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10年第一期  > 正文

促进两岸共同发展促进两岸共同发展

日期:2010-02-23 09:15 来源:《统一论坛》 作者:李忠诚 翟超群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名誉会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民主建国会原主席成思危
 
李忠诚  翟超群 
 
  在两岸同胞往来日益频繁、经济联系更趋密切的今天,进一步推动两岸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实现优势互补,达到互惠互利,不仅将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奠定更加扎实的基础、提供强大的动力,而且也将更有利于造福两岸人民,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为此,新年伊始,我们就两岸经济合作问题采访了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名誉会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民主建国会原主席成思危。

  谈到目前两岸经济合作的现状,成思危说,对海峡两岸经济合作问题,我一直比较关注,去年六月份,还利用去台湾讲学的机会做了一点实地调研。应当说,两岸经贸合作发展比较快,前景也比较好。

  谈到两岸经贸合作发展迅猛的主要原因,成思危说,主要是两岸在经济上存在很强的互补性。根据我与台商的接触,祖国大陆对台商有着巨大的吸引力。除了两岸人民都是中国人之外,还在于:一是祖国大陆的市场巨大。我遇到一位做鞋子生意的台商,他说在台湾一年卖6万箱鞋子就很不错了,但是在大陆做生意,每年至少可以卖30万箱。二是因为祖国大陆经济发展快,由此拉动市场需求增长也快。无论是哪个行业,大多数台商在祖国大陆投资之后,一般都会扩大经营。三是祖国大陆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这个优势依然存在。四是因为随着祖国大陆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名牌以及高档消费品的需求也在迅速扩大。我们虽然不提倡奢侈的消费方式和理念,但中国年轻人就是喜欢更新的东西,这是不能回避的一个消费习惯。比如手机,比较节俭的年轻人一两年时间都要更换一部,更有的年轻人只要有新款上市便要更新。五是祖国大陆研发能力相对较强,科研人员比较多,台湾企业的设计、研究部门也开始逐步转到祖国大陆,当然这也有祖国大陆科研成本较低的原因,工程师的工资在祖国大陆比在台湾要低得多。祖国大陆具备的上述这些优势,对台商还是有很大吸引力的。

  从祖国大陆的角度来讲,台商的到来也是有诸多裨益的,因为台湾在经济上还是有一定的特色。一是台商在经营管理上有一定优势,开拓市场的能力也比较强。毕竟他们进入国际市场上比较早,对国际市场的了解较为深入。二是台商可以为祖国大陆带入资本。三是台湾经济发展偏向于高端产品,很多低端产品则很难与祖国大陆竞争,祖国大陆的低端产品在台湾还是占有一定市场的。当然,近年来,祖国大陆的高端产品发展迅速,有很多也在逐步进入台湾市场。

  所以,从两岸经济的互补性来说,一方面祖国大陆市场大,经济发展快,提供给台商很多的投资机会;另一方面,台商进入祖国大陆也促进了祖国大陆产品的升级换代。

  谈到两岸经济今后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成思危说,以前在民进党执政时期,两岸经贸合作虽然面临诸多障碍,但仍是在发展。近两年来,两岸经济合作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两岸在经贸合作上面临进一步升级的问题,需要在原有基础上寻找新的方向和切入点。

  第一个方向便是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上有许多合作的机会。由于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发达国家需求减少,我们的出口也在减少,这就要求我们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有以下四个:一是新能源。发展新能源既可以减少我们对石油的依赖,又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二是现代服务业。这包括现代金融业、信息业、管理业、物流业、会展业、咨询业等现代第三产业,而非餐饮、住宿之类的传统第三产业。三是房地产。中央提出经济发展以城镇化为依托,按照一般标准,实现工业化时城镇人口应占到70%,而我们现在只占46%。我们每年大约要转移1000万农业劳动力进入城镇,这就意味着每年大约要有2000万人口进入城镇。因而,对于中低档住房,始终存在巨大的需求。房地产是一个能够比较持续地拉动经济增长的行业。虽然目前房地产市场存在房价过高等问题,但需求巨大。这就要求我们加大中低档住房的建设力度,而要少搞豪宅。四是文化产业。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发展文化产业潜力还是很大的。虽然近年来中央提倡软实力建设,文化产业有了很大发展,例如孔子学院的建设等,但总体来说,我国的文化产业目前仍处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2008年,文化产业增加值7800亿元,只占GDP总量的2.6%,而发达国家却可以占到10%以上。况且,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不仅仅局限在经济层面,可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于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需求,有利于小康社会的建设;还有利于增强世界对中国的了解,有利于和谐世界的建设。如果发展得好,这将是一个很大的经济增长点,成为逆势而上的一个产业。这四个方面的发展,海峡两岸的合作都还是有机会的。台湾也在发展新能源;台湾的现代服务业要比祖国大陆发达;台商可以带进大量发展房地产业所需的资金;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祖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中华民族,有共同的历史文化根源。

  第二个方向是未来企业的合作方式上会有所突破,不再着重量的扩大,而是着重质的提高,就是要提高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从这个层面上说,两岸不会再着重采取合资建厂这种简单的模式,更多的将是互相兼并,通过兼并来提高创造价值的能力,这是以后的一个方向。当然这个方向的实现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政策的放宽。目前来看,祖国大陆的政策比台湾放得宽。希望台湾能够在放宽政策方面有所改进。大家都应该看到,企业兼并是世界的潮流。

  第三个方向便是祖国大陆在经济发展的升级上,两岸会有广阔的合作空间。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提高,面临一个经济升级的问题。经济发展有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依靠原料;第二个层次依靠产品;第三个层次依靠资本;第四个层次依靠知识。目前,祖国大陆主要是处于依靠原料和产品这两个层次。在以后的经济发展中,要更加注重资本,庞大的外汇储备不能老是去买外国债券,也要进行其他投资活动。在这个方面,应该说台湾也是有一些经验的。这几年,祖国大陆经济对外投资的增长速度还是比较快的。2006年时,资本输出累计只有1000亿美元,近三年来对外投资的数量逐渐接近引进外资的数量。在这方面,祖国大陆可以与台湾的企业联合起来,一同开拓国际市场,增加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分量。

  谈到两岸合作的前景,成思危说,现在两岸合作总体势头很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对台湾来讲,有些政策需要进一步放宽,例如不承认祖国大陆学历、对祖国大陆企业兼并台湾企业以及祖国大陆企业到台湾投资还有种种限制等。祖国大陆现在的政策相比较而言要宽松一些,当然,对于祖国大陆来讲,一下子都放开也是不现实的。所以中央正在逐步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有些政策可以在那里先搞试点,取得经验后再在全国逐步推广。如果现在的势头能够继续下去,对两岸的经济前景还是应该抱乐观态度的。两岸“三通”已经基本实现,金融合作也签订了备忘录,以后会建立更加紧密的经济合作关系。“两会”商谈对两岸经济合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希望这种合作能够继续下去并不断发展。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