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12年第二期  > 正文

民进党应从幻想中走出来

日期:2012-04-25 15:33 来源:《统一论坛》 作者:李家泉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自1月14日蔡英文败选后,民进党内各派势力都在检讨和反思败选的原因,但是在败选的根本原因上始终形不成共识。他们中的多数特别是主流派,不是在路线上、战略上、大政方针上寻找,而是仅在枝节上、策略上和具体做法上找原因。他们不承认败选是民进党的大政方针的失败,不肯调整“台独党纲”,对“台独”这块“神主牌”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幻想。

  一、“台独”幻想其来有自

  在民进党内一些人看来,“台独”路线不是导致此次大选失败的主要原因,当年陈水扁的两次胜出,就都是在举着“台独”旗帜下取得的。民进党自2000年以来,共四次参加大选,两胜两败,即使败了,得票率仍有上升。

  2000年的“陈吕配”,得票率为39.3%;2004年的“陈吕配”,得票率为50.11%;2008年的“谢苏配”,得票率为41.55%;2012年的“蔡嘉配”,得票率为45.63%。在这四次大选中,民进党2000年是因蓝营闹分裂而侥幸获胜的,民意并不高;2004年是在“两颗子弹”帮助下获胜的,至今仍留下难解的疑点。其他两次,民进党都败选了,国民党的得票率都较高,说明民意对民进党的“台独”路线还是颇有顾忌的。

  在民进党看来,该党在蔡英文主持下已大有转机。例如三次立法机构补选,都是斩将夺旗,连续击败国民党。最新这一次大选,蔡英文虽败,得票率仍高达45.63%,这是除了2004年那次特殊情况外,在民进党参选历史上是最高的。与大选同时进行的立法机构选举,民进党的席次更是大幅成长,其中区域立委由上届的13席成长到27席,总席位则由上届的27席上升到40席,从而对国民党“形成强大牵制”。

  而这一次,马英九虽然战胜了蔡英文,但实际得票则较上届少了一百多万张;国民党在立法机构虽然保住了过半席位,但总席次率则较上一届减少15%。由此民进党内的一些人得出结论说:岛内总的政治态势仍是“蓝消绿长”;而蔡英文之败于马英九则“非台独党纲之过”,而乃“人为操作失误也”。他们以为,民进党的前景仍然看好。这自然是一厢情愿的幻想。

  民进党人的幻想大体有三种情况:一是以深绿、基本教义派为代表,他们确实梦想建立“台湾国”,即“主权独立国家”;二是有相当一部分人,也认识到建立“台湾国”太难了,但可以用“台独”口号为手段,击败国民党,夺取政权,只要有了政权就什么都好说了;三是也有一部分人,并不排除与祖国大陆发展关系,甚至不排除谈统一,但条件是必须排除国民党,由民进党独自参与并主导两岸关系。这自然都是不切实际的,尤其是深绿、基本教义派所主张的“独立建国”,更完全是脱离实际的一厢情愿。

  二、“台独”幻想的不切实际

  幻想是脱离实际的虚幻想象,是决不可能实现的。其理由如下:

  它是“背理”的。全世界都知道,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民众是中国人民的一部分,两岸都是中国,血肉相连,不可分割,无论从历史、地理、民族、文化、法理、国内外文献看,都是不争的事实。有些别有用心者,妄图利用近一百多年来不幸的中国历史所造成的某些复杂情况,蓄意加以歪曲,以图为分裂中国服务,这是注定会失败的。

  它是“背时”的。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当前的主流民意是求和平、求稳定、求发展,而少数别有用心者,一味挑拨离间,在两岸之间,在族群之间,在本省人和外省人之间,制造不和,制造矛盾,造成相互对立和冲突,从而使社会长期处于动荡不安状态,这也自然会影响到社会和平建设与和平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是绝对不合时宜的。

  它是“背势”的。两岸和好,求同存异,共谋发展,创造双赢,此乃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但民进党中一些要员一味漠视海峡两岸的大格局,凡与祖国大陆互动者即视为“媚中卖台”。台湾《联合晚报》曾为之感叹说:“台湾在整个世界浪潮中,不过是一叶扁舟,只能顺着波涛,小心翼翼地求取生存的策略……”,而根本不存在“耍狠泼辣的空间”。

