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11年第六期  > 正文

牢牢把握港台、澳台交流的几个着力点

日期:2011-02-23 08:49 来源:《统一论坛》 作者:澳门 柯为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港台、澳台交流作为两岸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内地各省市与台湾的交流,长期以来具备良好基础,无论是人员往来次数,还是经贸数量,都遥遥领先。当然,受两岸关系大气候所限,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港澳与台湾之间也缺少官方交流和联系。甚至在国民党重新在台湾上台初期,伴随两岸实现“三通”,乃至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及进展到祖国大陆省部长层级以上官员赴台交流,港澳与台湾之间的高层联系仍然不多,与极为热络的民间联系形成强烈反差。

  2010年4月以来,随着香港的“港台经济文化合作协进会”及台湾的“台港经济文化合作策进会”(“小两会”)成立,台湾宣布驻港澳机构更名,港澳宣布在台设办事机构,港澳台高层互访频密等重要事件相继发生,港台澳台交流再次引起世人关注。许多关心两岸关系发展的有识之士,期待着港台、澳台交流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阶段能结出更多丰硕果实,同时积极献计献策,希望为港台澳台关系发展贡献心力。笔者在此就港台、澳台交流应该把握的着力点提几点粗浅设想。

  一,港台、澳台交流应服从、服务于两岸关系发展大局。港台、澳台交流再怎么特殊,也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部分。2008年5月以来,两岸关系之所以迅猛发展,根本原因在于两岸双方建立了初步互信,维护了共同的政治基础。同样,港台、澳台交流要保持健康发展,也需要维护好“一中框架”,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坚决避免“台独”、“独台”、“偏安”之类的言行干扰正常的交流活动。任何偏离两岸共同政治基础的所谓“先行先试”,都可能使交流成果毁于一旦,严重伤害港台、澳台关系。不仅两岸之间存在以“一个中国”为主要内容的“九二共识”,国际社会也普遍存在着“一个中国”共识。在未统一前,台湾无法在外交上与祖国大陆共享主权,无法加入需要主权身份的国际组织。

  二,把“一国两制”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港台、澳台交流。港澳回归以来,中央政府严格按照基本法办事,贯彻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港澳地区保持了繁荣稳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了解澳门的人常常用“翻天覆地”形容澳门12年来的巨大变化。空间有限、人力有限、资源有限的澳门,创造了人均生产总值接近5万美元的经济奇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名列世界前茅。回归前的社会治安顽症彻底治愈,成为世界上治安状况最好的地区之一。

  香港的发展成果同样令人震撼,经历两次金融危机等重大事件考验,依然稳固保持着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的重要地位。2010年,香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8%,是回归以来最高的一年,经济总量达1. 7万亿港元。作为世界第11大贸易体,机场货运量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居全球第2位和第3位。一举夺得“全球外来直接投资金额最多市场”中的季军,仅次于美国及中国内地两大世界经济体。透明国际清廉指数从1997年的第18名,上升到第13名,连续多年保持经济自由度世界第一。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香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国际空间:没有外交官,却有前官员陈冯富珍担任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地方虽小,却拥有110多个外国领事馆;外交资源丰富,特区官员在国际上空前活跃。事实充分说明,香港作为自由港和国际化大都市,背靠祖国,面向世界,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高度自由开放的经济体系,广泛的国际市场联系,高效的行政管理,以及一大批成功的企业家和各界精英,都决定了香港的前途是光明的,地位和作用不可替代,有关香港边缘化的传言站不住脚。

  香港“一国两制”的发展不仅获得香港各界的肯定,同时也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美国国务卿希拉里7月访港时指出,在“一国两制”政策下,香港仍然是连接中西方的桥梁。高度赞扬香港充分体现和证实了她所认为的健康经济竞争四大原则:开放、自由、透明及公平。她还称赞香港拥有透明的经济环境、良好的管理、法制、新闻自由、司法独立和公民社会,香港发展经济的模式,有值得周边其他国家和地区借鉴的地方。港澳回归以来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是“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的重大胜利,预示着“一国两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长期以来,在李登辉、陈水扁等分裂势力肆意污蔑鼓噪下,“一国两制”在岛内被严重污名化。随着两岸关系好转,台湾应创造条件让民众客观理性地认识港澳回归以来的发展成就,客观理性地理解“一国两制”科学内涵,客观理性地评价“一国两制”实践的效果。港澳也应全面总结回归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发展的经验教训,引导港澳同胞用台湾民众听得懂的语言、易于接受的方式,向岛内传递“一国两制”实践的完整信息。同时,港澳各界也要注重听取台湾民众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完善“一国两制”实践。要使台湾民众了解,“一国两制”本身就是全新的事业,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举,以前没人做过,就是现在其他国家也没有做过,这本身就是很大的挑战,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实为难得,需要关心民族命运的所有中华儿女的倍加珍惜和悉心浇灌。

  三,建立港台、澳台更紧密经贸关系。经贸交流是港台、澳台交流的重要基础,对文化、社会等领域的交流起着重要制约作用,这方面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从澳台经贸交流来看,目前每年只有3亿美元的贸易量,与两地的经济实力很不相称。港台经贸交流的潜力也远未充分发挥出来。一年数百亿美元的贸易量,相当程度上是由于台湾单向开拓对祖国大陆贸易而借用香港“第三地转口”的客观权宜所致,并非出于港台主观促进双边贸易之举措。

