家,自有其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他十分热衷社会公益活动,多次参加红十字会等组织的书画公益捐赠和拍卖活动。他还为了将当代优秀画家和画展推荐到自己的故乡——山东潍坊,在潍坊建起了第一家民办公助的大型公益性美术馆——郭味蕖美术馆,为社会搭建起了一个美术教育和学术研究的新平台。此外,他还投身于祖国的和平统一事业,自担任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理事和书画家联谊委员会主任以来,多次组织和参与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几次去台湾举办交流画展,以他的艺术成就和人格魅力,为祖国的和平统一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画如其人,作品是热情奔放的生命赞歌,生活中的郭怡孮为了他的理想孜孜不倦地工作着、努力着。就像他所讲的,中国画正处在大变革的新时期,是挑战又是机遇,我们这一代人有责任承担这一重任,我们满怀信心地迎接中国画的春天。
在此,我们衷心祝愿郭怡孮先生在今后的艺术探索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相关新闻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