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11年第六期  > 正文

吴伯雄祖籍福建永定

日期:2011-12-23 08:31 来源:《统一论坛》 作者:李文艺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家族渊源

  上古时已有吴姓。一说:舜的后代有封在虞,因“虞“与“吴”音相近,故舜后有吴姓;一说:颛顼帝时有吴权,其后亦有吴氏;还有一说:少康帝时有神箭手吴贺,其后有吴姓。“吴”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是黄帝轩辕氏的直系后裔。商时,黄帝的12世孙古公亶父(周太王)建立了周部落。太王有三子,其中小儿子季历颇有才干,生子姬昌,姬昌出世时,有圣瑞出现,所以太王就属意姬昌接位。太王的大儿子太伯和二儿子仲雍知道了父王的意思是先传位给季历,再传位给姬昌,就决定自动让贤,便一起南下荆蛮(周人敌视楚国的称呼)。太伯和仲雍给当时比较落后的江南带去了中原先进的文化,被当地土著推举为君长,号称句吴。太伯死后,由仲雍继位。周武王(姬昌为文王,其子姬发为武王)灭商后,仲雍的3世孙周章为诸侯,国号改称吴,并追封太伯为吴伯。至仲雍的第19世孙寿梦称王,建都今江苏吴县。寿梦的第四子季扎本该继承王位,但他避而不受,逃到延陵以耕田为生。此后吴王寿梦的后裔分为两支:一支在政治上发展,出现了吴王阖闾、吴王夫差等著名国君;另一支则是季扎及其后裔独立发展,人丁繁衍众多,构成了当今吴姓的绝大部分。吴国被越国所灭后,其子孙便以国为氏,称吴氏。

  吴国灭亡后,夫差的太子吴鸿被流放到江西,夫差之后还繁衍于江浙、安徽、山东、河南境内的一些地方。隋唐时期,吴氏已广泛地分布于大江南北。唐高宗时有吴姓将佐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唐僖宗时,有吴姓将佐随王审知入闽,皆在福建安家落户。吴氏迁居台湾始于1291年,入台第一人是元朝礼部员外郎吴光斗,他奉命率6000人乘船“往使琉球”(即台湾)。明朝末年以后,福建、广东沿海吴氏有许多人前往澎湖、台北、高雄等地谋生创业。

  吴伯雄祖籍在福建省永定县下洋镇思贤村。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五月,吴伯雄的曾祖父吴圣昌(胜昌)携妻、儿(即吴伯雄的祖父)吴荣棣(禄),离开思贤村到台湾桃园县中坜乡(今中坜市)开居。吴圣昌(胜昌)悬壶乡里,颇孚众望。吴荣棣(禄),又名吴朝光,自幼勤奋好学,是晚清秀才,在中坜设教兴学,教育邻近青少年,台湾学者认为他“文名德性,素孚桑梓”,“发皇汉学,厥功至伟”。吴家真正发迹是在吴伯雄的父亲吴鸿麟这一代。吴荣棣(禄)传八男。老大吴鸿森,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光复后,曾任台湾“国民参政员”、“国大”代表。老二吴鸿麒,日本大学法科毕业,台湾光复后,曾出任台湾高等法院推事,任职期间对当时国民党军政人员贪污腐败、欺凌百姓的案件能秉公执法、严肃处理,于是与军政当局结下了积怨。1947年,吴鸿麒成了“2·28”的受难者。吴伯雄的父亲吴鸿麟排行第三,毕业于台北医专,除有精湛的医术在自己开设的医院行医以外,对人类学的研究造诣极深,曾于1970年7月应邀参加在丹麦举行的世界医学会会议,曾连续当选三届桃园县的议员,其中担任桃园县第二届议会议长,当选过第四届桃园县县长,退出政坛后出任台湾新竹区中小企业银行董事长、“新国民”综合医院院长。吴鸿麟的五个弟弟,鸿炉、鸿勋、鸿亟、鸿煎、鸿烹或经营商贸、运输,或当教员“乐育英才”。

  思贤村吴姓村民的上祖是中原南迁的客家先民,是春秋吴公子季札延陵季子之裔,其郡号为“渤海”,其入闽始祖为吴乘顺(吴宥)。吴乘顺(宥)经艰难迁徙,先在福建省宁化县石壁村立足,其后代再迁往闽西龙岩和广东省增城等地。永定县下洋镇思贤村的吴姓开基祖是念一郎纲。吴伯雄为吴姓客家人入闽始祖吴乘顺(吴宥)传下的第27代裔孙,是念一郎纲传下的第16代裔孙。

