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彭丹宇 柯涌晖
游锡堃,1948年4月出生在宜兰县冬山乡太和村。1981年被选为台湾省“议员”,踏入政坛;1989至1997年连续担任两届宜兰县长。当时,李登辉想邀请他出任交通部门负责人,但被拒绝。其后,游锡堃离开宜兰,加入陈水扁竞选团队。1999年,游锡堃当选民进党秘书长;2000年陈水扁上台后,出任行政部门副负责人,但因“八掌溪事件”被迫下台转任“总统府秘书长”。2002年出任行政部门负责人,组成了“战斗内阁”,登上了个人政治生涯的高峰,一跃成为陈水扁接班人。2005年卸任行政部门负责人,12月,为参加民进党主席补选,辞去“总统府秘书长”及民进党中常委。2006年1月15日当选民进党主席,2007年9月27日,因遭到检方起诉辞去党主席。从此,游锡堃逐渐淡出台湾政坛。
游姓源流
游姓在中华姓氏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相比于中华其他姓氏,游姓源流单纯。一般认为游姓源出自姬姓,是以祖上之字命姓。从《元和姓纂》一书考证,游氏起源于春秋时代的郑国。古代的郑国在河南省中部黄河以南地带,国都设于新郑。春秋时期,周历王姬胡的儿子姬友,被其兄周宣王姬静封于郑,建立郑国。传至郑穆公,郑穆公生13子,第八子偃,字子游,生于公元前632年,为郑国宰相。他的孙子皈“以王父字为氏”,遂以祖父之字命姓,其后皆以“游”命姓,故可以认为子游就是华夏游姓的始祖。后世的游氏家族,既然是传自郑国的公族,则应是圣君周文王姬姓的后裔。
由于历史原因,游氏族人迁徙外地甚多,海外有新加坡、马来西亚及香港、台湾等地区,祖国大陆有重庆、江西、广东、福建等。台湾游姓以福建诏安移居者为多,现在分布较多的县市有新北市、台北市及宜兰县、桃园县、彰化县等。
游氏迁徙入闽
据史料记载,早在先秦以后,我国中原人民就已开始迁徙入闽。游氏也是其中一支。但游氏究竟自何年何地迁徙入闽,目前仍无定论。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二三郎入杭
关于游氏入闽,最盛行一说是“二三郎入杭”。自子游传至游道保,讳匹,号五丈,当李唐世乱之时,道保南迁南闽剑州建阳禾坪村(今长坪村),建家立业,子孙繁衍,分布江西之赣州、于都、会昌、瑞金、兴国、庐陵等地。到南宋时,因兵荒马乱,游氏68世祖,字文珀,号二三郎于公元1175年从江西庐陵林息坑迁来汀州上杭县胜运里阔滩坝头(今稔田镇化厚村上游屋老屋子里)开基立业。始祖文珀,妣钟氏,生二子,四一郎、四二郎(外迁失考)。四一郎妣陈氏、范氏,生九子,称“九子游”,裔孙分布海内外,外迁裔孙比家乡多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瓜瓞绵绵,前贤后秀,英才辈出。
(二)南、北支之说
据福建《莆田紫霄圭浦游氏家乘》记载:“吾宗自西晋迄隋世居广平任城,唐中叶植、匹二公兄弟自任城、颍州徙婺源后徙入闽分为二支,植公居闽莆田紫霄(今莆田市西天尾镇圭浦)是为南支始祖,匹公居闽建阳长平是为北支始祖。”游植居福建南部莆田为南支始祖,游匹居福建北部建阳为北支始祖。入闽的年代应该是唐中叶之后或唐末。这就是史传的南支(莆田)、北支(建阳)之说。
(三)王、游同宗
