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11年第六期  > 正文

评蔡英文的两岸政策新论

日期:2011-12-23 09:59 来源:《统一论坛》 作者:徐家勇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2012年的台湾大选备受外界关注,从候选人登记伊始,民进党的两岸政策始终是大选的焦点议题之一。为此,民进党主席蔡英文2月提出“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两岸关系新思维, 8月提出“台湾共识”概念,在10月的竞选活动中喊出“台湾是‘中华民国’,‘中华民国’是台湾”,后来针对马英九提出的“公投和平协议”表示,“两岸任何政治协商事前事后均需要公投”等新论述,意图勾勒出她的两岸政策。但是蔡英文的这些新论不仅不能维持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而且隐约让我们感到,如果民进党再次上台执政将给两岸关系发展造成冲击。

  

  “和而不同、和而求同”

  2月,蔡英文在民进党智库成立时提出“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主张。她表示,“民进党处理中国问题,不能像国共两党一样,局限在两岸结构或陷入历史框架,更不能被‘政治前提’压缩处理两岸问题的空间。两岸议题不只是双方问题,要考量全球与区域战略的平衡,要和亚洲各国站在一起,台湾应该以国际多边体系做为与中国互动的架构。台湾与中国彼此不同,在历史记忆、信仰价值、政治制度、社会认同方面都不一样;但台湾、中国有共同的责任和利益,就是追求和平稳定的关系,掌握繁荣发展契机。民进党主张台湾发展与中国关系,应从台湾认同出发,以台湾价值为核心,两岸必须维持‘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关系。”

  蔡英文这项主张多少反映了民进党对待两岸关系思维的微妙转变。长期以来,甚至在马英九执政初期,民进党都极力反对两岸的任何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往来,认为它们是洪水猛兽,危害台湾的“主权”,不惜利用各种场合反对国民党的两岸政策,如在立法机构抵制,发动大规模的街头抗议行动,发动文宣机器对马英九抹黑、抹红等。但是,三年来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两岸签署的协议确实对台湾有利,民进党也不敢赤裸裸地违背这样的发展大势,而提出两岸应该维持和平关系,加强利益的合作。面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形势,民进党开始认识到,两岸之间的利益交往不可缺少,两岸需要互利合作。

  但是,在他们看来,这样的互利合作不能在过去两岸之间的历史、政治框架下进行,需要在国际多边框架下长久维持两岸的现状。想确保所谓的“台湾主权独立地位”,基本的思路是放弃过去的对抗思维,转向“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共处、互利合作的思维。民进党意图从所谓国际多边体系的结构而不是从两岸的视角看待两岸关系,以台湾认同和台湾价值为核心,坚守所谓的台湾“主权”,企图切断两岸之间的民族、历史、文化、血缘关系,引入国际的力量来保持所谓的“独立”现状让台湾问题国际化,从实际利益需求出发加强多边合作,共同追求区域的和平稳定和承担繁荣发展的共同责任。

  蔡英文这种“从世界走向中国”思维,本质上是把两岸关系看成“国与国”的关系,意图把两岸关系看成“国与国”之间的交往,还想在这样的前提下互利双赢,不损害所谓的“主权”。“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思维无视客观存在的两岸关系本质,妄图虚构两岸交往的图画,在祖国大陆看来,没有改善两岸关系的诚意,没有改变处理两岸关系的对抗思维。

  

  “台湾共识”

  8月,蔡英文在她的“十年政纲”中提出“台湾共识”的概念,宣称“如果民进党在2012年选举中获胜,会很负责地透过公开透明的政治作为与民主程序,汇集朝野政党与社会各界的意见,凝聚台湾内部最大层面共识,以此与中国互动、协商与对话。基于内部意见的多元性,必须透过民主机制形成一个内部共识,或许可以称它作‘台湾共识’;将来与中国建立和平稳定的互动,以及可长可久的架构,是非常关键性的条件与过程。”随后,蔡英文在访问美国和日本的过程中,不断地推销“台湾共识”,声称它的形成“不排除任何可能性”,甚至提出“台湾共识法制化”主张。

  蔡英文为何要提出“台湾共识”?它是民进党为反对“九二共识”而构造出来的概念。2012年台湾大选起跑以来,国民党不断追问民进党不承认“九二共识”如何维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九二共识”是两岸政治互信基础。马英九在2008年上台之后,以“九二共识”为基础恢复了两岸两会的协商谈判,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使两岸进入和平发展时期。而民进党由于固守“台独”理念,为反对而反对,不愿承认“九二共识”,一会说“九二共识”不存在,一会说“九二共识”是国共片面达成的共识没有经过“民主程序”的检验,不能为台湾人民所接受等等。民进党为了选举的需要,构造出一个“台湾共识”的概念以期混过台湾民众对其两岸政策的检验,从动机上是为了选举而不是为了两岸关系的发展。

