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12年第三期  > 正文

萧万长祖籍福建南靖县

日期:2012-06-23 09:55 来源:《统一论坛》 作者:李文艺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萧姓,又称“肖”姓。萧姓的古老,是世所公认的。根据历代学者的考证,萧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3700年以前的殷商时代,正如《左传》上所说的:“殷民六族,一为萧氏”,以及《姓氏考略》上所指的“萧氏,殷旧姓也,望出兰陵、广陵”。在周武王得天下之后,萧姓的古人便屡见于史书,是一个为人所熟悉的姓氏。同时,他们几乎全是当时的萧国人。当时的萧国,指的是现在江苏省北方的萧县,兰陵是现在的山东省峰县,另有一处南兰陵,则为今之江苏武进;广陵是现在的江苏省江都县。

  

  萧氏迁徙入闽

  

  萧姓入闽始见于梁末,约公元555年,江苏人梁元帝萧方智封晋安郡守时,其弟萧方略随兄迁居福建晋安(今南安市)后定居于闽,再往后从江苏、河南、江西迁入,大多是兰陵衍派。

  

  唐总章二年(公元669年),有陈元光部将萧润尔随军入漳,后定居落籍于漳,是最早入漳的萧姓。唐大中九年(公元855年)有萧姓随王绪、王潮、王审知从河南固始县入闽,先居泉州一带后又迁往福州、宁德等地。唐末,梁皇族萧方略的后裔萧庆元,迁居福建长乐境南宁峰的东面。唐中和元年(公元881年),江南刺史萧曦(梁武帝八世孙)避乱自河南携眷入闽,迁居福建长乐,后数传分衍于永福(今永泰)、莆田、泉州及漳州各地,萧曦后裔又称凤冀衍派。

  

  根据《漳州府志》的记载,宋元时期萧姓在隋唐南迁的基础上继续向周围地区播迁,尤其是江西萧姓发展迅速成为外迁的根据地。

  

  宋景炎二年(公元1273年),江西人萧燧为避乱从江西入闽汀州府归化县,后裔再迁永定县。传至萧开春,迁往漳州府南靖县成为书洋萧姓开基祖。明清时期有大量书洋萧姓迁居台湾。同是江西人萧汝器,字大中,宋时因避乱迁居古牖,次子萧朗因触上被谪为龙岩令,居家龙岩,号萧山大房。萧朗次子萧椒,号天元,因龙岩盗起,于宋瑞平三年(公元1236年)迁往安溪县龙涓黑鸭母井芹草洋。萧椒传六子,三子萧阶,徙居莆田,四子萧进,始迁安溪龙涓坑园肖头,元初继迁芹山居住,五子萧洁,则从安溪迁徙至长泰县族孝里萧宅居住,子孙又传衍于广东及浙江,清代有后裔迁往台湾。

  

  萧氏入台

  

  祖国大陆向台湾移民热潮始于明末,持续至清嘉庆年间,福建省南靖县向台湾的移民也符合这一趋势。南靖清代隶属于漳州府,明清两代南靖向台湾移民的数量,占福建向台湾移民总数的10%,占漳州向台湾移民总数的25%左右。这些移民到了台湾之后,或垦殖拓荒,或经营物业,在有了一定的经济能力之后,便组建新的家庭,甚至依据家乡祠堂模式在台湾建立新的祠堂和祀田。

  

  萧姓与台湾结缘是在300多年前延平郡王郑成功收复台湾时,目前是全台湾排名27姓。郑氏的部属中,有两位姓萧的武官——萧拱宸和萧武。萧拱宸于明永历十五年四月渡海来台,他的事迹,详载于《台南市志》的《人物志》。萧武则是郑氏末期曾经在澎湖坚拒清军的大将,官拜水师一镇,其后自闽、粤各地来台的子孙又络绎于道,300年下来,便发展成了今天萧姓家族在台湾的盛况。

  

  此后,大批闽、粤萧氏入台开基,据《兰陵萧氏族谱》记载,目前遍布于台湾各地的萧姓家族,分别属于8个派别,即凤翼派、浯州派、岑海派、泰和派、饶平派、书山派、涌山派和斗山派。

  

  萧万长南靖祖籍地考略

  

