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1998年11月至12月,在台湾历史博物馆举办的”闽台族谱暨家传文物特展”共展出闽台族谱100多部,其中从福建带去的有50多部册。族谱记载了各姓家族迁台的人数和相关史料。展览期间,连战仔细观看了从漳州带去的《连氏族谱》后说:“我的祖先是从漳州迁台的,那个地方叫马崎,到我为止,已经第九代。”
连家祖籍源流
通过查阅族谱及有关资料,并访问考查马崎村,得知连战家族祖籍地如下:
连氏是闽南地区一大望族。连氏历史源远流长,唐开成元年(公元836年),连谋自鹜州入福建开基,成为连氏入闽开基始祖。明初世居龙岩和睦里,明宣德年间(公元1426至1435年)迁徙感化里,后设县属漳平县。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连谋的十世孙连法进之子连垒,从龙岩漳平县扶母入长泰于江都崎岸定居,连法进为长泰连氏开基一世祖。从此,连氏家族就在江都一带生息繁衍。
连法进生二男,长男连垒,字襄德,号大袭,居江都社;次男往永春。
连垒生有三男,长男连佛保,字时冲,往龙溪二十九都马崎社居住(今龙海市长州村马崎村)。连佛保成为龙溪(现龙海市)马崎社的连氏肇基始祖。祠堂名“思成堂”。马崎社旧称为柳营江,子孙后裔移居台湾。台湾台南县急水溪畔也有一个柳营乡,连姓在台南当地是一大望族。台湾柳营乡和龙海市马崎村(柳营社)是同一个祖宗,他们都是马崎村肇基祖连佛保的后裔。
据龙海市马崎村连氏宗祠及宗祠管理委员会负责人、70岁的连碧安介绍,马崎社距漳州市区16公里,北有万松关,东北有江东桥、黄道周讲学处、邺山讲堂。马崎村处于自然风光与人文的风水宝地,村民470多户、1900多人,其中,连姓族亲390多户、1400多人,盛产水稻、香蕉、龙眼和鲈鱼。
王云五、郑喜夫撰编《民国连雅堂先生年谱》载,连氏开台始祖连兴位祖籍地福建漳州府龙溪县万松关马崎社。连佛保子孙开基马崎村已500多年,传22世。子孙繁衍漳州龙文区、龙海石码、榜山、漳州圆山、厦门白石、漳浦、广东及台湾等地,统称“霞漳连氏”奉宋学士南夫为鼻祖,佛保公为始祖。
马崎村连氏祖祠“成思堂”在村中央,现为龙海市文物保护单位。龙海市政府竖碑写道:“宗祠始建明万历年间。祠祀宗宝文阁学士、广东经略安抚使、霞漳连氏鼻祖连南夫公和其第十世孙、岐山始祖连佛保公。该祖祠为台湾著名爱国史学家连横、资政连震东、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先生家族迁台前祖庙。”宗祠厅堂悬挂“思成堂”,大门匾“连氏宗祠”。大门对联:“前起龙山可,宁看凌空在迩;后环珠水快,者见照象连翩。”神龛两侧挂着宗族的昭穆联:“肇式昭宗德鸿基振有功,徽声宜奕世长发永兴昌。”
爱国史学家连横是龙海市马崎村连氏后裔。连横是连战的祖父,连震东是连战的父亲。家族是书香门第,又是官宦世家。
祖辈连兴位系连佛保第十世裔孙,连横为连佛保第十六世裔孙、连兴位第七世孙。连战为连佛保第十八世孙、连兴位第九世孙。
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至1722年)因避战祸,连兴位全家人从龙溪马崎村渡海到台湾府城(即台南)落户在郑成功驻过师的宁南坊马兵营。
连战父亲连震东曾撰《连雅堂先生家传》载:“清圣祖康熙中,约1700年福建漳州府龙溪县万松关马崎社27都,有连氏兴位公者,少遭悯凶,心怀隐遁,遂渡海来台,卜居台湾府台湾县宁南坊马兵营,至先生凡七世。”即今台南市南门路至新生路一带。
