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11年第一期  > 正文

民进党在两岸关系上的思维脉络

日期:2011-02-23 19:58 来源:《统一论坛》 作者:卢谦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以其对海协会与海基会制度化协商的态度为例

卢谦

 

  2008年3月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以来,两岸关系全面转暖,各项交流随之热络。值此良机,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于2008年6月访问祖国大陆,这意味着两岸恢复了自1998年“汪辜会谈”后中断了十年之久的“两会”制度性协商。截至2010年6月,海协会与海基会分别在祖国大陆和台湾进行了五次会谈协商,达成了一系列协议。“两会”议题从观光、直航、食品安全逐步拓展至司法合作、检验标准、知识产权等方面,并成功签署了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说明“两会”的着眼点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经贸领域,成为两岸协商的重要平台。“两会”协商的成功举行,符合两岸同胞的期待,有力地推动了两岸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增进了两岸同胞的福祉。

  但是民进党对“两会”交流,对于两岸关系的改善,不但没有给予善意的支持,反而不惮冒着两岸同胞对其的愤怒不满,继续奉行其冥顽不化的两岸政策,对“两会”协商进行恶意的攻击,反对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并且不顾礼仪礼节,发动群众进行暴力阻扰,遭到两岸同胞的同声谴责。从民进党对“两会”协商的态度上,充分显示了其在两岸关系上的思维脉络。

  民进党对历次“两会”协商的态度

  2008年6月,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率领代表团到达北京,与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举行1998年后“两会”首次会谈,针对两岸包机及大陆人民来台观光两项议题交换了意见,并就周末包机、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两项事宜正式签署协议,实现了封冻多年的两岸关系的巨大突破。

  6月2日,蔡英文在接受记者访问时表明,反对目前两岸以“九二共识”为前提,签署包括两岸直航等协议,并声称,“九二共识”不适合纳入协议范围,并且威胁说若两岸基于“九二共识”签署相关协议,一旦民进党重新执政,“继任政府可以不接受!”

  6月10日,“两会”复谈前夕,民进党发表声明:反对任何形式的“两会复谈共同声明”,并称凡是未经台湾内部讨论或形成共识的内容,“两会”不管是以签约协议、会谈纪要、新闻稿或是任何其他方式呈现,民进党皆坚决反对。6月11日,民进党中常委召开会议,探讨“两会”复谈议题。会上,蔡英文认为民进党必须揭露马英九谈判团队在大陆的投资情况,担心国民党让步太多,让大陆主导议题,这样很危险。民进党国际事务部主任林成蔚又说,海基会秘书长高孔廉担任闽台经济合作促进会顾问,此为大陆统战部的外围组织,应立即撤换高孔廉。

  在“两会”协商结束后,民进党发表声明,评价此次“两会”复谈是“一出徒具形式的傀儡戏”,认为马英九当局操之过急,牺牲台湾的优势与实质利益。

  2008年11月4日,第二次“两会”协商在台北举行,双方达成海峡两岸空运协议、海峡两岸海运协议、海峡两岸邮政协议、食品安全协议等四项协议。这是海基会、海协会成立以来领导人首次在台湾举行会谈,更开启了两岸“三通”的新时代。

  11月3日,蔡英文以民进党党主席名义在台湾各大报纸发表了名为《向台湾人民报告:我们为什么不欢迎陈云林》的文章。首先,蔡英文声称陈云林不用来台湾,以免造成台湾社会对立;其次,蔡英文说“两会”协商不会给台湾带来什么实质的利益;第三,蔡英文声称马英九不重视台湾的“主权”,要求马英九坚持台湾的“主权”;第四,蔡英文认为“两会”协商忽略了民进党,声称协商要接受监督。文章最后,蔡英文呼吁群众在此期间上街游行抗议。正是由于民进党带头煽动,导致台北出现大规模的抗议活动,造成了百余名群众和警员受伤。

  2009年4月26日,第三次“两会”协商在南京举行,双方签署了海峡两岸空运补充协议、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协议、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等三项文件。

