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11年第二期  > 正文

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须正视台湾认同危机

日期:2011-04-23 08:16 来源:《统一论坛》 作者:余克礼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2008年国民党重新执政以来,两岸执政党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政治互信的基础上,恢复两岸“两会”协商,先后共签署了十五项协议,达成一项共识,两岸制度化协商不断深入;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定签署和实施以及两岸经合会成立,标志着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率先在经济领域获得突破,两岸经济合作关系的机制化和制度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然而,在两岸关系步入和平发展轨道并推进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同时,两岸关系发展也潜藏着诸多挑战,这不仅仅表现在两岸之间固有的历史分歧和长期存在的一些结构性矛盾等方面的问题不易解决,而且更体现在岛内民众国家和民族的认同危机的不断加深上。这也是两岸双方各种层级、各个界别互动频繁,两岸经济关系日趋紧密,两岸人员往来和各项民间交流迅猛发展,但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和身份认同与两岸关系大发展的现况存在较大落差的根本原因,所以努力构建两岸特别是岛内的共同认同感,至关重要。

  凝聚两岸共识

  凝聚两岸同属“一个民族”、同属“一个国家”的共识,对稳定与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至关重要。

  在过去的短短两年多时间,两岸关系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完全是建立在两岸的执政党都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政治基础之上。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由于李登辉、陈水扁在位期间推行“去中国化”政策,岛内在两岸同属一个中华民族、同属一个中国这一本来不是问题的政治认同上出现了错乱。

  在岛内选举政治、选举文化、选举利益高于一切的特殊政治环境下,公开敢于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华民族、一个中国的声音趋小,而强调所谓“台湾主体性”、“台湾主权”的声音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这种趋势更不利于两岸共同构建、凝聚两岸同属一个中华民族、同属一个中国的共识,更不利于破解两岸政治难题。

  因此,要稳定与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就必须面对制约两岸关系发展的核心问题,即不断地凝聚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共同认同,厚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为解决两岸政治难题创造条件。

  基于此,现阶段两岸执政当局首先应旗帜鲜明地坚持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政治立场。这对现在的台湾执政者来说不应有多大的障碍,因为国民党无论是在朝还是在野,其政策纲领和所坚守的法律法令无不体现了这一点,更何况国民党的全称叫“中国国民党”,信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念”。

  其次是要努力凝聚岛内社会的共识。虽然目前岛内的环境要形成“两岸一中”的共识仍有相当的难度,但可从凝聚两岸同属“一个中华民族”着手,逐步向回归认同“两岸同属一中”方向发展。国、民两党最近对“九二共识”的争论,民进党内有人提出“宪法各表”等论述,也有无法从根本上否认两岸同属一中的意味。如果两岸能在同属一个中国问题上形成共识,对两岸扩大共识,增进互信,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至关重要。两岸只要在这一问题上能形成更为清晰和明确的共识,就能够在搁置争议的基础上求同存异,进而聚同化异,廓清岛内民众在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等重大问题上的混乱,重新构建岛内民众正确的国家民族认同观,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实质性的大突破奠定坚实的基础。

  共同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共同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增强两岸民族意识、凝聚两岸共同意志的重要途径。

  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灿烂的中华文化,始终是维系两岸同胞民族情感的精神纽带,也是维护中华民族团结和谐与国家统一的重要精神支柱。台湾文化是具有台湾特色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两岸同胞共同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无疑有助于增进两岸同胞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因此,两岸执政党和执政当局有责任从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高度思考两岸关系发展的共同方向,共同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以塑造两岸同胞的共同意识,增强两岸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

  两岸双方对文化交流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的重要性具有相当高的共识,也非常重视文化在连接两岸同胞之间的精神纽带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在“六点意见”中不仅深刻阐述了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而且郑重提出了“协商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协议”的重要主张。

  共同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是两岸执政党、执政当局在当前形势下最大的共识。因此,两岸双方应在此基础上顺应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客观要求,不断推进两岸文化与教育交流,尽早商签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协议,使中华文化真正成为连接两岸同胞的纽带,拉近两岸同胞在国家、民族认同上的距离。