  蔡英文提出的“台湾共识”概念反映了如果民进党上台执政以什么样的思路处理两岸关系,但是本身并没有具体内涵。她认为需要透过公开透明的民主程序凝聚台湾社会处理两岸关系的共识,国民党不应该单方面和大陆交往,台湾应该有一个统一的立场共同面对祖国大陆的挑战。显然,民进党这样的主张是单边主义的思维。民进党提出先凝聚内部的共识然后再与祖国大陆交往的思维仍然只是从极端的自我意识,排除祖国大陆因素的角度处理两岸关系。但是,现在台湾内部任何的思维如果不考虑祖国大陆的因素,只是单边的共识无法形成两岸的共识,因此所谓的共识并不能处理两岸关系。

  “台湾共识”“不排除任何选项”,只是民进党为争取选票而表现出来的开放姿态。蔡英文在访问美国和日本的过程中,多次阐述“台湾共识”的形成不排除任何选项,表示没有人希望看到两岸和平对话的中断。甚至民进党宣称,如果“统一”是台湾人民的共识,民进党也会接受。但是对于台湾的定位,民进党还是坚守所谓的“台湾前途决议文”的精神,声称“台湾是主权独立的国家”。民进党迄今为止所表现出来的开放立场,在选举的背景下看来,只是一种争取中间选民的战术伎俩,因为民进党的立场仍然是主张“台独”、反对统一。如果说“台湾共识”的讨论“不排除任何可能性”,那么民进党需要对自己的“台独”立场有所改变,如果民进党不妥协,所谓的“不排除任何可能性”只是一句空话。

  “台湾共识法制化”主张脱离台湾政治实际,不具意义。蔡英文访问美国时提出,可以让“台湾共识”法制化,认为通过“立法”可以为两岸关系提供比较稳定的基础。台湾政治转型以来,岛内关于“国家认同”的分歧巨大,纷争不断,形成了目前蓝绿对峙的局面。蓝绿双方不仅在两岸政策上没有交集,甚至连基本的对话管道也不存在。“台湾共识”“立法”,首先需要找到合适的管道进行蓝绿的对话,然后需要得出具体的结论。而蓝绿目前连基本的相互信任都没有,何来“共识”?在两岸政策上“立法”还是很遥远的事,抑或根本不可能,所以蔡英文的这项主张根本上脱离了台湾政治的实际,而不具有实际意义。因此,蔡英文单方面提出所谓的“台湾共识法制化”主张,难免被解读为“台独”法制化,受到各方的批判。

  蔡英文在2012年大选背景下提出“台湾共识”概念,利用所谓的台湾“民主”制度和高涨的“台湾主体意识”,抛出先凝聚台湾内部共识再与祖国大陆谈判的思维,具有很强的蛊惑性。但仔细检验所谓的“台湾共识”,它只是民进党的选举语言,不具有可操作性,对于两岸关系的发展没有实质意义,不会得到台湾主流民意的认同。

  

  “台湾是‘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是台湾”

  10月,蔡英文提出“台湾就是‘中华民国’,‘中华民国’就是台湾”。民进党宣称是延续“台湾共识”,尊重台湾社会的主流民意,并公布民调指称,有七成的台湾民众对此表示认同。“台独”借“中华民国”上市的说法在台湾并不新鲜,其实李登辉和陈水扁都表达过相似的说法。把台湾等同“中华民国”,在台湾社会中具有很强的迷惑性。这样的迷惑性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国民党败退台湾已经六十多年了,所谓“中华民国”架构,长期只在台湾地区存在,很多台湾民众已经分不清两者有多少区别。二是李登辉和民进党二十多年来不断推动所谓的“民主化”、“本土化”和“去中国化”,奉行分裂主义和“台独”路线,不断鼓吹“中华民国在台湾”、“中华民国是台湾”、“台湾是主权独立的国家”等等概念,无论从“国会”全面改选、“总统”直选、“冻省”、废除“国民大会”、“公投入宪”,还是“正名制宪”和教育文化的本土化、“台湾命运共同体”、“台湾主体意识”等等,不断向台湾民众灌输,使得很多台湾民众在“国家认同”上发生错乱。三是马英九也不断强调以台湾为主、对人民有利的理念,强调国民党与台湾的连结。这些因素都导致了今天很多台湾民众在对待台湾和“中华民国”的关系上有着复杂的看法。所以,“台湾是‘中华民国’”这样简便式的说法,常常能够得到民众的呼应。

