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12年第五期  > 正文

维护政治认同与互信基础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日期:2012-10-23 10:25 来源:《统一论坛》 作者:余克礼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四年多前,中国国民党重新上台执政,台湾岛内局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两岸关系发展出现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祖国大陆及时抓住这一重大历史契机,做出了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的战略决策,并与中国国民党、马英九当局和两岸同胞一起,共同携手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转折。经过四年不懈的努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进展,开创了崭新的局面。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由开创期进入巩固深化的新阶段。这意味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既迎来了继往开来、突破政治僵局的新机遇、新希望,同时,必然要面对两岸之间长期存在的历史性分歧和结构性矛盾,尤其是要面对台湾社会在政治转型过程中,所人为制造的国家、民族认同的问题。

  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经验证明,坚持与维护以两岸同属一中为基石的政治认同基础,事关国家、民族的核心利益,事关两岸的共同发展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海峡两岸尚未实现完全统一的情况下,双方政治互信的建立与增进,政治共识的形成与扩大,民族凝聚力的维护与增强,更加有赖于对国家、民族认同共同立场的坚持与维护。当前,要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开创两岸关系新局面,两岸双方都应正视台湾社会在国家、民族认同问题上所呈现出的愈趋严重的分离倾向,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遏制与化解,切实维护海峡两岸在政治认同上曾长期共同坚持的原则立场与政治基础。

  众所周知,李登辉、陈水扁在主政期间,以政权的力量全方位地推行“去中国化”政策,所制造的台湾社会在政治认同上的错乱、在政治互信上的缺失,不仅长期困扰着台湾社会民众、迟滞台湾的经济发展,而且严重地影响到两岸关系全面正常化与和平统一的进程,损害了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台湾社会、两岸人民和两岸关系发展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越来越多的海峡两岸有识之士深刻地认识到:台湾若不能妥善地化解政治认同的分歧问题,重塑社会共识,重建社会互信,将难以走出内耗与空转;两岸若不能强化对国家、民族的共同认同,不断增进政治互信,扩大政治共识,两岸和平发展将难以大步地向前迈进,两岸关系要实现完全正常化,将遥遥无期。

  长期以来,海峡两岸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对国家和民族认同的问题上,原本没有任何分歧。这不仅见诸于两岸领导人在很多重要场合的讲话,符合两岸现行规定,也是连美国政府不得不承认的客观事实。1972年美国政府在《中美上海公报》中明确指出,“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回顾一个中国原则产生的历史背景、两岸同属一中表述提出的社会政治原因、“九二共识”达成的整个过程,更可以充分地证明这一铁的事实。

  —、一个中国原则是海峡两岸在共同反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斗争中,不约而同提出、并长期共同坚持的政治立场与主张

  笔者要指出的是,祖国大陆今天所特别强调、特别坚持的“一个中国原则”,不是祖国大陆单方面提出、强加于台湾的主张,而是海峡两岸在共同反对外国势力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鼓吹与制造“两个中国”、“—中一台”的斗争中,为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不约而同提出来、并且都长期坚持与捍卫的政治立场与主张。中国国民党在蒋介石、蒋经国及李登辉主政期间都曾不断声明与强调:“大陆、台湾皆中国领土,不容割裂”、“我们的原则是,今天只有一个中国”、“中国只有一个,应当统一,也必将统一,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不能自外于统一的责任,也不应自外于统一的努力”。蒋经国还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必须申明,所谓‘两个中国’、‘互不侵犯’的说法,只是一些对中国问题缺乏认识的国际人士一厢情愿的想法。”21年前,台湾制订的《国家统一纲领》明确主张,“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以和平方式解决一切争端”。今年3月,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与胡锦涛总书记会谈后,在举行的记者会上亦清楚地指出,“‘中华民国的宪法’本来就是‘一个中国的原则’。”这一客观存在的事实,就是在民进党执政时,陈水扁也不得不承认。他在2002年元旦讲话中指出,“依据‘中华民国宪法’,‘一个中国’原本并不是问题。”回首历史清晰地显示:最初企图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是某些外国人、外国势力,而不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相反正是因为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鲜明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才使得国际上某些势力要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图谋未能得逞。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步入巩固深化阶段的今天,两岸双方更应清晰地坚持并维护这一立场,为两岸关系发展取得更大的突破铺平道路。

