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11年第五期  > 正文

触摸真实的西藏 思索历史的变迁

日期:2011-10-23 21:14 来源:《统一论坛》 作者:张晓群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部分华文媒体负责人及专家西藏考察侧记

  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60年西藏发生了哪些变化?宗教信仰是否自由?文化保护如何?自然生态如何延续?……

  带着这些海外媒体关注的问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执行副秘书长杭元祥率部分海内外华文媒体负责人及专家学者,于8月15至21日赴藏考察。考察团成员分别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比利时等10个国家和我国的台湾。在西藏自治区党委统战部的精心安排下,他们考察了拉萨、林芝、日喀则地区,参观了扎什伦布寺、大昭寺、布达拉宫等,深入农村、牧区,走入寻常百姓家,多视角地触摸西藏,感知雪域高原。

  富裕的“汽车村”

  8月15日,考察团一行抵达拉萨贡嘎机场后,径直向林芝进发。第二天,参观新农村——巴吉村。巴吉村距八一镇约3公里,紧邻318国道。虽然对林芝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早有耳闻,但当大家走进巴吉村时,还是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惊:到处是宽阔整洁的硬化路,太阳能路灯排列在道路两旁,错落有致的藏式小楼掩映在绿树丛中……在村委会大院,考察团成员把村支部书记桑杰团团围住,七嘴八舌地问个不停。桑杰介绍说,巴吉村是八一镇最大的自然村。这些年,在党的惠民政策指引下,村里依靠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通过发展汽车运输、大棚蔬菜、特色养殖、旅游等产业,村民收入大幅增加。去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775万元,人均纯收入10360元。村里500万元以上资产的居民有8家。全村93户,光挖掘机等各种工程汽车就有100多台,家用小汽车50多辆,是名副其实的“汽车村”。近年来,村里实现了免费医疗、免费义务教育。现在,村里没有人外出打工,村民幸福指数很高。

  在村民格桑旺珠家的院子里,三座藏式房屋格外引人注目。院子里干净整洁,种满了花草,梨树上挂满即将成熟的果实。两辆大货车停放在院子的另一侧。走进房中,客厅宽敞明亮,足有60平方米。实木地板,宽大的沙发,家用电器应有尽有,十分现代。看得出这是一个温馨殷实的农家。格桑旺珠说,他靠搞运输去年收入80多万元。现在住的楼房是2009年花了40多万元盖的。看到人们惊羡的目光,格桑旺珠平静地说:“像我这样的家境在村里只是个中等水平,比我富裕的家庭多着呢。”

  巴吉村是林芝乃至西藏60年巨变的一个缩影。一天的见闻,令来自澳大利亚华夏传媒《新移民报》的主编卢小玲格外激动,感慨道:“美丽的林芝拥有像澳洲一样的蓝天,澳洲一样的生态和环境,百姓生活富足安逸。我真的爱上了西藏,爱上了林芝。我真想移民到林芝。” 

  新旧西藏两重天

  旧西藏实行的是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极其黑暗、野蛮、落后。西藏和平解放,废除了封建农奴制,百万农奴翻身解放,西藏从此开始了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历程。

  过去的农奴到底是怎样生活的,久久萦绕在团员们心头的这个问题,在去日喀则的路上得到破解。大家参观的江孜县帕拉庄园是一处保存完好的封建奴隶主庄园。庄园主体楼高三层,面积5000多平方米,房屋80多间。庄园主帕拉家族,曾有五代人担任过原西藏地方政府的高官,拥有大量的土地、牧场、牲畜,供他们奴役的奴隶达3000多人。庄园富丽堂皇,高档奢华的生活用品、珠宝玉器数不胜数,再现了帕拉家族当年奢华的生活场景。庄园对面是农奴院。一间间拥挤、低矮、阴暗、形同牢笼的房间,其实就是地洞,进入要欠身而过,除了极简陋的生活用具外,一无所有,与庄园贵族的豪宅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昔日的农奴早已不见了,人们仿佛仍能看到印刻在墙上的愁眉苦脸。

  当考察团参观“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成就展”时,思绪被带进崭新的世界。展览通过图片、实物、历史文献和多媒体等手段,让观众看到了西藏的久远历史和丰富人文,看到了西藏60年来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看到了西藏各族人民的幸福日子。大幅照片上藏民的欢颜,感染了每个参观者。

  巨大的对比与反差给考察团成员带来强烈冲击,新旧西藏真是两重天啊!《非洲时报》副总编梁铨深有感触地说,两个参观生动地向世人展现了旧西藏的野蛮、黑暗、落后和新西藏的文明、发展、进步,富有极大的震撼力和说服力。站在青藏列车的多媒体仿真场景前,美国《侨报》美东总裁游江激动地说,20年前他来过西藏,当时的西藏几乎没有柏油公路。在拉萨去日喀则崎岖的土路上,一路颠簸,尘土飞扬,车内黄土弥漫,人人弄个“灰头土脸”。如今西藏不仅在世界屋脊上建有这样的铁路,还修了高速公路,真是创造了发展奇迹,了不起!他还拿出20年前到西藏拍摄的一本照片,给大家传看,如今的巨变令每位传看者惊讶不已。