  巩固与发展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成果

  巩固与发展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成果,是增进与扩大两岸同胞国家、民族认同的重要基础。

  两岸关系的主体是两岸同胞,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两岸“两会”恢复商谈两年多来,两岸关系发展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国民党执政当局实施的积极开放的大陆政策,得到了台湾民众的充分肯定与赞扬。

  可以说,随着两岸关系不断取得重大进展,特别是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局面的形成,越来越多的岛内民众已直接感受到两岸关系改善与发展带来的好处,随着相关受惠群体、行业和地域的不断扩大,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民意基础亦会逐步增强。

  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仍有相当一部分台湾民众对祖国大陆缺乏基本的了解,甚至对祖国大陆还有较大的成见和误解,也有一部分台湾民众尚不适应两岸关系的全面改善,感觉速度和变化过快。这些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两岸毕竟经历了太长时间的分隔和意识形态的对立,不可能一夕之间化解历史遗留下来的隔阂与误解、误会。正因为如此,进一步增强台湾同胞对两岸关系发展的认知,尤其是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对两岸关系发展的干扰,扩大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成果,耐心化解两岸同胞之间的隔阂与误会,拉近两岸同胞的距离,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对祖国大陆来说,要认真思考如何在两岸关系发展过程中化解台湾同胞的疑虑,不断消除两岸人民之间的隔阂,真正设法增进两岸同胞的民族感情,巩固并扩大两岸关系发展成果,确保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健康发展。

  对台湾来说,应以理性、务实、客观的态度来接近祖国大陆、了解祖国大陆,逐渐地去真正认识祖国大陆,放弃成见、偏见甚至某种敌对、敌视心理,让两岸在和平发展中实现融合,在互利互惠中实现双赢,共同走出不幸的历史,共同迎接美好的未来。

  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增强两岸国家、民族认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强大动力。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是近代以来无数中国仁人志士为之牺牲奋斗的伟大理想,更是当今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两岸领导人更以振兴中华、实现民族复兴为己任。胡锦涛总书记在“六点意见”中指出: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包括大陆和台湾在内的中国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两岸同胞有责任把它维护好、建设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两岸同胞共同奋斗,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要靠两岸同胞共同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由两岸同胞共同享有。最近马英九先生明确宣示要“振兴中华”。两岸领导人的宣示既反映了所有中华儿女的心声,更是凝聚两岸同胞共识的纽带。

  在中华民族迈向复兴的历史时刻,两岸各界应共同努力,抓住历史机遇,将两岸关系发展融汇到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之中,共同携手开创民族复兴的美好未来。只要两岸中国人能够“站在全民族发展的高度”,自觉地为振兴中华而共同奋斗,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方向,两岸同胞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就会不断增强,中国的未来、中华民族的未来就充满了希望。

  进一步深化目前的各种交流实现两岸经济社会交流正常化

  当前最迫切的是进一步深化两岸经贸合作、人员往来和各项民间交流,实现两岸经济和社会交流的正常化,为两岸共同探讨破解政治难题,为政治协商创造条件,预作准备。

  推进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及实现两岸人员往来、交流的全面正常化,是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两岸经济关系的正常化可以厚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经济基础,两岸人员往来和交流的正常化则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两岸关系保持稳定与发展的支柱和动力。

  随着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和实施及后续协商的展开,以及两岸全面实现“三通”,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迈入制度化和机制化的轨道,祖国大陆同胞赴台旅游稳步发展,两岸人员往来、文教交流开始迈入规模大、平台多、领域宽、内涵深的新阶段。

  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大进展并未消除阻碍两岸关系完全正常化的结构性矛盾。当前要巩固两岸和平发展的各项成果,最迫切的是要进一步深化两岸经贸合作、人员往来和各项民间交流,实现两岸经济关系和社会文化交流的全面正常化。在两岸经济关系上应尽快推进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后续协商并达成协议,实现两岸经济一体化等等。在人员往来和民间交流上应加快建立制度化的交流机制,拓宽两岸交流的领域和深度,清除可能发生的各种干扰。

  (作者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理事)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