  它是“背利”的。这里所谓利,自然指的是台湾同胞之利。目前祖国大陆是台湾的主要出口市场,主要投资市场,也是台湾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台湾每年向祖国大陆出口的贸易额约占全台湾出口额的40%左右,每年的贸易顺差达七、八百亿以至近千亿美元,而民进党竟视这种贸易为渐进的“主权流失”。其对于两岸签订的16项协议,特别是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同样持反对态度,完全罔顾台湾民众的利益。

  笔者认为,民进党之所以能在2000年和2004年两次大选中获胜,决不是因为它的“台独党纲”和“台湾前途决议文”得到了台湾多数人民的支持,而如上所述完全是偶然和特殊的原因造成的。至于今年蓝营在大选和立法机构选举中虽然双双获胜,而得票率却反而下滑,绿营虽败而得票率却反而上升,这是由多种复杂原因造成的,决不能解释为“台独党纲”和“台独路线”仍为台湾人民所接受。目前的民进党党员已从过去号称40多万人,而萎缩至最多不过十几万人,大体可以说明其发展前景是不看好的。

  三、必须冲破幻想

  俗云:“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民进党或许就是如此。笔者认为,民进党必须从幻想中走出来,且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思想问题。必须克服三个“情绪化”:(1)对历史的情绪化。因为不幸的中国历史,曾使台湾数度遭外敌侵凌,特别是受日本帝国主义50年的殖民统治。但不能因此就否认台湾是中国的土地,否认台湾人是中国人,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2)对祖国大陆的情绪化。不能因为清朝政府和当年国民党专制政府的统治者都出身于祖国大陆,并做过对不起台湾人民的事,就把一切仇恨都集中在祖国大陆,造成今天的“逢中必反”,这是完全不对的;(3)对国民党的情绪化,认为国民党非本土政党,不顾历史和现实的变化,长期与之结怨,对立与对抗。

  民进党的上述三个“情绪化”,既对两岸的和平发展不利,也对岛内的政局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利,更对民进党自身不利。

  二是路线问题。民进党的政治路线集中在“台独党纲”以及后来的“台湾前途决议文”上。这是“台独”路线的本源所在。历史上的“台湾意识”,具有爱国爱乡的本土特色,是正常的、健康的;而后来在台湾分裂主义者操纵下,则逐渐形成“台独意识”,并据以建立妄图分裂祖国的政党。今天的民进党就是被极少数分裂主义的骨干分子所操纵,执行的是分裂主义路线。他们在“本土文化”幌子下,推行的本质上是“台独文化”,用以与中华文化相对抗。李登辉、陈水扁时期的“去中国化”教育,对台湾的“文化台独”更起了推波助澜作用。所以,民进党的“台独”路线不解决,一切都无从谈起。

  三是两岸关系。民进党在这个问题上已经有了一些进步,例如,未再出现以前那种“街头抗争”的激烈场面;也少见“逢中必反”那种“情绪化”场面;党内许多人士发出了要求改善与祖国大陆关系的呼声。所有这些,都是好的、进步的,应加以肯定。但这都还只是一种策略性考虑,尚未看到其有本质性的改变。最近一个时期以来,民进党高层一再表示,愿与祖国大陆进行接触和交流,但又说必须在“尊严”、“对等”、“不设前提”下进行,始终避而不谈“九二共识”。而“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就是一个中国,离开了一个中国原则来谈以上这些,实际就是绕着弯子来搞“台独”和分裂,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

  四是与国民党的关系。如前所说,民进党对国民党的态度,大都是情绪化的。是为了反对而反对。过去国民党搞专制独裁应该反对,但国民党毕竟还是爱国的,是赞成“九二共识”和“一个中国”的。它在维护中国主权领土完整,抗击日本侵略,实现台湾回归中国等方面是有贡献的。这一切,也许就是我们与民进党的根本分歧点。中国共产党是最讲原则的,正是在这些原则基础上才与国民党交流并与之合作的,民进党所谓的“国共联合打压民进党和台湾人民”的说法是错误的。国民党的爱国虽不算很坚定,但毕竟在向好的方面发展;而民进党所谓“爱台”实际是“祸台”。但只要民进党能改变立场,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一定可以改善与祖国大陆、以及包括国民党在内的各政党的关系。在一个中国原则下,民进党中许多人所希望的“尊严、自由、平等、自主性” ,同样都是可实现的。

  衷心希望民进党的朋友们,面对现实,审时度势,认真反思,纠正短视,在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统一事业中找准自己的正确位置。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