  藏文化保护得真好

  8月19日,考察团满载收获回到拉萨,分别受到中央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朱维群,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自治区党委统战部部长齐扎拉的亲切会见。齐扎拉希望海外华文媒体的各位朋友在西藏多走走、多看看,亲历真实的西藏,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与西藏媒体的合作,向国际社会展示一个真实的、发展变化的西藏。

  8月20日,考察团参加了第三届中国西藏文化论坛开幕式。该论坛主题是“西藏非物质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旨在通过与会者的研讨交流和在西藏的参观考察,加强国内外学者的联系,使中外更多的人关心西藏和西藏的文化,促进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中央统战部常务副部长、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朱维群在论坛上做主旨演讲。朱维群说,西藏文化是西藏各族人民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保护和发展西藏文化,是中国宪法和法律的应有之义,是中国民族和文化政策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西藏文化正处在历史上最好时期,西藏文化的价值和独特魅力正在被世界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所感悟。 

  多年来中央和西藏地方政府高度重视西藏的文化建设与发展,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对西藏的传统文化实施了科学、扎实、有效的保护,并取得显著成效。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单位投入巨额资金维修西藏重要的古文物建筑和寺庙,普查整理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对其进行保护、收集整理和保护包括贝叶经在内的各种西藏古典文献、出版世界最长诗史《格萨尔王传》说唱本并妥善保护说唱艺人等等,使西藏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有效的保护、继承和弘扬。

  当在论坛上亲耳聆听了关于《格萨尔》的传承和保护的学术讲演及说唱新秀斯他多吉的现场表演后,澳大利亚大华时代传媒董事长孙国照感慨地说,藏文化保护得真好,达赖和西方文化贩子叫嚷的“西藏文化毁灭论”纯粹是欺人之谈。参加论坛并从中了解到中国政府为保护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做出的不懈努力,令他非常感动。他为西藏有如此鲜活多样的文化感到骄傲。

  在西藏,文化传承的事例,比比皆是。参观扎什伦布寺,印象最深的是其别具一格的学经制度。在辩经场地,僧人或激烈或平和的辩经场景,其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着实令人敬佩。据介绍,这套辨经方式已传承千年,扎什伦布寺因此成为众多僧人一心向往的佛学圣地。扎什伦布寺民管会副主任加孜·年扎在与考察团座谈时介绍道,扎什伦布寺继承和发扬了“爱国爱教,护国利民”的光荣传统,寺庙实行内部管理,民管会主任由僧人民主选举产生。现在,寺规戒律规范齐备,教风纯正,管理有序,各项宗教活动正常开展,为日喀则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60年来,西藏保持着千年不变的自然风貌与文化传承。这里的山川、语言、宗教、文化依旧,唐卡、藏香、藏餐、音乐散发着独特的文化韵味。正是在不遗余力的保护与弘扬中,西藏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绽放出诱人的光彩。

  神秘土地 现代浪潮

  从林芝到拉萨再到日喀则,一路走来,一座座现代化的援建项目拔地而起,“广东援建”、“福建援建”等字样不时映入眼帘。据了解,从1952年到2010年,中央给西藏的财政补助总计达3019亿元,西藏支出的每100元中有93元是中央补助的。考察团成员深切感受到西藏60年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党中央的关怀,离不开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也凝结着西藏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心血和汗水。西藏的发展进步,充分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充分印证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旺盛生命力。

  徜徉在拉萨街头,人们不仅感受到古老城区的古朴,同时也感受到今日的繁荣和文明。路桥纵横,高楼大厦林立。超市、购物中心、专卖店、酒吧、歌舞厅随处可见。八廓街游人如织,店铺生意兴隆,热情的中外游客流连在这久负盛名的地方,对藏式物品爱不释手。走进西藏,所见所闻,深刻感受到在这片充满神秘色彩的土地上,现代化的浪潮已无处不在。

  几天来的参观考察,所见所闻,令德国华侨华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秘书长贾力群感觉收获很大。她深有感触地说:“这次到西藏,我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拍了很多照片,这是真实的西藏。一些不了解真相的西方人说西藏没有宗教自由,可是我看到西藏的寺庙保护得很好,僧人很安详,一点没有受到限制。我要把这里的感受、资料、照片带回去,用事实帮他们还原一个真实的西藏。” 

  “打开一扇隐秘的窗户,

  我听见青稞在前方纯净地呼吸。

  你酡红的笑容里藏着太多的沧桑,

  不用俯身,却让我始终仰望到你的高度……”

  在去后藏的路上,一位考察团成员动情地吟诵起诗句。事实上,在西藏的每一天,考察团成员们的心灵都被强烈地震撼着。这种震撼来源于天人合一的纯净、绚丽、雄浑,以及原始中充满力量的无穷诱惑,更来源于雪域高原正在创造着前所未有的现代文明,焕发出时尚魅力。

  亲临西藏更激发了大家的热情,他们克服高原反应和旅途劳顿,写下一篇篇文章。每天都有这样的场景:清晨,大家乘上面包车,奔向目的地。在车上不停地拍照,整理素材。中途一有空档,就写起了文章,夜晚回到住所,依旧满怀激情地轻点键盘和鼠标,在第一时间将所见所闻通过网络传递到四面八方。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