  二、两岸同属一中的概念是台湾首先提出、祖国大陆理解、尊重并接受这一表述

  笔者还要指出的是,今天祖国大陆所强调的两岸双方都应清晰地坚持“两岸同属一中”这一体现一中原则的概念与表述,首先是由台湾正式提出来的。1991年3月14日,李登辉主持制订的《国家统一纲领》“原则”部分第一条开宗明义地指出,“大陆与台湾均是中国的领土,促成国家的统一,应是中国人共同的责任”。1992年8月1日,李登辉主持召开的“国统会”对“一个中国涵义”所做出的结论称,“台湾固为中国之一部分,但大陆亦为中国之一部分”。两岸同属一中的表述就是由此演变而来的。在祖国大陆由于从来没有人认为祖国大陆不是中国的一部分,故一直只针对有人企图要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不断地声明、强调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是中国固有领土,而无须去强调祖国大陆也是中国的一部分。2000年台湾发生首次政党轮替,台湾有人开始向祖国大陆提出,为什么祖国大陆只讲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而不讲祖国大陆也是中国的一部分?祖国大陆理解台湾一些人士提出这一疑问的心情,故很快做出了回应。在当年的8月,钱其琛副总理会见台湾联合报系访问团一行,在回答他们的提问时说,“就两岸关系而言,我们主张的一个中国原则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钱其琛对一个中国原则这一新的表述,在台湾岛内和国际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认为体现了祖国大陆对台政策的务实、灵活及体察台湾社情民意的新思维。自此,祖国大陆以钱其琛副总理的这一说法作为表述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内容,之后又被专家学者和媒体称为祖国大陆关于“一个中国原则”的“新三句”。今年3月,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与胡锦涛总书记会谈时明确表示,海峡两岸并非国与国关系,根据双方现行体制和相关规定,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同的是“两岸同属一中”,对异的部分我们正视现实,搁置争议。凡此都表明:大陆、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这一概念,不是祖国大陆硬要加诸于台湾的,而是由台湾先提出来,后来台湾有关人士向祖国大陆提出疑问,祖国大陆予以理解、尊重,并接受台湾的这一表述,其目的是希望在此基础上,海峡两岸进一步聚同化异、增进互信,推进两岸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三、“九二共识”是以海基会提出的方案为基础而达成的

  回顾历史还会发现,在李登辉未提出“两国论”之前,在台湾岛内及海峡两岸之间,对“九二共识”并无多大争论。但是,自从1999年7月,李登辉提出“两国论”、特别是2000年陈水扁上台、民进党执政后,对“九二共识”的争论开始成为影响岛内政局、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的焦点问题。李登辉公然抛出分裂国家的“两国论”,在海峡两岸、国际社会引起轩然大波。在各方的巨大压力下,台湾有关方面为了替李登辉的“两国论”解套,开始将“九二共识”往“一中各表”的方向演绎,并发展成今天台湾一些人的定式说法。民进党上台后,参与炮制“两国论”的蔡英文,干脆直接否定“九二共识”的存在,连陈水扁讲“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识”,她都要出面迅速予以消音。自此,“九二共识”逐渐成为困扰民进党发展的最大罩门,并在2012年1月的大选中终于尝到了苦果。总之,台湾出现扭曲与否认“九二共识”是与岛内分裂倾向的发展密切相关的。

  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进入巩固深化的新阶段,和平发展已成为台湾社会的主流民意,两岸互信基础有所增强的今天,两岸双方应当本着尊重历史、正视事实、正本清源的态度,还“九二共识”的本来面目,为政治认同与互信的增进清除障碍。为此,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当年“两会”在香港商谈的情形和“九二共识”达成的过程。

  海协会与海基会1992年在香港商谈,主要是就“两会”未来交往与事务性商谈所不可或缺的“一个中国的原则”这一前提进行沟通协商。因此,着重讨论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当时“两会”双方对这次商谈都是抱有诚意的。在商谈过程中,海协会代表提出了5套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方案,海基会代表先后提出了8套表述方案。其中,海基会的第8套方案是:“在海峡两岸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之原则,但对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并建议“以口头声明的方式各自表述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鉴于海基会的这个方案表明了台湾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谋求国家统一的态度;虽然提出了“对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但没有具体论述台湾的看法。因此,海协会认为基本上可以接受与海基会各自以口头声明方式表达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建议。于是海协会正式以电话告之海基会:“贵会建议采用贵我两会各自以口头声明的方式表述一个中国原则。我们经研究后,尊重并接受贵会的建议”。海基会迅即回复海协会并确认:“本会征得主管机关同意,以口头声明方式各自表达,可以接受”。随后,海协会致函海基会,提出了海协会的口头表述内容:“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涵义。”并将海基会的第8套方案附在函后,作为双方彼此接受、各自表述的共识内容。在当时的政治氛围下,双方并未讨论、也不可能讨论敏感的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问题。确切地讲,当时双方所达成的共识是:各自以口头声明的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对一个中国的政治内涵,既然根本就没有讨论过,也就谈不上有无所谓共识的问题。

  上述“两会”当时在香港会谈及“九二共识”所达成的整个过程显示,“九二共识”形成的背景、内容、特点与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1992年“两会”在香港商谈的主要任务是:就“两会”未来交往与事务性协商谈判的前提——“一个中国的原则”,进行沟通与协商,并能找到共识。

  第二,双方对此次商谈达成共识都抱有一定的诚意,因此,到香港前,各自都为此次商谈准备了多套方案。

  第三, “九二共识”是以海基会的第8套方案为基础而形成的。其主要内容为:一是双方均表示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二是双方均表示要谋求国家的统一;三是双方都同意以口头声明的方式各自表达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四是双方都承认与正视,在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上存在着分歧。海基会表示“认知各有不同”,海协会表示“在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但是,双方都能以高度的政治智慧、务实的态度,采取求同存异、搁置争议的方式予以妥善处理。