  4月20日,民进党召开记者会,声称两岸金融合作是实质的不对等,马英九没有设立防火墙防范金融风波;同时对开放陆资来台表示担忧,要求禁止陆资参与台湾的公共建设;要求司法互助协议中引入“引渡机制”,并遣返重大经济犯。4月23日,蔡英文召开记者会又一次提出了民进党对“两会”协议的基本主张。首先,蔡英文抗议马英九引用胡锦涛的“六点意见”是矮化台湾“主权”,要求“两会”协议不允许提“九二共识”,要求调查台湾谈判人员的利益回避问题,还辩解说民进党没有反对两岸协商,但要求协商必须要争取台湾最大的利益、维护台湾的“主权”。

  民进党批评达成的协议缺乏实质的商业利益,导致“主权”流失,是所谓的“不平等条约”,并且称马英九“先经济后政治”,把两岸政治议题排除在外了。

  2009年12月21日至25日,第四次“两会”协商在台中举行,签署了两岸渔船船员劳务合作协议、两岸农产品检疫检验合作协议、两岸标准计量检验认证合作协议等三项协议。

  民进党还于12月7日提出了五项要求:首先,马英九应说明“地区对地区”、“两岸只是户籍不同”的说法,并废除“国共平台”;立法机构应该成立两岸监督小组;台湾与大陆间任何超越WTO多边开放承诺的协议应该交付“公投”;台湾应先取得大陆承诺放弃对台湾与其他国家签署FTA的杯葛,只有在这种前提下才能讨论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民进党进而发起号称10万人的“破黑箱、顾饭碗”大游行。虽然此次游行民进党及其支持者较“台北会谈”时要温和理性,但仍然造成警员受伤。民进党主席蔡英文表示,将会严格监督此次“两会”签署的三项协议,以防止行政部门操弄。民进党中央也召开“检视中资来台——人民的声音”记者会,探讨陆资来台炒股炒楼等具体影响。同时民进党代理发言人庄硕汉表示“两会”签署的三项协议“后遗症多、条文空洞”,是为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与“一中市场”铺路。

  2010年6月29日,第五次“两会”协商在重庆举行,双方签署了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和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两岸经济关系进入了制度化合作的新的发展阶段。

  民进党对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极力杯葛,他们整合泛绿阵营,在台北发动了“人民公投作主、反对一中市场”游行,声称反对将台湾纳入“一中市场”,反对决策不民主与决策没有配套措施的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民进党召开记者会,声称以“两会”协商的时间、地点及形式安排均显示,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就是台湾“港澳化”的开始。民进党发言人林右昌、郭正亮还抨击马英九当局,称其全力配合大陆,矮化台湾“国格、地位与尊严”。蔡英文表示,民进党一定会在立法机构对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进行严格的监督与检视。

  民进党在两岸关系上的思维脉络

  通过观察民进党对历次“两会”协商纷杂的表态,以及他们上演的无数闹剧,可以看到在繁芜的表象之下,隐藏着民进党在两岸关系上的思维脉络。这种脉络不但体现在民进党对“两会”协商的态度上,同时也是民进党两岸政策思维的集中体现。这种思维脉络有其核心的原则,致使民进党在两岸关系的大局上常常会有顽固的立场和逆势而为的举动,同时又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化表征,所以我们时常会听闻民进党某些荒谬不可理喻的措辞或行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思维脉络也有其务实变通的一面。

  坚持“一边一国”,反对两岸统合。

  民进党在历次“两会”协商时反应最强烈、呼声最高亢的诉求就是要求坚持台湾“主权”,维护台湾的“地位与尊严”,反对“九二共识”。民进党公开批评马英九当局在“主权问题”上退让,针对协议的具体内容,在种种表态中同样充斥了诸如此类的诉求,经贸议题、司法议题等等经过民进党的操弄转换,就变成有关台湾“主权”的问题,“两会”达成的种种共识在民进党看来就变成了政治上的退让。

  说到底,民进党在两岸关系的思维脉络中基本的原则,即坚持“一边一国”、反对两岸统合。民进党自认为台湾是“主权独立的国家”,因而它反对两岸统合,反对任何对两岸统合有正面意义的政治表述,担心这样会损害到台湾的“主权”,而“两会”制度化协商在他们看来就是两岸统合的一个重要过程,因此民进党对于“两会”协商大加批评也就不足为奇了。同样在两岸交流中,任何有利于促进两岸统合的言论举措,都会遭到民进党的反对,隔绝两岸的密切交往,阻隔两岸的融合,最后实现两岸的彻底分立,是民进党的终极目标。