  在祖国大陆分别与港澳、台湾签署内地与港澳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实现经贸合作制度化的具体安排的情况下,港澳与台湾之间尚缺乏类似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更紧密经贸关系协议”,妨碍港澳台经济融合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要通过签署一系列经济协议,推动港澳台相互投资和经贸关系深入发展。一是尽快签署港台航运、关税合作协议,二是签署港台、澳台经济合作总体框架协议。通过建立中华经济协作系统的制度化,组成“大中华经济圈”,利用祖国大陆、台湾、香港和澳门的内销市场,拉动贸易与投资发展。同时,港澳台还可借祖国大陆之力,扩大与东盟国家合作的机会,在国际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香港要针对新的历史条件,主动寻求转型,从传统上两岸的“中间人”,发展成为两岸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以香港的国际贸易经验、人民币离岸中心地位、国际金融中心等优势,为促成大中华经济圈提供包括市场推广、品质认证、法律、品牌包装等综合性服务。

  四,大力推动文化认同和融合。国际上有种说法,一流国家输出文化,二流国家输出人才,三流国家输出产品。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势在必行。港澳台地处“国内境外”,由于历史原因,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体系,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精神支撑。香港文化商业味较浓,遵守法律是其核心价值;澳门中西文化交融,爱国传统浓厚,包容性强,拥有25个世界文化遗产景点和引人瞩目的娱乐业;台湾保存了很好的中华传统文化,并吸收了很多日本文化因素。但从本质上讲,港澳台的文化都属中华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分支和积极成果。展望未来,在世界区域化潮流不断高涨的形势下,如果港澳台的文化要继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发挥更大作用,需要在加强三地文化融合的同时,加强与内地文化的融合,在服务于内地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获得更好发展。特别是台湾要真正实现做中华文化领航者的角色目标,更要积极主动地关注、参与祖国大陆的经济社会发展,在促进两岸文化交融方面做出应有贡献。一是办好各自的“台湾月”、“香港月”、“澳门文化周”之类的活动,创造条件让港澳台民众相互了解彼此的文化和风土人情,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二是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努力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三是加强文化产业合作,打造民族文化产业的世界品牌。在创造经济价值、实现经济利益的同时,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贡献,让遍布世界各地的中华儿女引以为豪,引以为傲。

  五,重视发挥已有合作机制,包括港台“小两会”和驻对方办事机构的作用,为港台、澳台交流创造更有利的环境。一是港台“小两会”比照海协、海基两会运作情况,发挥后发优势,立足实际,抓紧签署带有急迫性的、能更好促进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系列协议。同时高度重视落实协议,避免为签协议而签协议。在某种意义上,落实比签署还要重要。二是重视解决妨碍交流的重大实际问题。相关官员要珍惜和利用已有平台,沟通交流各方关注的事宜,探讨磋商公共政策议题。同时通过提升港台、澳台交流层次,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做出更多有益的、务实的事情,特别是在破解两岸关系发展难题方面有所作为。

  比如,各方要重视推动互免签注。在这方面,台湾似乎可先行一步。澳门早在回归前就给台湾民众免签待遇,创造了极为宽松的入境环境,但台湾一直没有对澳门同胞实行同样待遇。就算台湾一再推崇的“网签”,仍受几个条件限制,包括必须是在澳门出生,也必须是曾入境过台湾的澳门居民,才能享有该项免费优惠措施,其他人仍须办理较为繁杂的手续。实际上,在澳门出生的居民只占不到澳门人口的一半。根据台湾《港澳关系条例》,从内地来港定居和工作的人士,其赴台手续须按祖国大陆居民比照办理,要求更严格手续更繁复不说,更严重的是他们当中很多人已因移居香港而失去内地户籍,同时又未够年期申领特区护照,无法申请赴台签证,但他们到访外国却畅通无阻。上述受限制的人数达100万之巨,意味着每7个香港居民中,就有1个是“受台湾歧视”人士!这与当前的两岸大交流潮流极不相称。再比如,学历互认方面也需要抓紧采取步骤。澳门一直承认台湾学历,拥有台湾学历的澳门学子不仅从不被歧视,而且很多人还进入了特区政府高层公务员队伍。但台湾一直不承认澳门学历,香港又不承认台湾学历。应该说,以上现象的存在,从根本上阻碍着港台澳台交流的深度发展,需要引起当权者的高度重视,尽早拿出解决办法。

  六,营造港台、澳台相互学习、欣赏的氛围,努力实现共同发展、成果共享。港澳台政治社会制度相近,经济发展水平相当,既关系密切,又各有优势。比如香港在金融、法治、旅游等方面很有优势,香港的文化、软件和专业服务等方面都是长期被台湾学习和推崇的,当中,又以旅游业和高质量的消费业最受台湾民众欢迎。香港在两岸还是最自由和国际化的地区,在明星、衣着和购物方面,一直领导着潮流。澳门在旅游休闲、中国与萄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具有优势。台湾在垃圾处理、文化创意、电子科技等方面先行一步,在诸多实体经济特别是信息科技制造产业方面,具有世界影响。

  港澳台各方在保持、发展各自原有优势的同时,还可通过交流合作补强自己的短处,一方面务实推动港澳台关系发展,造福三地民众;另一方面也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共襄民族复兴大业。台湾应重视港澳一向擅长的城市开发与管理、文化产业及国际化政策等,更主动地规划居民赴港澳观摩学习的活动,增进台湾的国际化程度与竞争力。港澳应加强对台湾的研究和推介,以更开阔的方式推动与台湾的交往,既要争取台湾民众赴港澳观光,也要促进港台、澳台社会与文化等全方位的交流。同台湾分享与内地多年合作积累的经验,在与内地合作的一些重大项目中适度吸收台湾人员、技术、资金参加。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