在福建漳州的诏安县,有一座“龙潭家庙”,它是王、游两氏共同的家庙。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两家同拜一座家庙,共有一个祖先。这就不得不提到福建和台湾之间独特的姓氏——王游氏。明朝年间,王、游两姓来秀篆开基,由于当时游姓人丁较少,王姓肇基始祖王念八(即王惟良)就将其子王先益过继给游氏肇基始祖游念四之孙游信忠为嗣,后来王先益改姓游,子孙繁盛,这一脉后裔遂称“王游派”。他们分居于龙潭、溪唇、北坑、安美、拱涯洋一带。传到第五代,游氏裔孙四个健儿,追随抗倭名将俞大猷,加入剿倭队伍,消灭倭寇,保卫家乡,立下殊功。俞将军褒奖他们,赐给匾额,亲笔大书“四勇奇勋”四个大字。游氏族人就在龙潭建起祠堂,命名“盛衍堂”,将这匾额挂在祠堂中堂。“龙潭家庙”四个大字格外耀眼。大厅上供奉王游二姓秀篆龙潭家庙正门列祖列宗。每逢盛大节日,家庙门前悬挂两盏红灯,灯笼上大书“王”、“游”二字。
明末清初,秀篆游姓很多人入台建基立业,分布在台北、宜兰、桃园等地,人丁兴旺,清游的十多万人,王游的也有十多万人。但是,秀篆的王氏从王先益过继给游姓后,一直发展不顺,人丁不旺。于是,在台湾的游氏第十三世裔孙游祖送,于清乾隆年间从台湾返回秀篆龙潭,过继给王姓为嗣,改姓王。后来由王祖送传衍的一脉王姓,人丁兴旺起来,也以龙潭家庙盛衍堂为宗祠。从此,王、游两姓不分彼此,同祀一座祖庙了。这座建于明朝隆庆年间的王游姓祖庙,是海峡两岸王游氏共同奉祀的一座宗祠。“盛衍堂”金匾高挂堂上,与台湾赫赫有名的“王游”一脉血肉相连。王祖送当年从台湾带回的茶树、柳树和罗汉松,种植在龙潭家庙附近。二百多年来,王、游子孙把这些树当作祖宗产业,悉心保护。后来秀篆的王姓子孙也跟游姓子孙过台湾去发展,闽台两地王游两姓子孙们交往中,血浓于水,愈加亲密了。闽台两家亲,一年一度大聚会,祖祠中许多碑记,铭刻下两姓血脉亲情,两姓子孙珍惜保管,永存纪念。
台湾游氏考略
游氏在台湾的姓氏人口中排序第35名。游姓人家,遍及全台,最多的是台北一地,游氏大致是在清朝初期从福建到台湾开基的。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有一位漳州人游文昌与赖、曾、王、廖、林等姓,入垦新北市新店镇顶城里。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又有游姓诏安人,入垦新北市莺镇凤鸣里。嘉庆三年(公元1799年),另有游、施二姓入垦今台北县万里乡磺碑村溪子等等,他们的入台定居,使台湾的游氏越来越多。
虽说游氏在全台姓氏人口中不占有重要位置,但在台湾宜兰游氏却排名第七位。更特殊的是,宜兰的游氏庙有五处,占全县家庙总数的三分之一,一个县单一姓氏的家庙有五个,也十分罕见,所以宜兰是台湾游氏族人与家庙的大本营。
游锡堃家人多次回诏安县
1990年11月,游锡堃母亲黄秀菊、胞弟游锡贤曾随团同到漳州市诏安县秀篆祭祖。修建祖祠时,黄秀菊、游锡贤分别捐新台币5000元作为修建费用。1993年8月15日,游锡贤夫妇曾随团回乡祭祖。1998年5月6日,黄秀菊、游锡贤随团回乡祭祖。2002年9月7日,游锡贤随团回乡祭祖。2005年5月,游锡贤第五次随团回乡祭祖。诏安游氏宗亲会长游文锦表示,游锡堃一家对祖厝都很好,每次台湾游氏返乡祭祖都心怀诚意,游锡堃母亲不顾自己年老体弱,亲自爬山去拜祭祖坟。游锡堃之弟游锡贤返乡时,与当地宗亲开了座谈会。乡亲们还希望透过游锡贤向游锡堃传达希望:不要逆民意而动,成为遭人唾弃的对象,要为两岸和平与最终统一多多出力。
相关新闻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