  祖国大陆亲缘

  尽管吴氏家族都迁徙往台湾,但在吴伯雄祖籍地思贤村至今还住着他一位很亲的人,即他的堂兄吴逸翰。吴氏宗长、吴伯雄的堂兄吴逸翰是马来西亚归侨,过去曾长期在香港至韩国之间跑船做高丽参生意。吴逸翰回到老家后,曾经长期担任永定县的侨联主席,为永定与海外侨亲联亲的联系发挥过重大作用。

  “我是吴伯雄的堂哥哥,他是同我们最亲的。”吴逸翰曾说道。在确认吴伯雄祖籍地就在思贤村的事情上,吴逸翰更是功不可没,正是他辛苦努力,辗转调查,才联系上了远在台湾的吴伯雄的父亲吴鸿麟。1995年11月,吴鸿麟长子吴运雄回来祭祖,并在应昌楼住了一个晚上,终于在140年后重续亲缘。在他90岁寿辰时,吴伯雄特意题词祝贺,并且应吴逸翰的请求,为《永定吴氏宗谱》封面题词,为吴氏家庙题赠“敬总绍德”牌匾。

  回乡祭祖

  2000年11月19日至21日,担任中国国民党副主席、伯仲文教基金会董事长、台湾客属总会会长的吴伯雄,率台湾12个客属团体近300台胞来到闽西客家祖地龙岩市,参加世界客属第十六届恳亲大会。在大会举行期间,吴伯雄回到家乡永定,并在吴氏宗祠崇德堂祭祖宗。

  21日,当吴伯雄偕夫人戴美玉来到吴山脚下,平生第一次站在吴氏宗祠的列祖列宗神位前祭拜时,不禁心潮起伏。他的父亲吴鸿麟,直到97岁高龄仙逝时,内心最大的遗憾就是终生没能回到祖籍地省亲祭祖。所以,当吴伯雄完成了一系列拜祖仪式后,他眼含着热泪激动地说;“5年前,先父临终前叮嘱我一定要返乡谒祖,此事萦绕心头已久,今天我终于回来了!”

  随后,吴伯雄步行至思贤小学,参观了新建的教学楼,并向小学捐钢琴、小提琴以及10万元人民币。吴伯雄说:“我们客家乡亲有一句名言:‘晴耕雨读’,我们客家人有耕读为本的传统,两岸的前途寄托在我们的孩子身上。”在思贤小学,吴伯雄欣然题写“思贤村”三字,吴伯雄夫人戴美玉也题词“回家的感觉”。 

  下午,吴伯雄来到永定县高头乡,参观了7月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福建土楼中的承启楼和侨福楼。吴伯雄表示,土楼的魅力不仅在于建筑的精美,更在于它代表了客家敦亲睦邻、守望相助的传统文化,所体现的是客家人彼此尊重、和谐相处的处世理念。 

  “我们客家还有慎终追远的传统精神,回乡祭祖就是这种传统的体现。现在台湾已有三分之一的客家乡亲到大陆祭祖寻根,这次我回到永定,确实有了回家的感觉,两岸同属中华民族,血缘的力量、文化的力量让我们维系在一起。”吴伯雄说。 

  “各位乡亲,大家好,我们要将客家人刻苦耐劳的精神发扬光大,一同为两岸的未来共同打拼,好不好?”在致辞的最后,身为客家人的吴伯雄,不忘用语言的力量再次拉近与乡亲们的距离,他用抑扬顿挫的客家话,与乡亲共勉,希望一同为两岸的未来打拼。这段贴心的话语,赢得了现场乡亲如潮般的掌声。 

  除了用客家话和乡亲“套近乎”,吴伯雄也不忘自己的幽默“本色”。他对乡亲们说,50年前,他就住在厦门附近,不等乡亲们反应过来,吴伯雄赶紧揭开谜底,他说那时他在金门当兵,“当时有两门大炮正对着大陆呢”,随后话锋一转,他说希望这种炮口相对的日子永远不再,一同走向灿烂的明天。

  最后,他用客家话向乡亲们发出邀请:“希望两岸往来越来越密切,福建的客家乡亲们也能去台湾看看,到时我在台湾招待大家!”

  2011年6月14日,参加在厦门举行的第三届海峡论坛的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之子、台湾桃园县长吴志扬,来到祖籍地福建省永定县下洋镇思贤村,举行祭祖仪式并祭扫祖墓。这是吴志扬首度回到祖籍地祭祖恳亲。

  当天上午10时许,吴志扬一行抵达时,思贤村早已张灯结彩,热闹非凡,近千名热情的父老乡亲等候在道路两旁。吴志扬夫妇一下车,就被热情的宗亲团团围住。村民们舞龙舞狮,燃放鞭炮,以浓郁的传统客家礼仪欢迎亲人返乡。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贵州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浙江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