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11年第二期  > 正文

中国政府对台方针政策的历史沿革(一)

日期:2011-04-23 08:07 来源:《统一论坛》 作者: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到目前为止,中共中央对台方针政策经历了四个时期。不同时期的国际国内形势和两岸关系特点不同,对台工作重点和任务也有所不同,但各阶段的方针政策的发展既与时俱进,又一脉相承。

  第一时期 解放台湾的方针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实行解放台湾的方针,经历了武力解放台湾与和平解放台湾两个阶段。

  一、武力解放台湾

  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败局已定。此时,中共中央已估计到国民党将把最后的落脚点放在台湾。为了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全中国,中国共产党做出了解放台湾的战略部署。1949年3月15日,新华社发表题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社论,首次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1949年6月,中共中央军委一再电告第三野战军和华东局,请注意认真研究解放台湾的问题,以较少的代价在较短的时间内解放台湾。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抓紧进行军事部署,成立了前线指挥部,粟裕任总指挥。1949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发表《告前线将士和全国同胞书》,明确提出1950年的任务就是“解放海南岛、台湾和西藏,全歼蒋介石集团的最后残余势力。”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美国海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空军第十三航空队进驻台湾,公然以武力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这种侵略行径遭到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强烈抗议和反对。在中国共产党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后,我战略重点由东南转向东北,解放台湾的计划被迫搁置。

  1953年7月朝鲜战争结束。台湾当局开始加紧推动与美国签订“共同防御条约”。1954年7月,党和政府向全国人民再次提出解放台湾的任务,表示不能承认美国军事干涉和占领台湾。人民解放军于9月3日开始炮击金门(即所谓第一次台海危机)。美国政府不顾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于12月2日与蒋介石集团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把台湾、澎湖列岛置于美国的“保护伞”下,阻挠中国统一。对此,周恩来总理于12月8日发表声明,指出所谓“共同防御条约”根本是“非法的、无效的”,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完成自己祖国的完全统一。1955年1至2月间,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海战役,解放了一江山岛和大陈岛。

  二、和平解放台湾

  一江山岛和大陈岛解放后,蒋介石集团控制的区域仅包括台、澎、金、马,美国更深入地插手台湾事务,美蒋矛盾凸显。美国企图推行“两个中国”的政策,最终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蒋介石在维护一个中国的立场上,同祖国大陆存在着“共同语言”。同时,国际形势趋于缓和,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议签订,1954年7月越南停战协议签订,台海紧张局势愈来愈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祖国大陆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因此,中共中央及时调整了对美、对台政策,提出和平解放台湾,并从两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敦促美国政府与中国政府谈判。1955年4月亚非会议(即“万隆会议”)期间,周恩来发表声明指出:“中国人民同美国人民是友好的。中国人民不要同美国打仗。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讨论和缓远东紧张局势问题,特别是和缓台湾地区紧张局势问题。”这一声明得到了美方的响应,由此促成了中美大使级会谈(即日内瓦一华沙谈判)。这一谈判从1955年8月一直谈到1970年,共历时15年,谈了136次,核心就是台湾问题。

  二是向台湾当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倡议。1955年4月,周恩来在访问缅甸期间与吴努总理会谈时说:“如果美军撤退,我们可能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如蒋介石接受,我们欢迎他派代表来北京谈判”;“只要蒋介石同意中国的和平与统一,同意和平解放台湾,并且派代表来北京谈判,我们相信即使蒋介石本人,中国人民也可以宽恕他。”5月,周恩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上明确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这是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

  1956年以后,祖国大陆进入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不仅需要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而且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共产党进一步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并且提到同国民党进行第三次合作。1956年1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讲:“古人有言,不咎既往。只要现在爱国,国内国外一切可以团结的人都团结起来,为我们的共同目标奋斗。”他还说,比如台湾,那里还有一堆人,他们如果是站在爱国主义立场,如果愿意来,不管个别的也好,部分的也好,集体的也好,我们都要欢迎他们为我们的共同目标奋斗。毛泽东还宣布:“国共已经合作了两次,我们还准备进行第三次合作。”此后,毛泽东、周恩来在不同场合进一步阐明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方针政策,其要点概括起来有:

  (一)省亲会友、来去自由。充分理解在台湾的国民党军政人员早日与家人团聚的心情和愿望,他们可以同在祖国大陆的亲友通讯,可以回到祖国大陆省亲会友,各级人民政府保证来去自由并提供各种方便和协助。

  (二)既往不咎、立功受奖。凡是愿意走和平解放台湾道路的,不论先后,不论任何人,也不论过去犯有多大罪过,中国人民都将宽大对待,不咎既往;凡是在和平解放台湾中立了功的,中国人民都将按照立功大小,给予应得的奖励和适当的位置。台湾只要与美国绝断关系,可以派代表回来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全国委员会,但外国军事力量必须撤离台湾海峡。

  (三)国共合作、爱国一家: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过两次,第一次合作有国民革命军北伐的成功,第二次合作有抗战的胜利,这都是事实。和为贵,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台湾问题是内政问题,中国共产党准备与国民党进行第三次国共合作。

  (四)和平解放、互不破坏。和平解放台湾的可能性在增长。不但台湾同胞希望回到祖国怀抱,就是那些跑到台湾去的国民党军政人员,也有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只有实现统一,才是他们的唯一出路。如果台湾回归祖国,一切可以照旧,但是不要派特务来破坏,我们也不派“红色特务”去破坏他们。

  中国共产党在处理台湾问题时,把与台湾当局之间的矛盾和与美国的矛盾区分开来,坚决反对外国势力的干预和插手。自第一次台海危机以后,美国政府一直逼迫蒋介石集团撤出金门、马祖,以造成两岸“划峡而治”的局面。这一阴谋遭到了海峡两岸中国人的共同反对。为了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适时提出了“联蒋抵美”的策略。1958年8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以猛烈炮火轰击金门,这就是震惊世界的“第二次台海危机”。炮击金门有力地打击了美国策划的“划峡而治”图谋。

  炮击金门后,中国共产党又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许多重要原则。1960年5月22日,毛泽东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研究了对台工作问题,认为台湾宁可放在蒋氏父子手里,不可落到美国人手中,对蒋介石我们可以等待,解放台湾的任务不一定要他们这一代完成,可能留交下一代人去办;现在要蒋介石过来也有困难,逐步地创造些条件,一旦时机成熟就好办了。

  1963年,周恩来将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即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四目为:(1)台湾统一于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台湾之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2)台湾所有军政及经济建设一切费用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政府拨付(当时台湾每年赤字约8亿美元)。(3)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俟条件成熟并尊重蒋介石的意见,协商决定后进行。(4)双方互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毛泽东一再表示,台湾当局只要一天守住台湾,不使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祖国大陆就不改变目前的对台关系。

  在中国共产党对台方针的推动下,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对台工作取得了进展。但是,“文化大革命”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对台工作。在这一时期,周恩来保护了大批民主人士和朋友,他们在后来的对台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毛泽东、周恩来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日关系的正常化,为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不可或缺的条件。(待续)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