  以维护台湾利益为名,行两岸分裂之实。

  民进党屡屡批评“两会”签署的协议没有给台湾带来实质利益,要求维护台湾的利益。在两岸协商中维护台湾民众的利益当然是题中之义,实现两岸人民利益的双赢才有利于两岸关系的健康发展。“两会”协商的内容本来是两岸内部的事情,民进党却借着维护台湾利益的幌子打算使之国际化,以造成两岸是两个国家的观感。比如空运的延远权本来是属于国际航线的问题,但民进党却以维护台湾航空公司竞争力的名义,要求在两岸航线纳入延远权;再如引渡的主体是国与国之间,民进党却要求两岸建立引渡机制。在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中,民进党以维护台湾经济利益的名义,多次强调协议要突显两岸的“对等地位”。

  出现这样的情况,正是由于民进党的目标和手段之间的矛盾所造成,由于它宣称台湾是“主权国家”,而且刻意要彰显其所谓的“台湾主体性”,但又不愿意放弃两岸正常交往带来的可观红利,因而常常打着维护台湾利益的名义在一些问题上做手脚。民进党这种思维给两岸交流交往带来诸多麻烦,企图将两岸问题复杂化国际化,最终阻碍了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疑国恐中”的意识形态强烈。

  民进党针对“两会”协商的表态中,常常有一些意识形态强烈的观点。第一次,蔡英文提出必须揭露马英九谈判团队在大陆的投资情况,担心国民党让步太多。第三次,蔡英文再次提出要求调查马英九谈判团队的成员。民进党资深元老林浊水更表示,“两会”是国民党与大陆合作联合对付民进党。其他匪夷所思的言论诸如禁止陆资参与台湾公共建设,以防止“国共结合地方派系,封杀台湾的自由民主”等。而在民进党对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火力攻讦中,不乏“台湾经济命脉将锁进中国框架”、“台湾将港澳化”的说辞。

  总结起来就是对国民党有深深的疑虑,对于祖国大陆则有莫名的恐惧和敌意,这与民进党对自身的期许有莫大关系,民进党既自认为是台湾利益的守护者,认为两岸应该维持分立,那么对于祖国大陆和赞成两岸交流的国民党,就有了本能的排斥,进而刻意否认大陆和国民党对两岸和平发展的巨大贡献,从而形成如此一种强烈的“疑国恐中”的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病态的意识形态,否认两岸交流的合理性,对两岸交流怀有深刻的戒备心。可以说在包括“两会”协商在内的两岸交流进程中,民进党都秉持了如此强烈的意识形态,动辄就给国民党封个“卖台”的帽子,动辄就说祖国大陆“入侵”台湾,这已是民进党在两岸关系思维中根深蒂固的一面。民进党“疑国恐中”的意识形态不但荒谬可笑,而且导致外界难以与其构建起互信互利的理性交流。

  有务实变通的一面。

  针对历次“两会”协商,民进党都有不同表述。第一次,反对任何形式的“两会复谈共同声明”;第三次,辩称没有反对两岸协商;第四次,表示要严格监督协议的执行;第五次,表示要严格监督检视两岸经济合作框架。民进党对“两会”协商的态度逐步由排斥转向接受,接受其做为两岸沟通交流的平台,同时在意识形态的宣泄之外,开始对会谈中具体问题开展辩论探讨,民进党展现出其务实变通的一面。民进党内部虽然坚持顽固的立场,但是面对两岸格局的变动,也被迫调整策略,以适应形势的变化。这种务实变通的性格,使得民进党可以在各种关键时刻实现转型,从而谋得生存发展,同时也使得两岸关系虽时有紧张但也不至崩溃。

  启示

  通过分析民进党对“两会”协商的态度,把握其在两岸关系上的思维脉络,有助于增进我们对民进党的了解。从大的方面来说,无论是意识形态的基础或是出于选举的考量,民进党对两岸关系的改善,非但没有给予积极的支持,反而故意阻扰破坏,所以对于民进党自身的转变,我们无法报以乐观的期待。但两岸关系的发展以及两岸最终的统一,需要得到包括民进党及其支持者在内的台湾民众的支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笔者以为,和民进党的接触,是一个角力的过程,也是一个相互了解的过程,一个建立互信的过程。对此,我们要有耐心,也要有信心。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