  蔡英文意图淡化自己的“台独”色彩,虽是“借壳上市”,但终究还是“台独”,祖国大陆是不会理会这样的说法的。相对而言,对于岛内选举的迷惑性更强。蔡英文一面说“台湾是‘中华民国’”,一面又批评马英九当局纪念辛亥革命百年是向“一个中国”靠拢,伤害台湾“主权”等。可见蔡英文的说辞是基于“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立场。这并没有改变1999年民进党“台湾前途决议文”的基本精神。想当年陈水扁还提出“新中间路线”、“四不一没有”,要说“台独”借壳上市,陈水扁的说辞不亚于今天的蔡英文,如果能形成“台湾共识”恐怕也不需要等到十几年后的今天。陈水扁选前一套、选后一套,说一套、做一套,充分证明在选举背景下的说辞并不具有约束力,外界对其无法信任。民进党无论是对20年前的“台独”党纲还是“台湾前途决议文”,都没有做任何修改,在这样没有实际行动的情况下,仅凭一句“台湾就是‘中华民国’,‘中华民国’就是台湾”想成为“台湾共识”恐怕难以成真,只能说又是打模糊战骗取选票的选举语言。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需要两岸的政治互信,而“台独”借壳上市显然无法成为这样的基础。无论岛内对台湾与“中华民国”的关系如何表述,祖国大陆对于两岸之间的政治互信都需要遵循一个中国原则,即祖国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背离这样的基本原则,无论什么样的说辞都不能成为两岸互信的基础。“九二共识”之所以能成为两岸互信的基础,是因为它体现了一个中国原则,体现了祖国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本质立场。马英九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推动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而“台独”借壳上市与这样的和平发展局面格格不入,如果说“台湾共识”的目的是处理两岸关系,那么国民党无论如何不能接受与和平发展背道而驰的立场。所以,民进党宣称其延续“台湾共识”仍然是一句空话,对于两岸关系的发展也没有积极的意义。

  

  “两岸政治协商公投”

  马英九在其“黄金十年”规划中提出,未来十年在前提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审慎斟酌是否洽签两岸和平协议,随后表达了“和平协议”需要“公投”的立场。民进党随即加码表示,“两岸任何政治协商事前事后”都需要“公投”。事实上,“公投”是民进党长期一贯的主张。早在1986年建党伊始,包括1991年的“台独”党纲和1999年的“台湾前途决议文”,都明确阐述台湾的前途需要“住民自决”的主张。如“台湾前途决议文”中声称,“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任何有关独立现状的更动,必须经由台湾全体住民以公民投票的方式决定。”民进党加码“公投”,看似符合所谓的“民主”价值,但是对于两岸关系来说却是危险因素。台湾“公投”美其名曰尊重“主权在民”的价值,实质上已经向台湾民众灌输“主权国家”概念,沦为“台独”势力追求“台独”的工具。如果两岸之间的任何政治接触都需要以所谓的“公投”决定,那么两岸之间将失去弹性空间。滥用“公投”的后果可能造成两岸的僵局持续找不到出路,甚至将两岸关系推向危险境地,摧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民进党提出两岸的任何政治协商都需要“公投”,并准备修改“公投法”,把两岸政治接触完全“公投化”,是彻头彻尾的民粹主义操作,这对于两岸关系的发展是极不负责任的,更暴露出民进党意图利用“公投”手段顽固坚持“台独”立场,阻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本质。

  综上所述,到目前为止,蔡英文一系列两岸政策的新论,是民进党为应对2012年大选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形势而提出的对策,从根本上并未放弃“台独”立场,仍然坚守“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这是把两岸关系定位在“一边一国”基础上提出的选举语言,对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所需要的政治互信没有实质意义。蔡英文建立在“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立场上的论述,产生了从国际多边视角看待两岸关系,形成台湾内部的共识对抗祖国大陆的单边主义思维,从“国与国”立场出发只注重经济利益的联系而拒绝在所谓“主权”上的任何政治妥协,产生了政经分离、欲和平发展与“台独”兼得的想法。由于民进党暂时无法推翻台湾处于“中华民国”的框架下,便以“中华民国”来包装“台独”,用所谓的“公投”来不断的灌输“主权国家”意识,拒绝两岸政治协商,伺机利用“公投”追求“台独”目标。纵观蔡英文一年来的两岸政策主张,不断抨击马英九当局的两岸政策出卖台湾的“主权”,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企图政经分离坚守“台独”立场,回避两岸政治互信的核心问题却一再宣称追求两岸和平,迷惑广大台湾民众,本质上仍然不能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仍然没有做好重新执政的准备,还不足以成为台湾民众的可靠选择。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