  据《涌山族谱》记载,涌山派的祖籍谱系为:一世孟容→二世延旭→三世孔伸→四世仲广→五世时泽→六世伯富→七世士梅→八世国撑→九世邦名→十世汝熟→十一世世钲→十二世元清→十三世胜官(迁台) →十四世必定→十五世钦→十六世贤→十七世世寿、万成、万长、万益、万德、万富。开基祖萧孟容于明代从南靖的书洋乡,即吕秀莲祖籍所在地,迁至金山乡水头村,不久再迁至涌山村。萧孟容在涌山生育了8个儿子,其中二、四子住上涌,三、六子住下涌,一、五子后迁福州,七、八子迁安溪。据族谱记载,萧孟容二、三、四、六子的后代于清代大批迁往台湾。萧万长属二房世系,现有兄弟五人,其排行第三,系涌山派开基始祖萧孟容的十七世嫡孙。

  

  据《南靖县志》载,改县金山镇下永、祥永两村萧氏,为齐梁房萧开春的后代。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金山镇下永村上永社开基始祖萧孟容从书洋镇移居金山镇水美,后再移居下涌开基,传8子。据《上涌萧氏世系》的族谱记载:“清朝康熙年间,六房七世祖萧氏一家迁往台湾米罗山北社尾(现为嘉义市北社区)居住,随后,二房、三房的七、八、九、十、十一世,共45人迁往台湾彰化、台中等地。”上涌村《萧氏族谱》上也记载着萧氏“涌山”派后裔移居台湾一事。清康熙年间,六房七世祖一家人,迁往台湾米罗山北社尾(现为嘉义市北社区)居住,随后,又有45人迁往台湾彰化、嘉义、台中等地。另据台湾《青年战士报》登载的《唐山过台湾》一文称:“‘涌山’派来台开基,一开始便阵容庞大,人多势众。”文章还说,“涌山”派始祖是萧孟容,他的后裔在台湾兴建两座宗祠,即南投镇仁美里的“南兴祠”,嘉义市北社区的“孟容公祠”。

  

  南靖县金山镇下永村是南靖萧氏涌山派始祖萧孟容的开基地点,是台湾彰化县、台中市、嘉义市萧氏涌山派的祖籍地。下永村是一个呈纵形山谷的山村,分为上永和下永。虽然这里空间狭窄,但却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萧氏祖祠四美堂位于南靖县金山镇下永村西北角的一个大约80米高的山包上,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亩多,地形极佳,被称为“金盆摇珠”之穴地。四美堂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公元1590年),是奉祀南靖涌山派始祖萧孟容的祖祠,祖祠中悬挂着萧万长担任台湾行政部门负责人时题写的匾额:“祖德福荫”。整座祖祠为单进主殿面阔三间抬梁式悬山顶结构,四根木柱配石础,两对书写镏金传世对联曰:“本河南,从永邑,先镇漳州绵瓜瓞;溯书滩,移水美,继开永里绍箕裘。”梁间透雕花卉鸟兽,主殿配建门楼泮池。堂前保存有嘉庆(公元1817年)的一进士旗杆座。1990年四美堂由台胞宗亲萧哲昌捐资重建。2005年11月四美堂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四美堂山下左前方就是涌山萧家祖妈龚氏的大墓,已经修葺一新,并砌起了高高的祭台;涌山始祖孟容公的墓地则在上涌自然村,也被完好保护。近几年来,两岸宗亲往来频繁,台湾宗亲还曾出资重修宗祠、祖坟及村路。每年农历正月初三、七月十四,下永村萧氏后裔都要来这里祭祀祖先,追溯祖德。

  

  2005年9月9日,萧万长第一次携家人前往厦门乌石埔萧氏家庙谒祖。来自福建、广东、湖南、湖北、四川、江西等6省的萧氏宗亲500余人,聚集在家庙,迎接萧万长家人。谒祖后,萧万长为家庙题字“光宗耀祖,庇佑子孙”,并为他给家庙题写的“兰陵世家”牌匾揭牌,随后,萧万长还为乌石埔家庙被评为厦门市涉台文物揭碑。2007年,经涌山宗亲联谊会倡议,下永村村民踊跃捐资,开通前往“四美堂”的大道,并架上路灯,以便海内外宗亲回乡谒祖。2007年11月3日,台湾嘉义市涌山堂26位萧氏宗亲到南靖县金山镇下永村,拜谒涌山派祖籍地“四美堂”宗祠和参拜涌山派祖先萧孟容之墓。这是历年来最大的祭祖阵容。

  

  萧氏的发展历史是一个移民和再移民的过程。在台湾文化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移民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成为两地文化形成的基础。作为宗族历史的文本,族谱的编修与保存成为宗族成员理清他们血缘关系并形成认同的凭证,以萧谱为代表的赴台移民家庭对家族成员在两岸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记载说明海峡两岸本是血缘的同根关系,这种关系绝不是人为的政治因素所能割断的。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贵州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浙江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