  第四,“九二共识”的核心是海峡两岸双方均表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谋求国家统一;精髓是双方均主张求同存异、搁置争议;意义是确立了两岸“两会”交往与商谈的政治基础,为“两会”举行新加坡会谈及后来所开展的协商谈判并取得丰硕成果创造了基本的前提条件。

  还原历史的目的是为了尊重历史、正视事实。因此,对“九二共识”的解读与表述再也不要为了政治上的需要,而不顾事实地加以变造,更不能完全无视历史事实断然地加以否定,应以历史事实为依据,以理性、客观的态度,给“九二共识”一个确切的定义与表达方式。在此基础上化解彼此歧见,凝聚共识,增强互信,为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四、关于强化政治认同、增进政治互信、扩大政治共识的看法

  台湾社会从上世纪90年代中叶开始出现、后来愈演愈烈的政治认同、政治互信问题,是造成今天台湾社会陷入蓝绿尖锐对立不能自拔、两岸政治僵局还不易打破的主要症结之所在。这一现象的滋生与蔓延,主要是李登辉纵容“台独”思潮的泛滥、庇护“台独”势力的兴风作浪所致,但同时也还有诸多复杂深层次的政治社会与历史原因。在整个台湾社会政治转型的过程中,确实有小部分人企图乘机谋求所谓“台湾独立”,但也有不少人是以“台独”为工具、以“台独”为手段,来谋取政治与经济利益。民进党前主席谢长廷最近讲,“早年推动独立不是针对共产党,而是被统治者反抗国民党的统治”。这一说法,反映了部分人的心态与行为。另外,还有相当多的人,或基于眼前政治利益的考虑,或迫于现实政治的压力,不敢理直气壮地坚持自己的政治理念。这就是至今有些人还要讲所谓“不统、不独、不武”、“台湾也是我们的国家”之类话的原因。客观地讲,在台湾真正从骨子里不认同中华文化、不认同自己是中国人、不惜一切也要去搞“台湾独立建国”的人,恐怕是少之又少。今天台湾社会所出现的政治认同的错乱与政治互信的缺失,并没有改变、也不可能改变台湾社会蕴藏的世代相传的对中华民族、对中国、对中国人、对中国传统和历史文化根深蒂固的认同;并没有改变、也不可能改变两岸同文同种、血脉相连、血浓于水的深厚渊源与同胞亲情关系。因此,台湾社会内部、海峡两岸之间,在国家、民族认同上所出现的问题,应是一种暂时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两岸人民交流交往不断地扩大与深化,彼此之间相互了解、理解与谅解的不断增进,相信总有一天会得到彻底化解,彼此的共识与互信,亦会随之得以重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当前,两岸各方特别是执政当局,当务之急是都应为强化政治认同、增进政治互信、扩大政治共识多做实事,多办好事,不断地添砖加瓦。基于此,笔者认为各自至少都应从以下几方面多加努力。

  第一,两岸双方都应站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高度上,共同维护与捍卫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坚决反对“台独”和任何分裂倾向,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携手同心推进两岸共同发展,共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二,两岸双方都应以大局为重,在现阶段应切实履行求同存异、搁置争议的承诺,彼此都不讲不利于或有损于两岸政治认同与政治互信的话,不做不利于或有损于两岸政治认同与政治互信的事情。

  第三,两岸双方都应展现推进两岸和平发展的诚意,恪守共创双赢的共识,齐心协力多做有利于强化两岸政治认同、增进两岸政治互信的实事和好事,多讲有利于强化两岸政治认同、增进两岸政治互信的好话。

  第四,两岸双方都应本着以人为本、为民谋利的宗旨,共同维护、确保两岸同胞的切身利益,以最大的诚意、加倍的努力,化解两岸同胞之间的隔阂与误会。两岸关系的主体与动力是两岸同胞,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就是要为两岸同胞造福谋利。对祖国大陆来说,除了要让更多的台湾同胞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不断受益,还要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化解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的种种疑虑,消除隔阂、误解与误会,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与彼此的信任感。对台湾来说,除了应清晰地坚持两岸同属一中,还应理性、务实、客观地了解、理解、认识祖国大陆,摒弃成见、偏见、乃至敌对心态,促进两岸同胞在和平发展进程中加快融合,在互利互惠中实现双赢,共同努力尽早彻底结束不愉快的历史,共创21世纪中国人美好的未来。

  当今的世界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形势正在发生着深刻复杂的变化,并已经和正在改变世界格局。所幸的是值此世界格局面临大变革之际,中国大陆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也由开创期进入巩固深化的新阶段。中华民族的复兴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两岸同胞应共同把握好历史赋予的机遇,加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步伐,加速两岸和平统一进程,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条件。

  (作者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理事)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贵州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浙江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