连横在其《家乘》手稿中说:“余姓连氏,名允斌,字雅堂,号慕陶,乳名重送,行四;系出连山氏,望出上党,先世居于福建省龙溪县万松关马崎村二十七;至大清康熙间来台居于台湾府城内宁南坊马兵营境(马兵营即当年郑成功驻兵故地,今台南市南门路至新生路一带)来台始祖兴位公、始祖妣翁氏;太高祖吉公、太祖妣欧氏;高祖卿公,高祖妣叶氏;曾祖齐全公,曾祖妣程氏;祖父维祯公,祖妣郑氏;父亲连永昌,讳得政,母亲刘氏……。”1950年10月28日,其哲嗣连震东在此手稿后批注:“此系先父连雅堂先生二十岁前后时之笔迹”。
这些与台湾《福建连氏播迁分支图》、《连雅堂先生年谱》与长泰《江都连氏族谱》、龙海《马崎村连氏族谱》的世系谱完全相同。
连战返乡祭祖
2006年4月19日,连战与家人一行回到漳州龙海马崎村拜谒祖先。
1628年,连家祖先连兴位迁往今日台南市之后,传到连战已是第九代。连战一家是300多年来首次返回祖籍地祭祖的台湾连家人,终于完成了其祖父连横的心愿。
连战一行到达村口,受到马崎宗亲最高规格的欢迎。马崎连氏宗亲1400多人和来自周边地区的同族宗亲代表400多人夹道欢迎。同时,宗族还组织30人的龙队、14人的狮队、40人的大鼓凉伞队、80人的威风锣鼓队,欢迎连战一行。马崎连氏宗亲还送给连战四件礼物,表达他们对连战的深情与寄托。这四件礼物分别是:家乡水米、岐山桂圆干、漆画《盛世祥和》以及百福图。
祭祖按照马崎当地风俗,从鸣炮、起鼓、奏乐开始,经历就位、净身、盥洗、祭拜、迎祖驾、献香(参拜天地、祖先)、附服(奠酒、灌地,呈祭品、三牲、果品)、诵祭文、叩拜众祖、焚祭文等程序,最后又以起鼓、奏乐、鸣炮结束。整个过程大约半小时左右。
宗亲们给连战特别“礼遇”。连氏宗祠每年冬至方可开启的中门破例为连战而开。连氏宗祠负责人连宗和代表宗亲们介绍马崎村的基本情况,以及祠堂、族谱、祖坟的情况。
受村民热情欢迎所打动,在连氏宗祠祭拜后,连战打趣地说:“我第一次到大陆访问,孩子们对我说‘爷爷!您回来了’;今天,请允许我讲一句话:连家的列祖列宗、爷爷,我回来了,我终于回来了!”
连战说,头一次回到漳州来寻根祭祖,这是连家多少代人都希望做的事情。过去一方面当然山川阻隔,但是另一方面也因为时局。所以很久很久连姓的子弟们都没有能够完成这个心愿,今天来到这里,心里感到非常高兴。台湾和福建可以说是“青山一道共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都是血同缘根同宗,台湾80%以上的人都是来自于泉州、漳州,所以这种密切的关系是大陆其他省份其他地区所没有的。
“俗话说‘人亲不如土亲’,这次回到大陆,我也走访了很多地方,这里的百姓对我是非常亲切。但是今天来到漳州,来到马崎,因为是连氏宗亲,这个感觉不一样,更加特别。”
连战这一次回福建祭祖跟前两次不太一样。前两次是到西安去祭黄帝陵,是到自己的母校,祭自己的祖母,到沈阳祭自己的外婆等等。这次是祭祖,一方面反映了连家血脉相连的历史渊源,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台湾历史文化的一个现象。因为,祭祖是台湾老百姓经常做的事情,他们用这种方式来表明自己的根在祖国大陆。连战这次祭祖,实际上是回到台湾大多数老百姓最初来源的地方。
连战在祭墓的时候,虽然是象征性地锄一下草,但是他真的是铲了一捧土,然后收起来。因为这是自己家乡的土,这里埋葬着自己的列祖列宗的灵骨,他有机会把自己家乡的土带回到台湾去,让连家的后人永远牢记自己的根在祖国大陆。
相关新闻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